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山事件
- 發生時間:1971年
- 主要人物:西山太吉
- 別名:沖繩密約事件、外務省機密泄露事件
事件背景,起因,發展,結果,影響,其他信息,
事件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攻占琉球群島(即今天日本沖繩縣),維持占領狀態直至1972年。日本方面一直尋求與美國方面協商將沖繩行政管轄權返還給日本,直至1971年佐藤榮作內閣,通過與美國方面協商達成了返還協定。但在琉球(沖繩)境內仍有很多美國的軍用設施,這些設施中一部分將在日本接管行政權後撤去,但是大部分基地予以保留。撤去的設施返還給當地居民所需的土地復原費應該有美方承擔,在美日公開的協定中也是這樣規定的,但實際上這部分花費是由日本方面承擔,這是為了要回沖繩而向美國做的妥協,不過並沒有對日本國內公布。
起因
日本《每日新聞》報政治部記者西山太吉,當時是負責採訪日本外務省的常駐記者團的記者。記者們經常通過與政府官僚的交往獲得一些內部情報,西山太吉亦是如此,在沖繩返還的問題上,他在採訪中通過一名外務省女性事務官獲得了美日關於沖繩協定的密約,即日本方面代替美國支付土地復原費的密約內容機密檔案。隨即根據其寫成報導,但沒有公布具體的檔案。政府的行為被曝光後,引起了琉球(沖繩)當地居民的強烈不滿,遊行抗議塵囂其上,而日本內閣一直對否認密約的存在。
當時是在野黨議員的橫路孝弘(現任日本眾議院議長)等人以“為沖繩人民伸張正義”為由,從西山太吉處獲得了密約檔案的複印件,但西山要求不能將檔案公布出來,橫路等人允諾。不久橫路等人在國會上對佐藤內閣發難,辯論過程中出示了機密檔案的複印件,違反了與西山的約定,同時引起了日本政府對機密檔案泄露的警覺,隨即佐藤內閣開始追查訊息泄露的可能性。
發展
不久,外務省泄露檔案的女性事務官被查出,她與西山兩人先後被捕。西山太吉的罪名是“違反國家公務員法”,政府方面解釋為“記者教唆國家公務員泄露國家機密”,因此認為西山有罪,但作為記者的他獲此罪名,社會輿論對政府譴責紛紛,認為政府是有意報復新聞記者,在”沖繩返還協定“問題上損害民眾的知情權,因此一時間輿論開始一邊倒地支持西山太吉及《每日新聞》。不久,西山獲得釋放,但外務省女性事務官供認西山太吉是通過不正當的男女關係威脅利誘該事務官獲得情報,因此一時間輿論譁然,西山太吉的形象一下子從“維護民眾知情權的英雄”跌落至“性醜聞的主角”。兩人隨後遭到起訴。
結果
1974年1月30日,一審判決結果:女性事務官被判有罪,有期徒刑6個月,緩期一年執行;西山太吉無罪,但是失去了《每日新聞》的記者職務;此事各大媒體已經不再宣揚批判政府的“密約問題”,西山太吉與《每日新聞》的地位極其孤立;
1976年7月20日,二審判決結果:西山太吉被判有罪,有期徒刑4個月,緩期一年執行;西山不服,抗訴。
1978年5月30日,最高法院駁回抗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