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花忍冬

早花忍冬

早花忍冬(學名:Lonicera praeflorens Batalin)是忍冬科、忍冬屬植物,落葉灌木,高達2米;幼枝黃褐色,疏被開展糙毛和短硬毛及疏腺,老枝灰褐色。葉紙質,寬卵形、菱狀寬卵形或卵狀橢圓形。花先葉開放,總花梗極短,常為芽鱗所覆蓋。果實紅色,圓形,直徑6-8毫米;種子淡褐色,矩圓形,長達4.5毫米。花期4月,果熟期5-6月。

分布於朝鮮、日本、中國和俄羅斯遠東地區;在中國分布於東北三省的東南部。生長於海拔250-600米的山坡林內及灌叢中。

早花忍冬適應能力強,枝、葉、花、果等具有獨特性,花期和結果較早,可人工培育花壇、花境、花叢,片植或與其他喬木樹種搭配栽植,都能取得很好的園林效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早花忍冬
  • 拉丁學名:Lonicera praeflorens Batalin 
  • 別名:王八骨頭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川續斷目
  • :忍冬科
  • :忍冬屬
  • :早花忍冬
  • 命名者及年代:Batal.,1892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播種,扦插,栽培技術,主要價值,觀賞,生態,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高達2米;幼枝黃褐色,疏被開展糙毛和短硬毛及疏腺,老枝灰褐色。冬芽卵形;頂端尖,有數對鱗片。紙質,寬卵形、菱狀寬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3-7.5厘米,頂端銳尖或短尖,基部寬楔形至圓形而兩側不等,兩面密被絹絲狀糙伏毛,下面綠白色,毛尤密,脈更明顯,邊緣有長睫毛;葉柄長3-5毫米,密被混雜的長、短開展糙毛。
花先葉開放,總花梗極短,常為芽鱗所覆蓋,果時長達12毫米,被糙毛及腺;苞片寬披針形至狹卵形,初時帶紅色,長5-7毫米,邊緣有糙睫毛及腺;相鄰兩萼筒分離,近圓形,無毛,萼檐盆狀,萼齒寬卵形,不相等,有腺緣毛;花冠淡紫色,漏斗狀,長約1厘米,外面無毛,近整齊裂片矩圓形,長6-7毫米,頂端鈍,比筒長2倍,反曲;雄蕊和花柱均伸出;花柱無毛。果實紅色,圓形,直徑6-8毫米;種子淡褐色,矩圓形,長達4.5毫米。花期4月,果熟期5-6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朝鮮、日本、中國和俄羅斯遠東地區;在中國分布於東北三省的東南部。生長於海拔250-600米的山坡林內及灌叢中。稍耐陰,喜濕潤,耐寒、耐旱、耐瘠薄,萌櫱力強,耐修剪;對土壤要求不高,在壤土中生長最好。
早花忍冬
早花忍冬

繁殖方法

播種

圃地準備:選擇地勢平坦、土壤較肥沃的地塊。同時,要交通方便、勞力充足,有灌溉條件。上一年秋季或當年早春進行旋耕,深度一般以25-30厘米為宜,應在整地後區劃出灌溉水渠,視具體條件,灌溉苗床長度一般15米左右。
種子催芽:4月下旬將上年7-9月從樹上採回的果實盛裝於桶內,加少量水,過幾天后果實軟爛,鋪於地面,踩踏果實,再向桶內多次加水、倒水,漂出果肉,將沉於桶底的種子撈出,放陰涼通風處陰乾;再放入35-40℃的溫水中浸泡24小時,取出拌兩三倍濕沙催芽,堆放在室外陰涼通風處,覆蓋塑膠布或草簾,保持種子堆放濕潤,待有1/3左右的種子萌動時即可播種。
播種方法:在早春4月下旬播種,播前澆一次透水,澆水後5天左右播種,可進行壟播,行距40-50厘米,深2.5厘米左右,播後及時覆蓋1厘米左右厚度表土,鎮壓保墒。播後7天左右,小苗開始出土,10-15天苗木出齊。

扦插

採集插條的適宜時期為春季植物將要萌動時的硬枝,或花後30天左右的嫩枝為宜。中國瀋陽地區在4月上旬或7月中旬前後採集,開花繁茂,過早采條則營養枝幼嫩,過晚則往往出現二次梢開花,影響插後生根。利用生長素處理插條能誘髮根的形成。如用200毫克/千克ABT生根粉浸泡插條基部1-2小時,插後20-40天即可生根,生根率可達到60-80%。適宜插條生根的溫度為23-28℃,採用全光噴霧技術效果更佳。

栽培技術

幼苗出齊後,要適時澆灌、鋤草、施肥,氣候乾旱時,要保證土壤濕潤:一般早上苗圃地土壤2厘米以下要保持手攥能成團,否則應及時澆灌。苗木高度3-5厘米時疏苗一兩次,保證苗木株距5-8厘米。夏季中耕除草2次以上,保持土壤疏鬆,儘量避免傷根,影響生長。當年苗高35厘米以上,如培育大苗,第二年春季可移栽。
早花忍冬
早花忍冬

主要價值

觀賞

早花忍冬適應能力強,枝、葉、花、果等具有獨特性,花期和結果較早,可人工培育花壇、花境、花叢,片植或與其他喬木樹種搭配栽植,都能取得很好的園林效果。

生態

封山禁牧和封育措施:在中國遼西地區,生態環境脆弱,自然植被稀疏,立地條件差,採取封山禁牧和封育措施,利用早花忍冬灌叢適應性強的特性,促進陰坡或半陰坡立地條件惡劣地塊自然喬灌木等植被的天然生長,改善灌叢結構,實現由灌草叢到灌樹叢植被群落的演替。
人工干預下的自然修復:在封山育林的基礎上,進行人工干預下的自然修復,按照植物自然群落生長演替規律,根據不同的立地條件,選擇栽植早花忍冬等本地鄉土樹種,利用其耐陰、耐旱、耐瘠薄等生理特性,與封育後的原生植被合理搭配,逐漸演替形成以鄉土樹種為優勢種的喬灌木林,實現植物群落的自然修復,加快原有植物群落自然演替進程。在青龍河流域內,特別是山地陽坡,選擇土層適宜地塊,保留原有灌木樹種,補栽早花忍冬、蒙古櫟、小葉白蠟、臭椿等鄉土樹種,與原有植被相互補充,最大限度地發揮生態效益,達到儘早鬱閉,形成穩定的喬灌草群落。人工干預下的自然修復措施,可以減少地面工程總量,降低造林成本,保證森林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等生態效益最大化。
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國遼西青龍河流域以乾旱為主,自然環境惡劣,天然植被種群和數量少,自然生態系統簡單,生物多樣性低,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功能弱。自然植被中栽植早花忍冬等灌木樹種後,加速自然植被演替進程,逐漸生長為以灌木或小喬木為優勢種的植被群落,一些草本植物種類更加豐富,珍稀瀕危的物種如蘭科植物、黨參、丹參、黃耆等能夠自然生長。隨著群落內鬱閉度增大,為一些昆蟲、食草動物等的生長創造了條件,也使鳥類等動物的品種、種群數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新植樹種對動植物生物多樣性保護髮揮主導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