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漢詩文集

日本漢詩文集

《日本漢詩文集》是鳳凰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強

基本介紹

  • ISBN:9787550627338
  • 作者:王強
  • 出版社:鳳凰出版社
內容簡介
出版說明 域外漢文學是文化交流的產物,從公元七世紀到二十世紀早期的一千三百多年中,經過眾多作者的努力,漢語文學在朝鮮、日本地區開花結果,產生了豐碩的成果,其間作者眾多,名作如林。或因域外各地特殊的風習,造就了不同的感受性,域外的漢文學作者有所感動而發為辭章,每有異姿,其中上乘之作,多如胡地昭君,風流不減,為古漢語文學增添了別樣的風采。 根據史料,在公元三世紀前後,漢文化就已經通過朝鮮半島傳到了日本,到公元七世紀,日本地區開始了本土的漢文學創作。從此一直到二十世紀早期,日本漢文學經過王朝(646-1192),五山(1192-1602),江戶(1603-1868),明治(1868以後)等四個時期的演變,每一時期都有其各自的特點。 日本王朝時期,是日本積極吸收唐代文化,從而走向開化的時期。此一時期的作者,主要是宮廷貴族以及遣唐使。其中的早期作品,規模漢魏,...(展開全部) 出版說明 域外漢文學是文化交流的產物,從公元七世紀到二十世紀早期的一千三百多年中,經過眾多作者的努力,漢語文學在朝鮮、日本地區開花結果,產生了豐碩的成果,其間作者眾多,名作如林。或因域外各地特殊的風習,造就了不同的感受性,域外的漢文學作者有所感動而發為辭章,每有異姿,其中上乘之作,多如胡地昭君,風流不減,為古漢語文學增添了別樣的風采。 根據史料,在公元三世紀前後,漢文化就已經通過朝鮮半島傳到了日本,到公元七世紀,日本地區開始了本土的漢文學創作。從此一直到二十世紀早期,日本漢文學經過王朝(646-1192),五山(1192-1602),江戶(1603-1868),明治(1868以後)等四個時期的演變,每一時期都有其各自的特點。 日本王朝時期,是日本積極吸收唐代文化,從而走向開化的時期。此一時期的作者,主要是宮廷貴族以及遣唐使。其中的早期作品,規模漢魏,多渾厚典重,律詩則多齊梁遺韻。著名作者,貴族如大友皇子、文武天皇,遣唐使如釋空海、阿倍仲麻呂(漢名晁衡)等都為漢文學在日本的傳播與紮根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同時期也產生了日本漢文學史上的重要作家菅原道真。道真之詩,學白居易,頗肖其風,有《路遇白頭翁》等章。其仕途坎坷,冤抑之懷,亦每每表現於詩句之中,有《秋夜》詩云:月光似鏡無明罪,風嘯如刀不破愁。隨見隨聞皆慘栗,此秋獨作我身秋。自道真之後,日本的漢文學作者,每能感己之所感,言己之所言,開始有了獨立的表現。 王朝後期,中日之間的文化交流幾乎中斷,日本的漢文學創作也走入低谷。十二世紀末,日本進入幕府時期,文化中心也由宮廷轉移至將軍幕府支持的“五山十剎”-----京都五山:靈龜山天龍寺、萬年山相國寺、東山建仁寺、萬壽寺,慧日山東福寺,鎌倉五山:巨福山建長寺、瑞鹿山圓覺寺、龜谷山壽福寺、金寶山凈智寺、稻荷山凈月寺等。五山時期,中日之間佛教文化的交流日漸興盛,以蘇東坡、黃山谷為代表的宋詩也逐漸傳到日本,並成為日本學者的學習對象。同一時期,出現了絕海中津、虎關師煉、雪村友梅等著名作者。其中絕海中津生當元明之際,曾於明初遊歷中土,從師於杭州天竺寺季潭和尚,曾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接見。他在中國遊歷時期,“睹山川之壯麗,人物之繁盛,登高俯深,感今懷古,一寓於詩”,留下了許多關於中國的詩篇,如作於杭州的《雨後登樓》詩:一天過雨洗清秋,攜友同登江上樓。欲寫仲宣千古恨,斷煙疏樹不堪愁。其風度可見一斑,論文學史者,如賴山陽、江村北海等人,對絕海皆推崇備至。 慶常八年(1603),德川家康開幕府於江戶,日本社會進入江戶時期。由於當政者的提倡與獎勸,江戶時期漢學發達,各大學派迭相繁榮,儒家學者與普通士人取代之前的貴族、僧侶成為漢文學創作主要的作者群體。在江戶時期,漢文學成為知識階層的基本修養,湧現出許多傑出的作者,從藤原惺窩、石川丈三到太宰純、服部元喬以及梁川孟緯、廣瀨謙等,雖風格幾經轉變,但並皆以高度的藝術成就受到後世讀者的喜愛。其中廣瀨謙,字吉甫,號旭窗,又號梅墩,有《梅墩詩鈔》傳世。近代學者俞樾選編《東瀛詩選》,謂吉甫為“東國詩人之冠”,《詩選》録其詩一百七十餘首,題解謂其詩“才氣橫溢,變幻百出,長篇大作,極五花八陣之奇,而詞組單詞,又雋永可味。”今覽其書,見名家品藻,固自不虛。另外,旭窗之兄廣瀨淡窗也是著名的詩人,傳說其年青時偶然得讀《唐宋詩醇》,慨嘆“天地間竟有如此好詩”,因而著意為之,趨向在陶、孟、韋、柳之間,有《遠思樓詩鈔》傳世,後學譽之為“海西詩聖”。 明治以後,日本漢文學承江戶之餘緒,雖亦不乏作者,如大沼枕山、森春濤、森槐南父子,聲光不減,但究竟漸趨日下,大正、昭和(1912)以後,日本的漢文學逐漸衰歇,退出了歷史舞台。 綜覽千餘年的日本漢文學史,每見其起伏與中國文學的變遷有可供參同考異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