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考據學研究》是2015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慶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明代考據學研究
- 作者:林慶彰
- 出版時間:2015年07月10日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652 頁
- 字數:474千字
- ISBN:9787567536517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 叢書名:林慶彰著作集
《明代考據學研究》是2015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慶彰。
《明代考據學研究》是2015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慶彰。內容簡介《明代考據學研究》,台灣著名經史學者林慶彰的專著,是一部研究明代考據學的重要作品。明代考據學向來認為開清代考據之先河,有一批重要的學者,如...
在中國學術史上,考據學同所謂漢學是密切聯繫的,是漢學家所使用的治學主要方法。漢學是對宋學的一種反動,濫觴於明末清初,大盛於乾嘉時代,考據學大體也是這樣。考據學產生在明代中後期,“它與清代考據學不論從時間的前後銜接,還是...
《晚明史家的明史考據研究》是一本2023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余茜。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討論了晚明史家明史考據的若干重要問題,主要以王世貞、錢謙益、潘檉章的明史考據成果為核心,並將對明史考據有重要貢獻的焦竑、張朝...
《戴震考據學研究》是2007年8月1日安徽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內容簡介 作為“乾嘉之學”領軍人物的戴震,其研究領域之廣泛、著作之弘富、影響之深遠,一直為國內外學界所重視。《戴震考據學研究》從戴震考據學背景及特點、戴震考據...
顯然,這種重證據、實事求是的學術精神和方法,是考據學派能夠通向現代科學,特別是數學的橋樑。美國學者愛爾曼著《從理學到樸學》一書對此已論及, 但較少研究考據學對科學的幫助。一般認為,清代學術之特色為考據學,明清一代學術走的...
《焦氏筆乘》系弱侯的代表作,採用的是讀書札記的體例,匯聚焦氏一生的重要學術成果,是研究明代文獻考據學的重要文獻資料之一。學術界對《焦氏筆乘》的研究著述,主要有以下數種:吳榮政《劉知幾(史通)評述書目考——兼為(焦氏筆乘...
作者簡介 郜積意,福建師範大學經學研究所教授,主要著作有《史記漢書年月考異》等。林慶彰,福建師範大學經學研究所特聘教授,台灣“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代表著作有《明代考據學研究》《清代經學研究論集》等。
本書從心學、考據學與三教觀入手,在現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焦竑之學展開了較為系統的探討,揭示了焦竑之學的智識化特色。進而,以焦竑為坐標,對明代以及清代前中期的義理學、考據學和三教觀進行梳理,提出了以焦竑為明清儒學轉向之...
主要是其為明朝國史(萬曆時期受命的)所修撰的《經籍志》(未完成)。由於某些緣故受到《四庫》的批評。但是似乎對海外影響甚大。(內藤湖南《中國史學史》提到,日本有古版。可見流傳應當很廣。)考據學方面,他將考證研究書籍中發現...
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安徽省古籍整理出版辦公室編著的《明清安徽典籍研究》為徽學與明清安徽典籍研究暨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第25屆年會會議論文集,所收論文包括論皖派考據學的學術特點、朱有燉著作考述、錢澄之學杜論略等。圖書目錄 論皖派...
朱熹雖為大理學家,但他在考據學方面也有著述,並產生一定影響。明代心學泛濫,但仍不乏考據學方面的學者和著述,如梅鷟、胡應麟考辨偽書,焦竑、陳第研究音韻、文字等,考據之風的持續和考據方法的積累,是形成乾嘉時期考據臻於鼎盛狀態...
一、《朱子晚年定論》:陽明基於心學理論闡發的考據學嘗試 二、“格者,正也”解 第五章 “合會朱陸”與明代史學發展 第一節 程朱理學與陽明心學的共通性 一、高於具體的“天理”和“良知”:理學家們共同的追求目標 二、“...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國家文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教授。專研經學、日本漢學、圖書文獻學。著有《明代考據學研究》、《明代經學研究論集》、《清初的群經辨偽學》、《學術論文寫作指引...
明代雖然有王陽明的心性之學泛濫,但仍不乏考據方面的學者和著述。如楊慎開啟明代考據風,梅鷟、胡應麟考辨偽書,焦竑、陳第研究文字、考訂古音,方以智考訂方言俗語和官制。這些學者的考據成果和考據方法直接開啟了清初的經世實證學風。清初...
把晚明的中國作為世界的一部分進行考察。實際上,可以說在晚明時代世界的一體化進程就已經開始了。研究者把明代中國置於世界大環境中,以對比和發展的觀點考察中國社會發展的程度,突顯了明代中國在世界歷史中的地位。把明代中國置於整箇中國...
第三章 明代的《文選》評點(上):明代的《文選》評點概況 第四章 明代的《文選》評點(中):劉履與《文選補註》第五章 明代的《文選》評點(下):孫嫉與《文選瀹注》第六章 明代考據學中的文選學 下編 清代的《文選》研究 第...
宋長琨:明代徽州進士的著述及其治學取向(252) 徐到穩:略論江永之理校(270) 胡益民、李東海:徽人著述七種敘錄(279) 王鳳平、徐道彬:基於考據學研究的戴震哲學思想探析(290) 魏世民:論程晉芳與袁枚的交誼和學術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