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點
規模小
機構規模都非常小,內閣情報研究辦公室只有約120人,而在美國,與內閣情報研究辦公室級別相當的中央情報局人數超過1萬。
表現不佳
日本情報系統相對疲軟還表現在,日本不同情報部門之間基本不進行情報交流,日本在與盟國分享情報方面的工作也十分薄弱,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日本海外情報蒐集能力太有限,無法向盟國提供用得上的信息。日本政要多次表示,外國情治單位之所以不願意與日本分享情報,是因為日本議會下屬委員會喜歡泄露機密。
馬德里發生的“三一一”恐怖攻擊,使得日本政府充分認識到,日本的情報部門和危機處理能力已遠不能適應21世紀的要求。可以說,在最近幾年中,日本情報部門的工作讓人很失望,在災難發生前毫無準備。日本在情報能力上如此薄弱,與二戰後的很長一段時期一直依賴美國有關。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日本沒有有效的獨立情報協調機構和情報管理部門,從而造成了目前的局面。
冷戰後狀況
冷戰結束後,日本為了節省開支,一度將警視廳調查部門、外務省國際調查部門和防衛廳情報部門的人員削減了30%。九一一事件後,日本政府內部尤其是自民黨內的負責人開始提出要建立一個獨立和龐大的情報機關。目前,在日本首相府內的內閣情報調查組共有150名情報人員,他們負責收集和分析國內、國外和經濟情報。據報導,日本準備把這個情報調查組的人員擴展到1000人,其目的是要在近期擁有一個與美國或以色列情報機關規模相當的情報機關。
與此同時,日本還準備將情報工作重點從國內移到海外。據悉,為了設立新情報機關,日本當局準備從法務省調派人員。這些情報人員都是曾經負責調查左翼組織和奧姆真理教的人員。另外,為確保情報人員不會對外泄漏國家機密,日本當局準備在近期通過一個稱為《間諜法》的法律,以嚴懲背叛者。對於是否會和美國的情報局進行合作,日本防衛廳長官石破茂表示:“為了打擊恐怖組織,互通情報是和美國的初步合作中的步驟。”
偵察周邊國家
科技手段
儘管情報能力有限,但日本卻把有限的資源用在對中國和周邊國家的偵察上。去年3月,日本發射的兩顆間諜衛星,偵察重點就是包括中國、朝鮮在內的東亞地區。除了衛星偵察外,日本防衛廳還擁有大量其他先進的情報偵察裝備,其中包括與太平洋美軍情報分析中心聯網的區域電波和圖像收集系統、P—3C型反潛巡邏機、MH—53海上預警偵察直升機、E—767遠程空中預警機,以及地基的超視距雷達和無線電監聽系統等。
日本航空自衛隊E—767型遠程空中預警機活動半徑可達1850公里,能將俄羅斯、朝鮮半島和我國大部分沿海地區置於其監控範圍內。經過空中加油,該機甚至可以實施24小時不間斷地對鄰國進行偵察監視。日本還充分利用其地理位置,建立蒐集中國、朝鮮以及其他亞洲國家無線電通信情報的重要基地。目前設在東千歲、新縣小舟渡、琦玉縣大井、島根縣美保、福岡縣太刀洗和鹿兒島縣喜介島的6處通信站就是日本自衛隊的通信情報截收設施和監視雷達站,負責機密的無線電通信情報的蒐集和分析工作。其中,日本在鹿兒島建立的巨型球狀天線群可以截收來自任何方向的極其微弱的電波,其探測距離可達上千公里,足以捕捉到來自中國境內的各種無線電信號。此外,在津輕海峽、對馬海峽等重要海上通道,日本自衛隊還都分別部署有沿岸、水下和水上的監視部隊和監視船,用來監視過往的大型船隻和可疑動向。
