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外交談判

日美外交談判,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本和美國兩國政府間舉行的一場曠日持久的外交談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日美外交談判
  • 發生時間:1941年3月
事件經過
日本不斷擴大的侵華戰爭及其妄想在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建立霸權的行動,深深地觸犯了美國的利益。美國對日態度逐漸強硬,兩國關係出現危機。為此,雙方從1941年3月起開始談判。日本駐美大使野村曾直接同羅斯福總統和赫爾國務卿多次會談,會談中涉及問題很多,但主要圍繞以下四個問題。一、日本要求美國承認偽“滿洲國”,迫使蔣介石投降,並使蔣、汪(精衛)政權合併;允許日軍留駐華北和內蒙,在經濟上獨霸中國;美國不干預日蔣汪的議和談判。美國方面認為對於“共同防共”和承認偽“滿洲國”可以同意,也可誘使蔣介石與日本和談,但不肯放棄對蔣介石的影響,不能讓日本獨占中國市場,使美國失去對中國的控制。為此,美國要求日本撤軍。二、關於德意日三國同盟問題,美國將德看作為首要敵人,並正在援英抗德,隨時可能與德發生衝突,所以想拆散三國同盟,要求日本在美德衝突中不要承擔對美作戰的義務。但日本則將三國同盟看作為對外政策的基石,並堅持說,對三國同盟所承擔的義務應自行判定。三、關於“機會均等”原則,美國要求日本遵守“機會均等、門戶開放”政策,以限制日本在中國和西南太平洋對美國勢力範圍的侵略活動。而這時日本已侵占了中國大部及印支北部,不可能將這些侵略果實退還。四、關於西南太平洋問題,美國為了保全美國及英、法、荷等國的殖民利益,防止日本南進,極力要求日本維持西南太平洋現狀,但日本正在向印度支那和泰國推進,以奪取海空軍基地,為下一步侵略作準備。由於日美都想稱霸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它們的矛盾難以調和。1941年6月21日,美國提出了一個全面方案,包括:如果美德衝突,日本不要干預;日本在華駐軍和共同防共問題留待以後解決;偽“滿洲國”問題由中日友好解決;和平解決太平洋爭端。但日本沒有答覆。6月25日至7月1日,日軍大本營和內閣多次開會,討論《帝國國策綱要》。7月2日,日本御前會議通過了這個綱要,確定了以“南進”為主,“北方”問題則要待蘇德戰爭的進展而定。1941年7月29日,日本與印度支那當局簽訂了《日法共同防衛印度支那協定》,當天2.5萬日軍進入印支南部。7月24日,美國曾勸告日本不要以武力占領印度支那。但日本根本不予理睬。7月26日,美國宣布凍結日本在美的一切財產。隨後,英國、印度、緬甸也凍結了日本資產,廢除了《通商條約》。7月28日,荷屬東印度凍結日本資產,限制對日貿易,停止執行《石油協定》。1941年8月1日,美國進一步禁止除糧食和棉花外的一切物資對日出口,並決定向中國政府派遣顧問,形成了與日本相對抗的ABCD(即美、英、中、荷)陣線。1941年8月6日,日本向美方提出一個逼迫美國在中國、印度支那等問題上全面讓步的方案,被美國國務卿赫爾當場拒絕。1941年10月18日,日本東條內閣上台。11月5日,日本御前會議通過對英、美、荷開戰的決定,並通過了一個附屬檔案《對美談判要點》,分為《甲案》和《乙案》,提出明知美方不接受的要求,以麻痹美國,拖延時間。為了顯示日本的談判“誠意”,委派前駐德國大使來棲三郎作為特使赴華盛頓。美國這時已從破譯日方電報中得知日本已決心戰爭,便在與中、英、荷、澳等國磋商後,於1941年11月26日給日方發出了《美日協定基礎概略》,也稱《赫爾備忘錄》,要求日本從中國和印支撤退其一切海陸空軍和警察,日本不能承認偽“滿洲國”和汪精衛傀儡政權。這是日本絕對不可能接受的。1941年12月1日,日本御前會議正式通過對美、英、荷開戰的決定。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航空兵攻擊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基地珍珠港。至此,日美外交談判徹底破產,太平洋戰爭正式爆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