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是一座“日出曙光先照”的新興的現代化港口城市,是亞歐大陸橋的東方橋頭堡之一,碧海、藍天、金沙灘是它亮麗的身姿。日照街道中心國小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學校。據考證: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建成的“奎峰書院”(約在區招待所得位置)是其前身。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將“奎峰書院‘改為”日照縣立高等國小堂“;民國之年(1912年),改為”日照縣立高等國小校“。曾用名為”縣立第一國小“”城關第一國小“”日照城關國小“”文廟國小“”日照縣立城關完全國小“等,1948年遷至現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日照第一國小
- 英文名:RI ZHAO DI YI XIAO XUE
- 簡稱:一小
- 校訓:好學向上
- 創辦時間:1912
- 所屬地區:中國日照
- 類別:公立國小
- 學校類型:國小
- 學校屬性:日照街道
- 現任校長:丁寶翠
- 別名:日照街道第一國小、日照街道中心國小、東港區第一國小等
- 曾用名:縣立第一國小、關第一國小、日照城關國小、日照縣立城關完全國小
- 曾用名:文廟國小、奎峰書院、日照縣立高等國小堂、日照縣立高等國小校
學校介紹,辦學歷史,
學校介紹
日照是一座“日出曙光先照”的新興的現代化港口城市,是亞歐大陸橋的東方橋頭堡之一,碧海、藍天、金沙灘是它亮麗的身姿。東港區第一國小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學校。據考證: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建成的“奎峰書院”(約在區招待所得位置)是其前身。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將“奎峰書院‘改為”日照縣立高等國小堂“;民國之年(1912年),改為”日照縣立高等國小校“。曾用名為”縣立第一國小“”城關第一國小“”日照城關國小“”文廟國小“”日照縣立城關完全國小“等,1948年遷至現址。
辦學歷史
日照縣學始建於1351年(元至正十一年),由縣尹仇敬創建,址在縣署西南方。1557年(明嘉靖三十六年),知縣張執中遷縣學於東門外(址在今城關一小),歷經9次修建,才初具規模。1668年遭大地震,縣學建築大部坍塌,其後經多次修繕,於1759年竣工。縣學新建、重修、維修和復修,先後達24次之多。修建用款除少數系富紳捐納外,大量資金皆從縣民中籌集。縣學共有學田130畝,以學田歲租作常年經費。按規定,縣學之學生名額為廩生20名,增生20名,但實際入學者常不足其數。明清時間,本縣南部沿海軍事重鎮安東衛設衛學(同縣學)。初在城西北隅,建於何時無考,明朝中葉由舊址遷至衛城十字街口西。建築布局如縣學,惟規模次之。1742年,衛併入縣,衛學亦同時併入縣學。抗日模範國小 創建於1941年,初為抗日烈士子弟國小,當年收生20餘人。1942年秋,烈小與碑廓國小合併,改名“日照縣抗日模範國小”,學生200餘人,教師11名,牟伯揚任校長。1943年秋,原屬烈小的學生和部分教師隨縣府遷往大坡區,以土山東莊的天主教堂和村里一座廟堂作校舍,學校名稱仍為“抗日模範國小”,李獻周任校長,有學生110人。年底,發展到7個班,13名教職工,230名學生。1945年秋,學校遷往棧子。是年冬移至縣城,改名“日照縣城關國小”(址在今城關一小)。該校教師待遇實行供給制,每日供糧2斤4兩,並由政府按季節發給服裝。對50餘名“抗小”學生給予優待和照顧,吃、穿、用均由政府供給。學校設有食堂、宿舍。辦公用費由政府按時撥給。抗日模範國小為革命事業培養了一批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