間諜手段
除大力發展高科技偵察監視手段外,日本軍方和有的政府部門還利用各種手段,大肆蒐集有關我國政治、軍事、經濟、社會及科技等各方面的情報。據報導,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在中國西北內陸省份的我國某科研試驗場,一名專程到此地的日本“遊客”便因為舉止反常而被兩名執勤的解放軍哨兵扣留,並在審查過程中發現大量與其“身份”不符的物品。2002年10月26日,日本駐華使館武官天野寬雅在中國浙江寧波擅闖軍事禁區,並進行拍攝、竊取我軍事情報,被中方人員當場發現。中國外交部隨後要求日方立即將其召回
主要機構
長期以來, 日本情報機關在日本的安全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戰後,日本建立起來的情報系統非常龐大,且分支繁多,主要情報機關有:內閣情報調查室、軍事偵察機關外務省情報調查廳;警察廳情報通信局;警視廳公安部;法務省公安調查廳;軍事反偵察機關;移民廳;海上保全廳。由於機構設定多,各部門力量不足且互不往來,造成日本的情報系統十分分散。日本國家各情報系統的主要情況是:
內閣情報調查室
這是是日本國家主導性情報機關,其職責是蒐集內閣成員決策特別是政治決策所必需的情報。它由國內情報部門,國外情報部門,與國家其他情報機關、國家機關、私人公司、社會組織的協作部門,與大眾媒體的聯絡部門等機構組成。內閣情報調查局編制員額不多,但其中卻有不少外國公民作為間諜為其服務。此外,該局幹部還利用外交人員身份掩護其在國外的工作。
軍事偵察機關
美國國防部情報局的工作經驗為日本軍事偵察機關的建設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儘管亞太地區和整個世界形勢發生了變化,日本軍事偵察機關依舊把俄羅斯、中國、朝鮮作為首要的偵察對象。為了獲取情報,該機關使用了包括諜報偵察、無線電技術偵察、無線電電子偵察、航天偵察等在內的各種偵察手段。最強大的技術偵察設施部署在北海道,與美軍類似手段相配合,共同對俄羅斯的太平洋艦隊和遠東軍區的部隊集團實施不間斷的偵察。
外務省情報調查廳
該情報部門的主要職能是為制訂國家的外交方針蒐集必要的資料,對其進行分析並形成對外務省領導人的建議。該廳負責處理日本駐外使館主要通過公開渠道蒐集到的情報。
警察廳情報通信局和警視廳公安部
警察廳所屬情治單位的任務之一是使用警方的反偵察手段保障國家的安全。在東京地區,直接從事反偵察工作的是警視廳的公安部,它由保全課、外國工作課、搜查課三個職能部門組成。反偵察的主要力量集中於首都人口稠密區。全國各行政中心設有類似的部門。
法務省公安調查廳
與警察廳的區別在於:公安調查廳是為保衛國家憲法制度提供反偵察保障。其對象是以日本憲法禁止的方式達到自己目的的極端主義組織、政治急進黨和運動。在組織上,公安調查廳類似於警察廳,包括中央機關和地方部門。該廳工作人員利用日本駐外代表機構和其他手段開展工作。
軍事反偵察機關
