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明代中國日本琉球三國關係與東亞國際秩序研究
- 作者:陳武強、郭海東
- 類別:歷史學著作
- 字數:219千字
- 首版時間:2016年10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首先闡述明朝初期的中國、日本、琉球三國關係,之後考察16世紀日本對琉球的勢力滲透,接著論述日本對琉球的入侵及中日琉三國關係的轉變並考述日本入侵琉球後琉球王國的定位,最後對該書做總結和概括。
作品目錄
第一章 明代外交思想與政策 | 第二章 明代初期的中日琉三國關係 | 第三章 中日勘合貿易與嘉靖倭患:十六世紀的中日關係 |
---|---|---|
第一節 “華夷觀” 第二節 對外政策 | 第一節 中琉關係的建立與發展 第二節 中日關係的建立及變化 | 第一節 勘合貿易與嘉靖爭貢事件 第二節 嘉靖倭患 第三節 隆慶開關 |
第四章 明代中後期的中琉關係 | 第五章 日本入侵琉球:明代東亞國際秩序的破裂 | 第六章 明代中日琉文化交流 |
---|---|---|
第一節 明代中期的中琉關係 第二節 明代後期的中琉關係 | 第一節 明代東亞國際秩序的建立和維繫 第二節 明代東亞國際秩序的破裂 | 第一節 中琉文化交流 第二節 中日文化交流 |
創作背景
琉球王國是曾存在於中國東海與太平洋之間的一個群島國家,位於台灣島和日本九州島之間。琉球雖然國土狹小,偏處一隅,但在歷史上卻占有重要地位。明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派使臣楊載攜帶詔書出使琉球,詔書中稱其為琉球,從此琉球成為其正式國號,並與中國開始建立了邦交關係。直至光緒五年(1879年)被日本吞併為止,琉球與中國友好交往達500年之久。研究明代中國、日本、琉球三國關係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基於此,《明代中國日本琉球三國關係與東亞國際秩序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重要觀點有:第一,14、15世紀中期,中國明朝與近鄰的日本、琉球建立起封貢關係。雙方互派使臣,建立貢市往來,密切了中日琉三國間經濟文化的交流交往,促進了三國友好聯繫。在所有海外各朝貢國中,琉球“虔事天朝,為外籓最雲”,是對明朝朝貢最多且最為忠順虔誠的一個。在琉球三國與明朝的往來關係中,“中山益強,以其國富,一歲常再貢、三貢”,即一年入貢兩次三次者的情況都很常見。
第二,16世紀,隨著日本實力的發展,其向外擴張的野心日益凸現,日本加緊對琉球的勢力滲透。與此同時,東南沿海倭寇海盜式的騷擾和掠奪,使中日琉三國關係發生逆轉,中國明朝對琉球的冊封及其琉球使團來華朝貢貿易活動均無法正常開展,明代東亞國際秩序受到了嚴峻挑戰。
第三,17世紀初,薩摩藩入侵琉球成為琉球歷史上的轉折點,也是明代中國、日本、琉球三國關係的歷史轉折點。從此,琉球王國受制於日本,淪為日本的附庸,琉球對華貿易急劇下降。明代中日琉三國關係的嬗變無疑反映了日本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實質。日本的向外侵略擴張是明代中國、日本、琉球三國關係脫離和平軌道的根源。
第四,日本薩摩藩入侵琉球後,琉球與中國封貢關係仍然艱難維持,琉球王國也保持有不同於日本的獨立文化體制。明代中後期,琉球來明朝的朝貢活動雖然有所減少,但仍然在進行中。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夏,琉球國“遣使入貢謝恩,明年及四十四年併入貢。隆慶中凡三貢,皆送還中國漂流人口,天子嘉其忠誠,賜敕獎勵,加賚銀幣”。萬曆末期,日本強盛欲吞併琉球王國。然而,琉球仍然“外御強鄰,內修貢如故”。萬曆四十年(1612年),“日本果以勁兵三千入其國,擄其王,遷其宗器,大掠而去”。不久,日本釋放琉球中山王回國。中山王回國後,又派遣使者向朝廷修貢如故。因此,儘管琉球王國受薩摩制約,但依然保持其獨立王國的形態,這是日本入侵琉球後琉球王國的基本性質定位。
第五,明代時期,中國與琉球、日本之間的文化交往活躍和頻繁,主要原因是雙方間以朝貢貿易為主的官方往來和較為頻繁的民間交往活動帶動了文化聯繫。在朝貢貿易的文化交流中,琉球語頗受漢語和日本語的影響,手工藝品的造型及其技術也受到較大影響。中日、中琉之間文化聯繫使雙方相互了解的深度和廣度均為前代所不及,這是明代中日琉三國關係中的一個好的方面,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同時也對三國關係產生了重要影響。
出版信息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
《明代中國日本琉球三國關係與東亞國際秩序研究》 | 2016年10月 | 四川大學出版社 | 978-7-5614-9954-2 |
作者簡介
陳武強,男,漢族,甘肅通渭人,西藏民族大學民族研究院教授,歷史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2007年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中國古代史專業(宋史方向),獲歷史學碩士學位。2014年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專門史專業(中國西部邊疆史方向),獲歷史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宋代藏族法制史、明史、西北少數民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