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寧大甸山墓地

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保山市博物館、保山市文物管理所、昌寧縣文物管理所等單位,對位於昌寧縣田園鎮龍泉村委會漆樹坡小組東南側的大甸山墓地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墓地西北距昌寧縣城3公里,海拔1643米,發掘面積2500餘平方米,清理各類墓葬198座,出土隨葬品268件(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昌寧大甸山墓地
歷史,

歷史

墓地發現各類墓葬198座,按墓葬形制可分為豎穴土坑墓、土洞墓和瓮棺墓三種,其中豎穴土坑墓179座、土洞墓葬18座,此外還出土瓮棺墓1座。豎穴土坑墓都是直接開挖在砂石土中,大部分填土中包含有碎石、石塊甚至打破地層基岩,分布在墓地東側、西側和北側。土坑墓面積一般1~3平方米,以小型的墓葬為主,墓坑較淺,大部分為空墓,出土器物墓葬的僅36座。出土的器物器型也小,如小型的帶耳陶器、石墜、紡輪等。土洞墓發現18座,是大甸山墓地發現的極具特點的墓葬形制。這種墓葬分布在墓地的南坡和山頂位置,為墓地的中心區。墓葬都是開挖在膏泥土之下,墓口較小,墓坑窄長,斜坡狀墓底,一般達到3~4米長。墓底斜坡狀,墓口處偏高,墓地里端偏低,頭端在高處,腳端在低處。人骨大多已朽,個別墓葬發現有人骨和牙齒殘留痕跡。墓葬的葬式不明,部分墓葬發現有棺木炭化痕跡,應該存在有棺木葬具的。土洞墓墓穴都為豎穴式,不帶墓道,墓葬縱剖面都為靴形,墓頂或為弧頂或為斜平頂。土洞墓的墓穴都非常狹小,這是由於受到墓坑都是挖在膏泥土之下,而膏泥土遇水會變形、擠壓和下沉等,使得原先的墓坑會慢慢變小變窄等。墓葬出土隨葬品也較豐富,大多都有隨葬品,數量多的可達26件(套)。器物以青銅器為大宗,主要是各類兵器,如彎刀、矛和鉞等,隨葬品中不見陶器,陶器與青銅器不共存。瓮棺墓僅發現1座,分布在墓地東南角。墓坑為圓形,直壁、平底,葬具為夾砂灰褐色陶器,器表飾繩紋。
隨葬品按質地可分為石器、陶器、銅器、銅鐵合製品、鐵器、琥珀、海貝、麻織品、竹藤(炭化嚴重未取)等,以銅器為大宗。銅器數量較大,按器物功能可分為生活用具、生產工具、兵器、禮器和裝飾品等,類型多樣,可分為銅彎刀(含人面紋彎刀)、銅扣飾、銅鐲、銅矛、銅劍、銅鉞(含靴形銅鉞)、銅釧、銅盒、銅指護、銅鐓、銅斧、銅鑿、銅牛角、銅象牙、銅蓋、銅器座、帶鈴銅環、銅鐘、銅鈴等,以及採集到的銅鼓、銅釜、銅劍鞘等等,以銅彎刀(含人面紋彎刀)、銅矛、銅釧、銅鉞、銅劍數量居多。其中,銅彎刀(含人面紋彎刀)、靴形銅鉞、銅釧、銅盒、銅指護、銅牛角、銅象牙等隨葬品為雲南地區甚至西南地區的首次正式考古發掘所發現的器物,極具特點。銅彎刀,以橢圓形銎居多,少數圓銎,大多柄部兩側都有凸起的人面紋,少數銎部飾三圓圈紋,刃部不對稱,呈靴形,個別刃部嚴重捲曲,大多數彎刀刃部兩側有“幾”字形血槽,通長12~55厘米。其中,M2出土一件有銎銅彎刀,略殘,形制類似一般銅彎刀,但在其銎部加有一長柄。橢圓形銎,刃部殘破,刃部兩側有“幾”字形血槽,刃尖已殘,似捲曲,刃背依次站立四個鳥形裝飾物。