同軍事偵察機關一樣,日本的軍事反偵察機關也是按美軍類似機構的模式組建的。包括武裝力量各軍種司令部在內的各級指揮機關都編有軍事反偵察工作人員。他們同美國武裝力量駐日諸島的軍事反偵察人員密切合作。移民廳。移民廳是法務省的一個組成部分。除監視公民入境和出境的主要任務外,移民廳還負責蒐集偵察與反偵察情報。為此,該廳使用包括專門手段在內的各種方法。獲取的情報除本廳業務工作中使用外,還向其他情報機關通報。移民廳對入境外國人的嚴密監視實際上是對反偵察情報機關工作的有力幫助。
海上保全廳
日本是世界上海岸線最長的國家之一。海上保全廳除負責保衛海疆外,還實施海上偵察、監視200海里範圍內的漁獵活動、參加海上求援工作。該廳和平時期是運輸省的一個組成部分,戰時則納入海軍的編成。在完成任務中與國家海軍密切協同。海上保全廳由中央機關和11個區域性機構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區域性機構,其責任區為北海道和附近諸島,主要監視薩哈林和南千島群島方向。
海上保全廳裝備500艘軍艦和各類快艇,其中有遠洋艦、巡察艦、搜尋求援艦、海測艦、航行設備維護艦,裝備60餘架巡邏飛機和直升機。根據遠景計畫和發展方案,日本擬為海上保全廳部隊改裝、裝備有最先進偵察設備的新型軍艦和太空飛行器。總員額控制在1.2萬人以內,這裡的工作人員全部是在相應的訓練中心受過專門培訓的志願兵,且必須在此之前是在海軍服役期滿的士兵。
海上保全廳的主要執勤內容是派同海軍和航空兵在指定的地區進行巡邏。此外,該廳在岸上設有雷達站,以嚴密監視企圖靠岸的目標。軍艦、飛機、直升機和岸上雷達站之間保持經常性的聯絡和密切協作。
海上保全廳與海軍、武裝力量情報中心保持聯絡。必要時,該廳的艦艇———航空兵集團直接接收情報中心的情報,得到海軍兵力兵器的支援。為此,在每年舉行的日本海軍演習中,都演練海上保全廳與海軍之間協同的科目。此外,海上保全廳還定期參加美國海軍在西太平洋舉行的演習。
情報本部建立
二戰結束以來,日本在逐步加強軍力的同時,也效仿美軍的模式,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以陸上自衛隊為主的軍事情報部隊,包括通信情報部隊、調查隊、資料隊、沿岸監視隊和技術情報部隊等。1997年1月20日,日本防衛廳情報本部正式成立,陸、海、空3個自衛隊所屬的情報組織也同時進行了改編。情報本部在本部長、副本部長和1名技術官、3名情報官的領導下,有總務、計畫、分析、圖像和電波5個部及6個通信所,人員約1600名。至此,日本軍事系統的情報活動有了統一的指揮機構,這也是近年來日本在軍事上的重要動向之一,引起世人的關注。
陸上自衛隊
二部別室
上世紀50年代,陸上自衛隊參謀部成立二部別室(簡稱二別),負責信號情報(日方稱其為電波情報)的蒐集。1977年,軍事情報工作改由防衛廳防衛局調查第一課負責,“二別”也因此改稱陸自參謀部調查部調查第二課調查別室(簡稱調別),下轄6個通信所(分別駐東千歲、新縣小舟渡、琦玉縣大井、島根縣美保、福岡縣太刀洗、鹿兒島縣喜界島)。“調別”的結構是模仿總部設在東京、所屬各站分布在日本各地的美陸軍太平洋信號情報部隊ASA而設立的。 據稱,當時美陸軍太平洋信號情報部隊為了蒐集蘇聯的情報,曾僱傭了許多從西伯利亞回來的前日軍的俄語和密碼破譯專家。隨著上世紀50年代日建立警察預備隊,“二別”在琦玉縣的大井ASA通信站一邊見習美軍截收破譯,一邊開始創建自己的通信情報部隊。此後,警察預備隊又把ASA中的前日軍人員召回充作骨幹。1956年,“二別”將總部移駐練馬,1960年又遷往新址,其間接收了美軍的通信所,還從海、空自衛隊選調了骨幹。到1982年,“調別”的陸海空自衛官司和文職人員總計約900人。此後為了提高情報能力不斷增員,到1993年已達1300人。
