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早發武連驛憶弟
- 作者:曾國藩
- 創作年代:清代
- 出處:《曾文正公詩集》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早發武連驛憶弟
朝朝整駕趁星光,細想吾生有底忙?
疲馬可憐孤月照,晨雞一破萬山蒼。
曰歸曰歸歲雲暮,有弟有弟天一方。
大壑高崖風力勁,何當吹我送君旁。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⑶有底忙:為什麼而忙。有底,為什麼。
⑷可憐:指憐憫。孤月:指月亮。因明月獨懸天空,故稱孤月。
⑸晨雞:報曉的雄雞。破:初,始。這裡指破曉,天剛亮。
⑹“曰歸”句:語出《詩經·小雅·採薇》:“採薇採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莫(mù),“暮”的古字,此指年末。雲,句中語氣詞。
⑺天一方:形容別後各居一處,相隔遙遠。
⑻何當:何時。
白話譯文逐句全譯
每天早上,趁著繁星點點的時候,就整理車駕上路。仔細想想我這輩子為什麼這樣忙碌?
可憐孤月的清暉映照出馬的疲憊身影。一聲雞鳴劃破黑夜,深青色的群山漸漸可以辨認。
無數次的念歸,可是從未歸去,如今又到了年終歲暮。時時思念弟弟,卻只能天各一方。
深深的溝壑、高高的山崖之間風力強勁。如此猛烈的風何時能夠吹送我回到弟弟的身旁?
創作背景
根據《曾國藩日記》,此詩作於道光二十三年(1843)九月二十七日。曾國藩於道光十八年(1838)中進士,道光二十三年以翰林院檢討典試四川。作者一生從政從軍,事務繁多,但他從來不曾忘懷故園之思,手足之情。在他的家書、日記里,常常可以看到他與弟弟間的緊密聯繫和對弟弟無微不至的關心,此詩即是作者從四川返京的途中思念弟弟曾國荃而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首聯兩句點題:“朝朝整駕趁星光,細想吾生有底忙?”曾國藩每日曉行夜宿,鞍馬勞頓,時值秋去冬來,又是行進在四川山區,其辛苦可想而知。“趁星光”三字寫出拂曉即起程趕路的忙碌狀態。下面接一反問句:我這一生到底忙些什麼?隱約之間透露出對這種文官庸碌工作的厭倦。顯然,曾國藩的志向並不在做一代宗師,而在建功立業。
頷聯正面寫清晨山行的景色。“疲馬可憐孤月照”,黎明即起,馬匹經昨日跋涉,至今尚未恢復疲勞,何況人呢!“孤月”承首句“星光”,都點染了黎明前天空的特點。走了一段路程之後,“晨雞一破萬山蒼”,雞啼了,太陽出來了,莽莽蒼蒼的群山才從沉睡中醒來。“一破”二字,以剎那間時間的短暫與“萬山”廣闊空間的變化對比成趣,顯示一種宏偉壯觀的氣魄,和有聲有色的開闊境界。
頸聯“曰歸曰歸歲雲暮,有弟有弟天一方”,切題“憶弟”二字。歲暮懷人是中國詩歌的傳統主題。這和中華民族風習,歲末一家團圓的傳統有關。所以每逢歲末佳節,思鄉懷人之情,總是油然而生。這兩句“曰歸曰歸”和“有弟有弟”都使用了疊詞,加強了思鄉懷人的感情色彩,節奏感也加快了。
尾聯“大壑高崖風力勁,何當吹我送君旁。”第一句切“武連驛”,劍閣雄關,高山大壑,風力剛勁,地方氣候的特色自然點染。但作者不僅是寫山高風勁,重點在藉此寄懷:能否把我吹送回故鄉呢?不可能實現的願望,因山風勁吹而發。風愈大,希望風送返鄉的願望愈強烈。幻想愈強烈,不能實現後的感喟也愈深沉。作者把明明不可實現的幻想直接寫出,目的是表達思鄉懷人心情的強烈。
曾國藩詩學宋人,講究在詩中有理趣。不過,他也受到唐人影響,所以詩體穩妥典雅,中規中距。由於他的鑑賞力比較高,所以在作詩時儘可能避俗避熟。這首七律也可以看出這些特點來。
名家點評
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左鵬軍:這首詩情感真摯,格調蒼涼,以情緒的流動起伏貫穿全詩,思歸念弟之情與詩人奔走宦路之苦的反覆詠嘆,更收到悠遠綿長的藝術效果。因此,儘管在中國詩歌中懷人之作不可勝數,但這首念弟詩仍然顯示出獨有的藝術魅力。(《元明清詩鑑賞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