明日之中國

《明日之中國》,綜合類刊物,半月刊,1936年5月16日創刊於南京。該刊之編輯委員會由王人麟、朱精一、芮沐、程海峰、程元斟、陳鐘浩、翟楚、黃公覺、黃卓凡、劉真如、蔣子英、謝徵孚組成,通信處設在南京傳厚崗厚載巷六十四號。該刊的停刊時間和原因不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明日之中國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36年5月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欄目方向
《明日之中國》之內容包括“研討實際問題,貢獻具體意見,並為新知識之介紹與一切理論之善意的批評”。在現實問題的研究方面,該刊討論的主題非常廣泛,涉及政治、經濟、社會等多個領域。如《農村破產的原因和救濟》是一篇分析當時中國農村破產的原因,並提出改善方法的文章。又如《從公民資格說到公民公共精神的培養問題》則是討論公民培養的文章。該刊還關注外國的情況,介紹和分析了歐洲、美國、東亞等地的局勢。此外,該刊還設有“參考資料”欄目,收集匯總了有關某一主題的資料。如《一九三六年三月前中日經濟提攜訊息特輯》,就彙輯了當時中日經濟提攜的相關信息。在新知的介紹和理論批評方面,該刊尤注重法律領域,刊載有《春秋戰國時期之刑法》《損害賠償法之研討》《蘇聯新憲法草案》等討論法律的文章多篇。
《明日之中國》為一份致力於建設中國未來的刊物。其編者認為孫中山的理論“實為建國大業之基石”,反映了其支持國民黨和國民政府的政治立場。該刊刊載了多篇討論當時現實問題的文章,故而該刊對於研究時人對於當時現實的看法有著一定幫助。同時,該刊中刊載有不少對於法律問題的研究,對於研究當時的法學也有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