沿岸監視隊
上世紀50年代後期,還在北部方面隊成立了40人—60人的301沿岸監視隊(駐宗谷海峽沿岸的稚內,派遣隊駐紮文島)和302沿岸監視隊(駐根室海峽附近的標津),加強了對蘇聯的監視偵察。沿岸監視隊使用防空雷達和光學器材,對距海岸300公里以內的海域和上空約1萬米的海域上空的艦船、飛機進行監視。雖器材性能有限,但可通過無線電截收來彌補監視能力的不足。監視隊常年監視蘇聯的艦船種類、形狀、名稱、行動時間及場所等數據最終統一進行管理。在水面監視的同時,海上自衛隊還通過設在稚內、津輕海峽沿岸的松前和龍飛、對馬海峽的對馬、壹崎、下關、紀伊、觀音崎的各個警備所進行水平監視。
第1電子隊
70年代末,北部方面隊從通信團抽調人員,新編了由3箇中隊組成的第1電子隊(駐北千歲)。電子隊用兩個中隊進行以截收、密碼破譯為主的通信電子情報收集,以1箇中隊進行電磁干擾、電子欺騙等電子戰任務。1997年情報本部成立後,“調別”以及各通信所和第1電子隊全部納入情報本部指揮下,但各通信所也與隸屬“調別”時一樣,由陸上自衛隊的通信部隊負責運營。沿岸監視隊和警備所的職能雖近似於通信情報部隊,但與“調別”的通信所不同,因此未納入新編的情報本部屬下。
陸上自衛隊調查隊
日本在戰後創建警察預備隊以後,不斷發生敵對勢力潛入內部、盜竊秘密檔案的事件。為此,1952年11月,警察預備隊改編為保全隊以後,模仿駐日美陸軍的反情報部隊CIC,創建了陸上自衛隊調查隊。根據美軍顧問團每750名隊員設1名反情報人員的意見,確定了調查隊的規模。調查隊總部設在越中島,在北部方面隊和4個管區隊(後改編為師)設分遣隊部,各分遣隊分別向各管區的兵營配屬2人—5人的派遣隊。當時是由駐東京的調查隊長直接指揮。這種集權體制的優點是便於集中力量、統籌經費、綜合處理和情報交流。1960年,陸上自衛隊改編為5個方面隊,調查隊的機構也一分為六,改編為現在的中央調查隊和北部、東北、東部、中部、西部各方面隊調查隊。中央調查隊長對各方面隊調查隊不再行使指揮權,只在涉及多個方面隊的案件時,根據防衛廳長官的批示進行協調。海、空自衛隊也相應建立了自己的反情治單位。
調查隊創建的目的之一是防止敵對分子滲透和阻止將軍隊捲入武裝暴動,因此其骨幹多留用了原日軍人員和戰後警備警察中的有經驗者。但由於人員數量過少,很難獨立開展工作,常常要在所在部隊乃至警視廳和當地治安機關的協助下開展工作。此次調查隊的體制仍維持原有狀態,沒有編入情報本部。
資料隊
為了處理外文情報資料,參考美軍軍事情報業務機關MISO的模式,陸上自衛隊於1954年9月成立了資料隊,作為當時獲取國外情報的重要來源,資料隊的體制不斷有所加強,1956年至1960年又分別建立了中央資料隊和各方面隊資料隊。隨著其他情報手段的發展,資料隊的地位日漸削弱。1978年,為了精簡機構,各方面隊的資料隊改編為方面隊調查部資料課,計畫在戰時再臨時編成方面隊資料隊。目前中央資料隊雖已編入情報本部,但其人員已由原來的200人減少到40人。海、空自衛隊也有自己的資料隊,人員都是50人左右。 在美軍占領期間,美陸軍第64工兵營(負責地圖作業)進駐東京。