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明天文學館·中國當代小說少年讀庫:棋王》指出文學是人類想像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可以賦予人飛翔的能力,而傳奇則是最能實現想像與飛翔的文學樣式之一。此書編選的作品,主要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國當代最富有傳奇色彩的中短篇小說。
圖書目錄
編者的話
關於這本書
棋王
故里三陳
扇子馮三
那五
俗世奇人
潛伏
天下無賊
序言
作家遲子建在一所高校演講時,曾憶及她的童年,在東北,在至黑至寒的夜裡,聽老人講傳奇故事時所經歷的那種靈魂的飛翔。時間潛回到那一刻,分明可以看見傳奇的光芒穿破現實的厚重,照亮黑暗中還是少女的遲子建。我們甚至有理由相信,在很大程度上,是那些傳奇故事成就了一個作家,因為她要通過寫作,重溫兒時的傳奇、想像,以及神性。所以,在編選這部以傳奇為主題的小說作品時,我想到了上帝賦予人類至為寶貴的財富——想像力。文學是人類想像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可以賦予人飛翔的能力,而傳奇則是最能實現想像與飛翔的文學樣式之一。
先回到“傳奇”這個詞語本身。在中國文學史上,傳奇古已有之。唐代傳奇始盛,而傳奇一詞,也在唐代正式出現在小說家裴鍘所編的三卷小說集《傳奇》之中。這從明代的詩人和理論家胡應麟的《
少室山房筆叢正集》中,可以得到印證。胡應麟說:“傳奇之名,不知起自何代……唐所謂傳奇,自是小說書名,裴鍘所撰。”此後,傳奇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成為小說乃至其他藝術作品的代名詞。魯迅在他的《
中國小說史略》中也將唐代小說稱為“唐之傳奇文”。事實上,早在漢魏六朝時,類似《神異經》《搜神記》《神仙傳》等志怪小說中,就已有了傳奇的雛形,它們的內容充滿奇幻怪異的色彩,影響了其後很長一段時間之中國小說的敘事和審美傾向。作為一種文體的傳奇演繹神鬼豪俠,世事滄桑,寄寓道德人心,可以喜來笑罵,也可以悲來浩蕩。
至中國現代文學,傳奇風格幾近遭到質疑,甚至否定。因為在一個狂飆突進的時代劇變點,人們更需要理性與科學的、啟蒙與現代的精神,於是,具有傳統傳奇意義的一些文學作品儘管有自己的空間,卻也處境尷尬。然而,傳奇的影子雖然破碎,卻也難以瞬間消失,它總存在於文學之中。在魯迅先生的小說《鑄劍》和沈從文的《邊城》及大量湘西小說中,都可以找到傳奇的影子。而且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總有人懷抱傳奇的情志,貌似漫不經心卻又堅定地走上文壇,比如張愛玲。她將自己的小說集定名為《傳奇》,自云:“書名叫傳奇,目的是在傳奇裡面尋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尋找傳奇。”這凸顯出她的審美情趣與傳統世情小說之間的神似性,也正是這一點,讓她一夜成名,擁有眾多的讀者。張愛玲的散文里多多少少也都有一絲傳奇性,譬如《愛》中那個沒有姓名的女子,多次被拐賣,心中的愛無處安置。整個故事寥寥幾筆,卻幾乎是一個傳奇小說的梗概。
至為奇特的一點是,在建國後中國當代文學的早期,也就是“革命文學”時期,文學雖然飽受政治的困擾,但在這些紅色的小說中,卻大量存在著傳奇的潛文本。這不只是因為其中講述了傳奇般的英雄人物、歷險故事,還因為其中隱藏著類似古典小說中“才子佳人”與“兒女情俠”式的傳奇模式。《林海雪原》中類似於五虎上將的模式,還有少劍波與白茹之間“英雄美人”的敘述、《青春之歌》中“佳人落難、才子搭救”的故事,實際都是小說吸引那個年代讀者的奧秘所在。
