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文徵明品茗圖》是明代初期的院體畫,這是文徵明表達閒情逸取的作品,他善於繪製庭院,田園小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明文徵明品茗圖
- 類型:明代初期的院體畫
- 作者:文徵明
- 意義:表達閒情逸取
鈐印,鑑藏印,
鈐印
徵明、停雲、惟庚寅吾以降款識:(文略)嘉靖甲午穀雨前茶事最盛。余方抱疾,偃息一室。會隹友,念我走慮二三種,乃汲泉吹火,烹啜之輒,品第其高下,以適幽閒之趣。偶憶唐賢皮陸輩茶具十詠,因追以焉,並為作圖寫詩於上。值子轉過停雲,索此幀。書至第四首,落末結口口花斑,自是湘娥淚之句,亦韻事題。徵明。
鑑藏印
永安沈民藏書畫印
明代初期的院體畫,基本上是承裂南宋畫院的劉、李、馬、夏的畫風,這種風格一直延續到明朝中後期吳門畫派的興起,他們提倡學習元朝中的高士文人畫家,繼而上朔唐宋的優秀傳統,創造出新型的“文人畫”。他們把詩文、書法與繪畫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藉以寄託作品的品行,志趣向嚮往自然的思想感情在吳門畫派中,就影響而言,文徵明最為突出的,對後也有決定的作用,尤其是沈周逝世後,五十多年間,一直為吳門畫壇領袖,他壽命很長,弟子眾多,子侄晚輩中代代都有傳人,以至延綿明、清二朝數百年,能夠達到這種深度與廣度的畫家,在畫史上是不多見的,因此,人們都說,吳門畫派是始於沈周,成於文徵明,文徵明善繪山水,師沈周,而遠崇郭熙,近慕松雪,皆能過之,世謂其畫兼有趙孟俯、倪瑣、黃公望、倪瑣之長,在文徵明至仕以後“四方乞詩文,書畫者接蝩於道”惟不與富貴之人。王府贈以珍玩,“不啟封而還之”“外國使者過吳門望里肅拜,以不獲為恨”可見文氏的節操與時人對其的崇敬。
游山、觀泉、聽松、品茗,這是中國傳統文人融入自然的悠閒生活方式之一,《品茗圖》是文徵明表達閒情逸取的作品,他善於繪製庭院,田園小景,古人在畫中較為突出,這是整個明朝吳門畫派的風格,此《品茗圖》屬於文徵明“細筆”一路,畫兼高遠,深遠和平遠。在畫面起手的入眼處繪有屈曲的小溪,兩旁山丘突平,其上於岩壑中夾道蜿蜒曲折而通向山深處,夾道二旁山重疊復,松柏聳立,一水自深處流出,構圖縝密深遠,氣勢緩倬寬暢,上部自題“嘉靖甲午谷兩前茶事最盛,余方抱疾偃息一室,……吸泉吹火烹,以適幽閒之趣。”此圖為文氏中年以後之作,筆法雖師元人,卻獨具風格,王蒙的畫皴線濕潤,輪廓線和皴線不分。文氏此圖處輪廓線略重,但決不是李成一派畫法,其用線不是剛硬凝渾的,而是枯淡鬆柔的,深得王蒙的工整嚴正,全圖布置精心,用筆細謹,樹石穿插勾寫,皆一絲不苟,無一筆隨意,自成一種工秀清蒼的風格。這是文徵明細筆畫的突出特徵,也是明畫不同於元畫,和宋畫的突出特徵。其精工細謹,為宋、元所不及,其筆墨的生動性很大超過宋、元之畫。當我們靜觀此畫時,一種從畫面透釋出來的靜謐沁人心脾,這種畫風的氣質,在文徵明的作品中體現得很強烈,由於文徵明的思想中受儒家“中庸”思想居多,儒、道的思想都有,除了溫和的一面,也皆深刻。總體來說,從畫面中能感到文徵明是一位勤奮、忠厚、正直、隨和、少怨、少怒的學者畫家,這在他的作品中都可以感受得到。
文徵明師事吳寬、李應禎,沈周,與吳中名士祝允明、唐寅,徐禎卿交遊,稱為“吳中四才子”在鄉時,曾數次應舉,未中,五十四歲由諸生被舉薦為翰林待詔。居官四年辭歸,築室曰玉磬山房,徘徊嘯詠其間,從事書畫創作三十餘年,所以書畫如《品茗圖》中的靜謐、幽靜、曲徑通幽者為多,是其代表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