日軍陸地測量部隊從明治時代就開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覆蓋整個日本和中國主要地區地形圖測繪工作,留下了大量寶貴的資料。美軍第64工兵大隊一進駐東京,馬上沒收了這些寶貴的遺產,再根據航空照片的數據繪製了新圖。據說這些地圖中的朝鮮、中國東北地形圖在韓戰初期的作戰中發揮了很大作用。1954年,日以美軍這個營的模式建立了第101測量大隊,下設管理中隊、測圖中隊、複製中隊。當時主要任務是地形圖、航空照片的測圖、校正、複製及地圖供應。1990年以後又增加了衛星圖像數據的處理和全球定位系統測量業務,1995年改稱為中央地理隊,1997年圖像處理人員轉入情報本部。
氣象組織
在軍隊中,氣象資料是關係到作戰能否取勝的重要情報資料。日本的陸海空自衛隊的氣象組織可以說每時每刻都處於實戰當中。這是日本情報系統中一支特殊的部隊。
在日本海一帶,打雷最多的是冬天,其次才是夏天。因此,在石川縣航空自衛隊小松基地,小鬆氣象隊有地面雷電探測裝置。該裝置由空電方向探測器和電場儀組成。通過氣象數據大致可以知道空中的雲是不是積雨雲。空電方向探測器設定在3個地方,它可以捕捉到放電現象。
1969年,一架F—104戰鬥機因遭雷擊而墜毀,這也是設定地面雷電探測裝置的起因。1981年這種裝置開始實際使用。不管飛機大小,打雷對它們來說都是最危險的。特別是戰鬥機,本身攜帶著精密電子儀器,所以容易發生靜電,對雷電需要格外注意。氣象隊中有預報官、氣象觀測員、器材維護員等,一天24小時,365天值勤。在做氣象報告時,飛機駕駛員主要向氣象預報員詢問起降機場、飛行路線以及空中的氣象信息(湍流、噴氣氣流、雷電、飛機是否結冰等情況)。氣象隊至少一小時要報告一次氣象情況。關於雲層高度、雲量、雲的種類、能見度等不僅要用儀器觀測,人的眼睛觀測也很重要。
設在東京市航空自衛隊府中基地內的綜合氣象中樞,是陸海空自衛隊的氣象大本營。該中樞用綜合氣象通信電子計算機同氣象廳及美軍等交換信息。中樞接收到的氣象數據與綜合氣象衛星接收處理裝置得到的氣象數據,經過綜合氣象分析預報電子計算機處理後,成為該中樞判斷氣象的根據。綜合氣象通信電子計算機接收陸海空自衛隊各部隊的觀測數據、氣象廳發自全國1700個觀測點的氣象數據、海水溫度的數據、氣象衛星“向日葵”拍攝的衛星圖像以及美軍的氣象數據等。這些數據通過綜合氣象分析預報電子計算機處理,製成分析圖,用於預報。因為綜合氣象通信電子計算機同各部隊的氣象通信終端裝置聯網,所以各部隊通過氣象通信終端裝置也可以得到其他地區的數據。
海上自衛隊的氣象資料管理隊設在橫須賀市船越地區,那裡也是自衛艦隊司令部所在地。對海上自衛隊來說,最敏感的是海浪。海浪的情況根據地面天氣圖中風的數據可以進行預測。根據颳風的時間、距離、風速可以推測出來。目前,海上自衛隊可以預報72小時內周邊海域各處的海浪情況,供艦艇部隊使用。波浪當然會對直升機和艦艇的行動產生很大影響,它也是在寒冷海域艦艇結凍的原因。一般說來,浪越大越容易結冰。另外,風對射擊的影響也非常大。但是,關於多大的風對炮彈和飛彈會產生何種程度的影響,這不是氣象隊的業務範圍,這需要從使用武器的方面作出判斷。
在海面波濤洶湧的狀況下,水面艦艇及航空部隊必須小心行事,確保全全,但是波浪對在海中潛航的潛艇卻幾乎沒有影響。相反,即便把潛望鏡伸出海面也難以被發現。就是說,只要攻擊的主動權在潛艇方面,即便在惡劣天氣下或夜間,反潛部隊也要出動。