本書編選的作品,主要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具有傳奇色彩的中短篇小說。新時期到來之後,傳奇得以新生,傳奇性在當代文學中的存在變得名正言順,並且成功地散發出它固有的魅力。先是八十年代出現了民俗小說,以汪曾祺、馮驥才、鄧友梅、陸文夫等為代表作家。當那時年輕的中國作家們紛紛將眼光投向世界時,他們卻投向了本土,投向了傳統。他們筆下的世情、人物都充滿了迷人的傳奇色調,他們以文學的方式構築出一個個頗具古舊、奇幻、怪異或畸形意味的世界,汪曾祺筆下的蘇北水鄉、鄧友梅的老北京人物、馮驥才的天津市井異聞,無不閃爍著傳奇的光芒。本卷中的《故里三陳》《那五》《扇子馮三》都是這方面的力作。這些作品從風俗到環境,從語言到故事,從人物到世態,從文學之內到文學之外,都充盈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氣息。雖然在汪曾祺1997年離世時,人們曾慨嘆“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走了,但這股民俗小說的潮流並未隨之而斷,它一直延續到世紀之交,馮驥才的系列小說《俗世奇人》的問世即是例證,《俗世奇人》中的人物可謂個個讓人難忘,他們或敗落、或風光、或複雜、或痴狂,無論如何,他們的故事都足以構成一個傳奇的小世界,折射出世事的滄桑、生命的悲喜、人性的善惡與命運的起伏跌宕。
與此同時,在1985年前後,中國的一代青年作家,似乎從南美的馬爾克斯的身上看到了作品走向世界的另一種可能性,於是,他們一致打出了“尋根”的獵獵旗幟,試圖到邊地和民間去找尋傳統的活水、民族文化的根系與血脈,一時間尋根文學成為主流。民族的傳統文化再次跨過文化斷裂帶,堂而皇之地成為找尋、肯定和張揚的對象。阿城的《棋王》堪稱是一個意外闖進了尋根文學的經典力作,小說通過一個具有傳統人格的人物王一生,找尋並弘揚了古老的道家文化與老莊哲學,將其神性與傳奇的一面書寫到了極致。“棋王”王一生擁有“無為而無不為”的性格,他身為一個棋呆子卻懂得宇宙至高的存在之理,在那時的文化氛圍中可謂罕見和新奇;他與九大象棋高手的車輪大戰,儼然是古代的俠士為維護江湖地位而進行的戰鬥;而那個讓王一生醍醐灌頂的“拾垃圾的老頭兒”,則與中國傳統武俠小說中來去無蹤、神秘莫測於江湖之上的武林高手並無二致。在一些注重民間文化傳承的小說家如莫言、賈平凹、張煒等人那裡,類似的風格也同樣得以光大、變幻和延續。
20世紀90年代至今,傳奇性在文學中呈現出別樣的複雜面目。賈平凹的《廢都》與中國古典小說《金瓶梅》有相似之處,它呈現了當代知識分子精神的頹敗,有著對中國文化式微的隱喻;王安憶的《長恨歌》中有著對古典白話小說傳統的續接。與此同時,文學對中國現代革命歷史的呈現,也有了新的變化與嘗試,龍一的《潛伏》中對革命者的優缺點毫不掩藏的描寫,對“間諜”驚險的潛伏生活的敘述,讓人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革命歷史的側面,結局的遺憾與無奈更讓人思考到命運,而不只是記住了那些具有傳奇甚至荒誕意味的生活情景。
有一部分傳奇性很強的文學作品,因影視改編而大行其道且聲名鵲起。龍一的《潛伏》如此,趙本夫的《天下無賊》更是如此。《天下無賊》中的傳奇有兩個來源:自然和人性。在匪類生存中,人狼之間竟可和諧相處並周旋對話,人狼離別時猶如人與人的離別,浪漫而傷感;人性深處,總有善良真情,盜亦有道,為一個美麗的夢亦能犧牲自己。老警察和慣賊既有職業的不共戴天,又有為善的心有靈犀,他們是敵人,又是朋友。這是現代版的盜俠傳奇。
文學的傳奇源自現實,但它終究要超越現實,因為它擁有非凡的想像,它擁有神性的光輝。傳奇是文學的要務之一,也是讀者的需求之一,它能將作者和讀者同時定格在某個時間、某個地方,甚至是某種現實中難以抵達的境界。然而,從某種意義上說,作家與讀者如此艱難而愉快地造訪傳奇,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抵達人類存在的本質,觸及人類內心的真實,遭遇人性的溫暖、明亮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