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位於縣境北部,治所歷駐縣城,東與管頭鄉相連,南與尉莊鄉毗鄰,西接棗嶺鄉,北連吉縣境,總面積231.38平方公里。
地理環境
屬黃土殘塬區,地勢概貌為南北兩座山,東西一條川;最高處為雲泰山,海拔1629.5米,最低處為大石頭河灘,海拔390米,相對高差739.5米。
氣候環境
年平均氣溫10攝氏度一15攝氏度,無霜期125-190天,年降雨量為550毫米,冬春乾燥,秋季多雨。地下資源主要有煤、紫砂、陶土等。鄂河、羅河流經境內。年均降雨量600毫米,年均蒸發量1749.4毫米,全年日照時數2400小時,無霜期180天。
地貌環境
全鎮概貌為“兩山一川”,境內溝壑縱橫,多坡地,少平垣,但土壤比較肥沃。全鎮海拔700—980米。境內河流主要有鄂河、羅河、西廒溝河、龍皮河、李家塔河、留太河、石澗溝河、南有曹家河、大南溝河、曹澗河等10餘條。其中鄂河主幹流河,常年不斷。
歷史沿革
清朝以前設城廂,民國時設區、鎮。民國36年(1947)解放後亦設區、鎮。1949年二區(了家灣)併入。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84年恢復鎮。
城鎮建設
境內有四條幹線公路,沒有供銷社、初級小國小校、電影放映隊、中心醫院及城鎮衛生所等。
景觀介紹
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隋唐創建的“千佛洞”,明代建築結義廟等名勝。占鄂八景“夕陽晚照”、“壽聖晨鐘”、“昭遠清泉”、“石洞生雲”、“懸崖滴水”“岱廟層巒”以及明、清興建的“文筆峰”、“狀元峰”均在境內。
歷史遺蹟
解放前閻錫山曾在此居住,並設——軍火工廠(西北製造廠)。解放後賀龍元帥曾到此視察。
民間廟會
民間有“四月八”(農曆叫月初八)和“十月”傳統廟會。農曆每月逢一、六為集口,每集約2萬餘人,商品成交額25萬元左右。
道路交通
昌寧鎮交通便利,通訊快捷。209國道橫穿東北——西南,襄台線貫穿東西,多條通往各鄉鎮及稷山縣、吉縣的公路縱橫全境,客運、貨運暢通無阻。
經濟發展
昌寧鎮地處鄉寧縣城郊結合部,是全縣的商品集散地,更是全縣的商業中心,全鎮有集體、個體商業網點300多個,從業人員1800多人,年商品零售總額達8000多萬元。新建成的“彰淵”、“廣淵”兩個商貿大廈,堪稱鄉寧之最。
農業大鎮
昌寧鎮是個典型的農業大鎮,“蘋果、蔬菜、養殖、長山藥”是全鎮的主導產業、特色產業,與之配套創建了“四大生產基地”,註冊了“益壽”長山藥、“鄉寧紅”蘋果、“世紀翠”蔬菜三個品牌,組建了蘋果、養殖、長山藥、蔬菜四個管理協會。
特色產業
蘋果基地
優質蘋果生產基地涉及東廒、西廒、富家原、內陽4個村委、14個自然村、5027人,栽植面積達到11000畝,年產量達到350萬公斤,人均增收2100元,品種主要為紅富士。
無公害蔬菜基地
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涉及碾角、上寬、下寬3個村委、15個自然村、3775人,大棚菜種植面積500畝,露地菜種植面積2500畝,主要種植西紅柿、黃瓜、辣椒、白菜、土豆、胡蘿蔔,人均增收650元。
長山藥基地
優質長山藥基地涉及下縣、大石頭2個村委、4個自然村、2229人,長山藥栽植面積400畝,年產量達到50萬公斤,人均增收4000元。
養殖基地
養殖基地涉及東廒、西廒、下縣、麥田、門家溝、營里、南閣7個村委、26個自然村、8383人,截止目前,該基地共新建千頭豬廠3家、百頭豬廠6家、10萬隻雞廠2家、百隻狐狸養殖廠1家,百頭養牛場1家,人均增收850元。在基地的帶動下,全鎮養殖產業得到迅速發展,養豬10頭以上達到50戶、養雞100隻以上達到30戶,養牛10頭以上達到20戶。
行政區劃
柳閣原村 橋原村 韓村
地圖信息
地址:山西省臨汾市鄉寧縣昌寧鎮政府(迎旭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