陸上自衛隊的中央管制氣象隊設在防衛廳內。中央管制氣象隊的任務是向陸上自衛隊幕僚級幹部進行氣象方面的諮詢,因此,包括航空氣象在內,都是他們的業務範圍。各方面隊的氣象部隊也以航空氣象為中心,判斷能否使用直升機運輸及空降部隊能否展開空降行動是他們的重要任務。裝甲科和普通科等地面部隊基本上是全天候行動,一般不會因天氣而使作戰行動發生大的改變。但是如果遭雷擊,光學儀器和電子設備有遭破壞的危險,這需要注意。這些具體的問題由各部隊判斷處理。即便發生戰事,氣象隊的業務和平時幾乎沒有什麼區別。
對氣象隊來說,平時就是實戰。除航空部隊以外,重視氣象的只有化學科和特科(炮兵)。局部地區的氣象變化等往往與地形有關。進行遠距離射擊時,受氣象的影響很大。比如在進行155毫米榴彈炮FH—70的15公里射擊演習時,如果不重視氣象數據,射出的炮彈會偏離著彈範圍。極大地影響射擊精度。對射擊影響比較大的是風向和風速。橫風的影響特別大,像飛彈那種有翼彈受到的影響就更大了。因為不考慮氣象的因素就無法準確進行遠距離射擊,所以在特科團的情報中隊設有氣象班。他們的主要工作是通過放氣球測量風向、風速、氣溫、濕度、空氣密度等,為射擊準備必要的氣象數據。 氣象班通過對氣象的觀測,提出彈道計算氣象報、彈道氣象報、核污染氣象報等。彈道氣象同天氣預報那樣的一般氣象完全是兩回事,因為它是分析與彈道相關的數據。如果決定開始射擊,氣象班要在射擊之前放出觀測氣球,只要射擊繼續,每2小時要進行一次目測,每3小時進行一次電波觀測。
相關事件
反恐絕密情報泄密事件
自從“9·11”事件之後,反恐就成了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會場外的主旋律。這些年APEC峰會留給世人印象最深的不是討論了什麼議題,達成了什麼共識,而是主辦國採取了多么嚴密的安保措施。
日本在時隔15年之後再次主辦APEC,如何確保各國要人及會議的安全仍是最大課題。為此,日本警方總動員,動用的警員人數創了新紀錄,同時,還推出了各種各樣的反恐安保措施。孰料這邊橫濱各路警察把安保搞得有聲有色,那邊東京警視廳的反恐絕密情報卻大批泄密。APEC峰會的安保工作籠罩上了一層陰雲。
橫濱安保調動警力創下紀錄
本屆APEC峰會在緊鄰東京的橫濱市港未來地區舉行。自從2001年義大利熱那亞八國集團(G8)峰會發生20萬人規模的示威遊行後,國際會議地點開始選擇比較容易戒備的獨立觀光地。2008年日本G8峰會地點是北海道洞爺湖,但在確定今年APEC峰會會場時,當時的橫濱市市長中田宏從經濟效果角度出發,選擇了橫濱市最為繁華的港未來地區。
這個區域既有“陸標大廈”、“紅磚倉庫”等諸多著名的觀光景點,也有“COSMOWORLD”這樣的大型立體遊樂場。據統計,共有7400多名居民生活在峰會核心區的10棟高層塔樓里,每天還有約6.7萬人來“港未來”上下班。當地警方認為,這個地區的安保工作“非常難搞”。
為了確保全全,日本警察從一年前就開始進行總動員,部署籌備安保工作。全國更是掀起了一場“各地警察支援橫濱”的熱潮。據悉,負責此次APEC安保工作的警員人數達創紀錄的4.3萬人。
這一年多來,各路警察已經舉行過多次防暴、反恐作戰、保護要人等演習。針對社會的“嚴打”工作也一直持續,據稱,橫濱地區的黑社會和販毒集團最近受到了不小的打擊。
