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腳,是漢語辭彙,即旦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旦腳
- 拼音:dàn jiǎo
- 注音:ㄉㄢˋ ㄐㄧㄠˇ
- 出處:《儒林外史》
旦腳,是漢語辭彙,即旦角。
旦腳,是漢語辭彙,即旦角。...... 《儒林外史》第三十回:“撿一個極大的地方,把這一百幾十班做旦腳的都叫了來,一個人做一齣戲。”參見“ 旦角 ”。...
章艷秋(1924年~ ),女,本名章大毛。浙江紹興人。1935年入“蓀桂舞台”戲班,1941年“掛牌”演出。模仿各位大師,自學旦腳唱腔,為後輩女性旦腳演員開了先路。...
關中秧歌是一種陝西省的傳統戲曲劇種。一般是在地攤或舞台上演出。每劇先上男(醜腳),後上女(包頭,即旦腳)。男以說乾嘴為主,並即興地編唱一些應景的四六調...
“旦腳”從前用小腳,五、六十年代改為普通女腳。線牌頭用竹製,前半部長5寸,寬2,2,後半部長5寸,寬0.3寸,中間有竹枝掛鈎。製作木偶先用絲繩將四肢與腹籠...
戲曲表演基本功之一。生、淨、醜等腳色在頭頂上扎束一綹長發,稱“甩髮”;旦腳在“大頭”右邊分出一綹頭髮,叫做“發綹”。甩髮分“通梢”、“倒栽”兩種。....
如步法、扇花、轉身、亮相和旦腳特有的指法等,就各有數十種。單是醜腳步法就分矮樁、中樁、高樁3大類,其中,矮樁套用最廣。扇子、手巾、彩帶,被認為是彩調...
(1906~1969)二人轉演員。藝名雙紅。瀋陽人。12歲拜黑山縣前輩藝人蹇寶生為師,習旦腳。早年享名於瀋陽城南一帶,與十四紅(趙振忠)、趙彩雲(趙文山)、女藝人黃...
蘇劇劇目。此劇為化裝蘇灘系列節目。由旦腳先唱數句,接著馬浪蕩(一名無固定職業又不善辦事的流浪漢)上場。通過他對每次改行原因的訴述,介紹出各行業的內幕。如...
桑殿傑,(1898—1980) 豫劇演員,工旦。藝名白菜心。鹿邑縣桑莊人。出身書香門第,自幼在父親嚴教下通讀經書。年輕時加入本村玩會班唱百調子,屢遭父親斥責。二十...
山東梆子傳統的角色行當有生、旦、淨、末、醜五大類。現行的腳色行當按生、旦、淨、醜四大門頭劃分。末行歸入生行,稱“外腳”。...
崑劇演員、教師。又名雲卿,藝名小彩雲。江蘇蘇州人。1887年,光緒十三年(丁亥)生,1955年8月1日,農曆乙未年六月十四日逝世。幼習堂名,後拜作旦陳聚林為師,又從...
盪湖船的表演形式,受江南習俗影響,一般一船二人,一扮漁姑稱“旦”(男扮站船...第四拍:左右腳,雙腳前掌著地,同時槳劃向身右後,身體略前傾,向右扭頭視槳。...
楊安榮(1891年-1957年),漢調二簧演員、領班長,工花旦、正旦。本名楊元德,乳名德娃子,陝西紫陽人。自幼即善唱紫陽花鼓小調,並喜尾隨戲班學習二簧旦腳表演,族...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臨潼旦腳四兩兒,三原旦角碗豆花,禮泉旦角金隊子皆搭此班演出。清乾隆後期,班社幾經更新,輾轉於同州府境演出。演出的節目有《黃鶴樓》、...
計有生腳山鳴岐、劉鳴祥、趙鳴瑞,小生張鳴順、雷鳴震,武生張鳴峰,旦腳楊鳴華、李鳴桂,小旦魏鳴華、苟鳴鳳,彩旦王鳴武,老旦魏鳴廉,大淨葉鳴英,大淨老腳劉鳴...
第五章 旦腳通考 第六章 生、醜、外、貼合考 第七章 諸雜名目考 第八章 戲曲文物與雜劇色 第九章 元明雜劇腳色考述 第十章 傳奇腳色分化考述 下編 第...
《體溫決定生老病死2:病從腳治》講述了: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所有器官在腳上都有相應的反射區,一旦腳不舒服或著涼,就會影響全身的健康狀況,如果長期忽視腳部的...
1924年下半年入崑劇傳習所。師承尤彩雲,習旦腳,取藝名傳蒿。出科後轉入新樂府昆班。1929年7月在上海“大世界”演出時,始改小生,主冠生,用傳球藝名。同年10...
主要演員有李嘉寶(工青旦)、鄭智忠(生腳)、王雙來 (派班長)、李棟(生腳)、茹登桂(旦腳)、劉水寶、溫玉堂(淨)、沙德金(雜角)及徐貴娃等。演出劇目多以...
在古代生活中,男子也有塗脂抹粉的,但被視為不正派行為,所以一般生腳的傳統扮法,忌脂粉氣太重。旦腳化妝也有濃、淡之別。如扮秦香蓮、趙五娘一類人物,青衣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