銎長8.1厘米、寬2厘米,通長27.5厘米。銅鉞,都為靴形不對成稱的,銎柄窄長,扁橢圓形銎,底部飾斜線菱形、平行線紋、圓圈紋,斜肩,刃部兩端一長一短,靴形刃面,兩側弧形內收,通長19~23厘米。M2出土一件銅柄銅鉞,器身通體由青銅鑄造。形制類似一般靴形銅鉞,但在其銎部加有一長實柄。柄一端較尖,似銅鐓,斷面為橢圓形。刃部為靴形不對稱刃,刃部有幾何紋飾。柄部長117.3厘米、柄寬2.4厘米,刃部長15.1厘米,通長128.8厘米。出土的銅彎刀也很有特點,如M2出土一件銅彎刀,銎部略殘,銎部似橢圓形,柄部下端兩側都有凸起的人面紋,刃部不對稱,呈靴形,刃部兩側有“幾”字形血槽,刃尖已殘。銎長4.1厘米、寬1.8厘米,刃殘長12.3厘米,器物殘長17.2厘米。M18也出土一件銅彎刀,略殘,橢圓形銎,月牙形刃面。刃面自柄端至頂端由寬漸窄,上飾幾形紋。柄面飾人面紋和三小孔。刃部有“幾”字形血槽,刃部前端略彎曲。通長57.6厘米、銎徑7.6厘米。銅盒,又名銅箭箙,器型奇特,中空,由蓋、身兩部分扣合而成,整體呈長方形,蓋為馬鞍形,束腰,平底,器身頂部一般飾斜線方格紋,器物的兩側中部由多重斜線棱紋和圓圈紋組成,上下飾棱形紋夾不規整的同心圓點紋,中腰部兩側各鑄兩個環鈕,個別底部似有穿孔,一般中高23~26.4厘米、側高24~32.8厘米。銅牛角,發現兩件,整體似水牛角,橢圓形銎,中空,角底端飾四組弦紋,通長32~57厘米、銎徑8.2厘米。而銅象牙整體也似水牛角,橢圓形銎,但其底端沒有弦紋,更顯細,通長56厘米、銎徑11.2厘米。銅指護,發現兩件套,每套5個,長短不一,剛好戴在一隻手的五根手指上,整體似船型,內凹,外凸,兩端非常尖銳,中間有一環鈕,斷面為圓形,長短不一,長8~14厘米、寬1.8~3.4厘米不等。石器有石墜、石范、礪石、石紡輪、石錛以及綠松石等,陶器有單耳陶杯、陶罐、陶紡輪等,銅鐵合製品有銅柄鐵矛和鐵柄銅矛等,鐵器有鐵矛、鐵削、鐵劍、鐵釧等。琥珀珠飾,都發現於土洞墓中,少者數十顆,多者百餘顆,呈長圓形管珠狀,紅褐色,通長1.8~3.2厘米,內孔徑0.2~0.4厘米。海貝為貝幣,竹藤為藤篾腿套等。
大甸山墓地山頂南部中心區域發現的土洞葬,是雲南地區甚至西南地區的首次考古發現的一種奇特的墓葬形制。大甸山墓地發現的土洞墓其結構形制與中國北方發現的土洞墓又存在有差別,墓葬都打破膏泥,底部傾斜,隨葬品大多放置於稍低處。墓穴填土中包含到大量膏泥,出土器物中只見青銅器,不見陶器,如銅釧、銅鼓等。推測土洞墓這類墓葬的主體民族可能更多的與來自長江中游的百濮民族的族群相關。而土坑豎穴墓挖在有碎石的地方,與石塊有非常緊密的關係,出土的隨葬品少,僅見帶耳的各類陶器。土坑墓這類墓葬可能屬於來自中國西北的氐羌民族的遺存。
在雲南西部的保山壩子、騰衝壩子、昌寧壩子以及周邊的臨滄、德宏等地相繼採集到一些造型奇特的青銅器,這些青銅器的造型風格與昌寧採集過的青銅器十分類似,器物主要有銅鼓、銅盒、銅彎刀、靴形鉞、半圓弧刃鉞、銅案、銅編鐘、銅矛、三叉格銅劍、銅鈴、銅鐲、銅釧等等,這些東西是否是構築成哀牢文化的典型器物呢?這就需要更多的科學考古發掘活動來予以解答。大甸山墓地的發現、發掘和研究,有助於揭開古哀牢國的面紗,或會將神秘並失傳已久的哀牢文化展現世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