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分類學,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種群分布,漁業利用,
分類學
編號:5358
拉丁目名:CLUPEIFORMES
中文目名:鯡形目
中文科名:鯡科
拉丁科名:Clupeidae
中文亞科:鰶亞科
拉丁亞科:Dorosomatinae
中文屬名:海鰶屬
拉丁屬名:Nematalosa
拉丁種名:japonica
定名人:Regan
年代:1917
中文名:日本海鰶
原始文獻:Ann. Mag. Nat. Hist. (ser. 8)v. 19 (no. 112):313.
模式產地:Japan
國內分布:台灣
資料來源:台灣魚類志:124.
形態特徵
體為亮銀白色,背部顏色較暗,鰓蓋上緣具一大黑斑。背鰭最後一根軟條呈絲狀延長,尾鰭叉形。與環球海鰶(N. come)相似,但後者的臀鰭軟條數較多。
體呈長卵圓形,側扁,腹緣具鋸齒狀的棱鱗,17-18+14-15個。頭中大。吻短而鈍突。眼側位,脂性眼瞼發達。口下位,平直;無齒;上頜突出於下領,上頜骨末端向下彎曲,向後延伸至眼前緣下方。鰓蓋光滑;前鰓蓋骨下支上方無三角形之肌肉。體被橢圓形圓鱗,鱗片後緣之具鋸齒狀,縱列鱗45-50;背鰭前不具中線鱗;胸鰭和腹鰭基部具腋鱗。背鰭位於體中部前方,具軟條15-16,末端軟條延長如絲;臀鰭起點於背鰭基底後方,具軟條20-24;腹鰭軟條8;尾鰭深叉。體背部綠褐色,體側下方和腹部銀白色;鰓蓋後上方具一大黑斑,其後有數列黑色小點狀縱帶。背鰭、胸鰭、尾鰭淡黃色;余鰭淡色。
生活習性
生活於1~50公尺的熱帶海域,屬表層洄游性魚類,對低鹽度的水耐受力極強,受驚嚇時會躍出水面。肉食性,以浮遊動物為主。4~5月為繁殖期,集結至河口區產浮性卵,仔稚魚具漂浮期,有時會進入河口域、半淡鹼水之河川下游、內灣或舄湖區內產卵。群游性。以浮游生物為食。
種群分布
世界分布:日本南部至南海,包括台灣南、北部及西部海域
地理分布: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由日本、東中國海、中國台灣至南中國海、香港等。中國台灣分布於南部、北部、西部及澎湖海域。
漁業利用
可食用魚,本種魚產量並不大,常混於流刺網漁獲中,可生鮮、乾制或醃漬出售。主要漁法為流刺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