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栽培技術,整枝修剪,土肥管理,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日本栗高達15米的喬木,胸徑40厘米,冬芽長3-5毫米,被毛,小枝暗褐色,托葉長8-10毫米。葉長橢圓形至披針形,長8-16厘米,寬3-4.5厘米,頂部漸尖至長漸尖,基部寬楔形或近於圓,稀呈耳垂狀,稍偏斜,葉背被星芒狀絨毛及黃或灰黃色鱗腺;葉柄長8-25毫米。
雄花序長7-20厘米,雄花簇有花3-5朵;每殼斗有雌花3-5朵,通常1-3朵發育結實;成熟殼斗寬5-6厘米,長4-5.5厘米,刺長10-15毫米;堅果頂部有疏伏毛。花期4-6月,果期9-10月。
生長環境
日本栗適生在氣候濕潤,光熱充足,山丘陵梯田地上;沙性較大,有機質含量在0.5%- 0.8% ,pH值6.5-6.9的棕壤土。
分布範圍
栽培技術
整地:平地採取全墾+大穴的整地方式,要求土壤全面深翻60-80厘米,穴規格為80厘米×80厘米×60厘米;山地採用水平帶狀整地,頻寬2米,帶上挖定植穴,穴規格80厘米×80厘米×60厘米。日本栗初植密度以株行距2.5米×3米或3米×4米為宜。
定植:栽植前株施腐熟有機肥50千克、複合肥0.5千克,與回填土混拌均勻,將糞拌土回填至一定高度,然後將苗木置於穴中央,扶正苗乾,舒展根系,再回填到與地面相平,輕輕上提苗乾,使根土密接,踩實,再將苗木基部培成丘狀,踩實並灌透水,最後覆曬土。要求苗木高度在1米以上,地徑1厘米以上,生長健壯,根系完整,無病蟲危害。栽植時間為每年11月至翌年3月上旬。
整枝修剪
幼樹修剪:日本栗一般採用自然開心形,定植後留60-80厘米定乾。第2年春季發芽前,在離地面40-80厘米範圍內選留3-4條長勢較為均勻的壯枝作主枝,再酌情選留1-2條長勢弱於主枝的壯枝作輔養枝。對大於50厘米的主枝留50厘米短截,對小於50厘米的主枝,只剪去先端弱芽段。夏季修剪以疏除過密枝為主,除對個別長勢旺的枝條進行摘心控長,以平衡樹勢外,一般不摘心。春季發芽前,對角度較小的粗壯枝可拉枝開角。
盛果期修剪:盛果期修剪的主要任務是通過修剪調節,保持樹形的穩定,達到優質、高產、穩產的目的。嚴格採用“平衡修剪”和“控冠修剪”技術,對生長旺盛的樹,多留結果母枝、發育枝和預備枝,把徒長枝培養成結果枝組,以果壓勢,維持結果與生長的相對平衡。對樹勢衰弱的樹,通過疏枝和回縮弱枝,促其由弱轉壯,以恢復樹勢。及時疏除內膛的纖細枝、交叉枝、病蟲枝、重疊枝和無利用價值的徒長枝。一般每平方米樹冠投影面積保留8-10個結果母枝。
土肥管理
深翻改土:從苗木定植的第2年起,每年的11月至翌年2月,在距樹幹80厘米處至樹冠外緣挖深80厘米,寬70厘米環形溝,將表土回填在底層,心土在表層,並且株施腐熟有機肥50-100千克。以後每年根據樹冠發育狀況逐年外移,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土壤通透性及保水保肥能力。
中耕除草:栗園不用化學除草,一般每年進行3-4次中耕除草,中耕深度10厘米左右。立地條件較好的栗園,前3年可間作花生、豆類等矮桿作物,以耕代撫,作物秸稈可翻埋用以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機質。
施肥:施肥應以有機肥為主,合理施用化學肥料。
⒈基肥:每年11月至翌年2月株施腐熟農家肥50-100千克,可採用環狀溝或放射溝開溝深施。環狀溝或放射溝位置應每年更換。施肥時,將農家肥與土混勻後施入溝內,然後覆土。
⒉追肥1年進行3次,以速效肥為主(硝基氮肥禁用):⑴雌花分化肥。3月底至4月中旬株施尿素0.5-1千克;⑵座果肥。5月中下旬日本栗盛花期株施複合肥0.5-1千克,促進幼果和新梢生長,提高坐果率;⑶果實膨大肥。7月底至8月初可株施複合肥0.5-1千克,以提高果實產量和品質,增強栗實抗病蟲能力。
水分管理:栗園要建立良好的排灌系統,保證乾旱季節及時灌水,多雨季節雨水能及時排走,滿足栗樹生長發育對水分的要求。
花果管理:適當疏花疏果可使栗園豐產穩產。日本栗雄花量特別大,消耗了大量養分,雄花序出現後,疏除90%左右的雄花序,保留全部混合花序。當栗樹結果過多時,可適當疏果,一般每結果枝保留2個總苞。
主要價值
日苯栗質梗性、澀皮後,不易剝離,含糖量低,但日苯栗果大、果肉鬆軟,非常適合深加工。是栗出口創匯的主要作物,經濟效益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