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寧鄉隸屬武威民勤縣,位於金川河末端,民勤縣城西南,居民勤、金川、永昌三縣區交界處,是西大河下游一個盆地。距民勤縣城63公里,距金昌市35公里,國土面積925.3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昌寧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 甘肅省武威市
- 下轄地區:12個行政村
- 電話區號:0935
- 車牌代碼:甘H
- 實有人口:11543人
- 耕地面積:91582畝
基本信息,歷史淵源,行政區劃,自然狀況,建設發展,地圖信息,
基本信息
昌寧鄉全鄉轄阜康、華建、中勝、安寧、昌寧、永安、北井、大海子、昌盛、梧桐、頭井、興安等12個行政村,1個直屬社,即華康直屬社。共有101個合作社,2343戶,實有人口11543人,種地人口10354人。2008年人均純收入4263元。全鄉總耕地面積91582畝,農戶耕地面積66682畝,人均6.95畝;農場耕地24900畝。截止2008年底全鄉關閉機井305眼,壓減耕地40500畝。
歷史淵源
昌寧以昌寧堡得名,含昌盛安寧之意。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開墾。土地肥沃肥沃,宜於種植。且泉水豐富,歷史上當地居民每於春夏秋三季挑挽泉眼灌溉農田。民國初,風沙傾壓嚴重,致使大多數泉眼淤塞乾涸,同時還埋壓了大量農田。民國18年,居民遷望新疆、河套者占原人口的一半以上,使當地生產遭到嚴重破壞。
行政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行政區劃屬大壩鄉。1950年屬八區為八鄉。1954年屬二區,為昌寧鄉。1956年撤區並鄉後仍為昌寧鄉。1958年成立昌寧人民公社。1960年7月併入"八一"農場為八分場。1961年春從"八一"農場分出,歸屬民勤縣,仍為昌寧人民公社。1983年設昌寧鄉。顯轄昌寧、安寧、中勝、永安、鏵尖、阜康6個村委會,38個合作社,12個自然村。1985年共有1094戶,5484人,內有回族4人。昌寧鄉地勢平坦,平均海拔1380左右。全鄉無河水來源,農業生產全部靠挖取地下水灌溉。地下水位原來較淺,水質較好。耕地面積1985年為23340畝。糧食作物以種植小麥為主,其次有糜谷等。經濟作物主要有葵花、大茴香、油料等。1982年糧食總產為786.58公斤,1985年達到965.12萬斤,增長22.7%。
自然狀況
昌寧鄉自然條件較差,受風沙侵襲嚴重。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大搞植樹造林和農田水利建設,努力改變生產條件,先後打機井156眼。區內建成變電所1座,建設高低壓農田線路193公里,森林面積8630多畝。
建設發展
解放前有昌寧、多下溝國小兩處,就學人數不多。解放後辦起中學1所,國小5所。1980年共有中小學生1336人。鄉有廣播放大站、電影放映隊等。有鄉辦醫院1所。境內有漢代烽燧四方墩遺址,發現文物有灰陶器、五銖錢、小玉珠等。鄉辦企業有農具廠、拖拉機站、林場等。鄉村有汽車、大中型拖拉機、手扶拖拉機,還喲聯合收割機、平地機等大型農業機具。
地圖信息
地址:武威市民勤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