從8月開始,警方向當地的居民發放印有本人相片和居住地址的“良民證”,據說這還是日本警方第一次給居民發這種通行用ID卡。日本人素來崇尚“不給別人添麻煩,別人也別給自己添麻煩”,進出自己家門要出示證件,且不時還會被周圍的崗哨盤查詢問,已令很多居民對警方表示了不滿。
港未來地區是填海建造的,瀕臨海洋,第三海上保全總部對海上交通進行管制,禁止船隻接近設在橫濱太平洋酒店的峰會會場,而且還首次啟用全長3米的無人警戒艇在附近水域尋找可疑物。
陸地交通管制也必不可少,日本警方早在一個多月前便在東京城內及周邊各高速公路的顯示牌上打出警示,呼籲民眾在11月7日到14日期間儘量避免駕車出行。神奈川警方制定的目標是將峰會期間的高速交通量縮減50%,普通道路縮減30%。有快遞公司也已向當地客戶告稱,那幾天的貨物運送恐將無法實現快遞。
泄密事件使安保工作形勢嚴峻
就在幾萬名警察在橫濱為了反恐和安保忙碌的關鍵時刻,東京警視廳卻爆出一起被媒體形容為“前所未聞”的嚴重泄密事件。事件正值APEC峰會即將召開之際,因此,日本警方感到備受打擊,並極為擔心峰會安保工作因此受到影響。
10月29日夜間,一家民營系統公司發現警視廳的絕密檔案在網路上流傳,隨後通報警方,警視廳此時才知道內部檔案被外泄。據悉,遭外泄的檔案多達100多份,是2007年~2009年期間製作的有關國際反恐情報。負責製作檔案的警視廳公安部外事3科是2001年“9·11事件”後於次年新成立的專門負責研究國際恐怖活動對策的組織。
泄露的數據最後更新時間集中在今年5月1日至4日的深夜到凌晨時段。據稱,泄密檔案都採取了暗號形式,即使被泄露在一般電腦上也不能讀取,但這些網路上流傳的檔案不但被正確讀取且均被轉換為了PDF文本格式。
事件發生後,警視廳公安部的工作能力遭到外界質疑,警視廳內部有人悲觀地認為“日本的反恐對策全部完蛋了”。
共同社報導稱,警方特別關注的是其中關於“調查合作者”伊斯蘭教徒的情報遭到泄露,因為檔案上不僅註明了見面日期,還記載了他們提供的情報內容。有前警視廳公安部官員表示:“這些人性命堪憂。”
此外,泄露的檔案還包括獲取情報提供者的“指南”、國際恐怖活動相關人員的家庭狀況和出入境記錄、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等海外調查機構請求協查的公函等,均屬密級很高的情報。有日本警方官員慚愧地表示“情報居然被這樣泄露,實在是無地自容”。
因泄密檔案的資料夾名稱使用的是警視廳公安部官員的真實姓名,且時間恰好在APEC峰會召開之前,所以很有可能是“內部人員故意泄密”。警方目前正在抓緊內部排查。
有分析指出,日本警方為了應對APEC峰會,正在加緊從各國收集反恐相關情報。但泄密事件發生後,各國情治單位很可能對提供情報持消極態度,使日本所面臨的峰會反恐形勢非常嚴峻。此外,警方擔心只要一天不揪出泄密者,就有可能再次出現泄密事件。有警方官員表示:“這是動搖日本未來治安狀況的嚴重事件。如果應對不利,日本的反恐對策很可能要倒退10年。”
沿岸監視部隊
日本防衛省已決定新設“沿岸監視”部隊,以加強日本西南諸島防禦,“沿岸監視”部隊首選部署地點將是距離中國最近的沖繩縣的與那國島,該部隊獲得的情報還可與美軍共享。日本已經在海、陸、空三方面開始有所動作。如果日本正式在西南諸島部署這個所謂雷達監視部隊,對中國是挑釁,而且對於現在中日緊繃的關係,包括中日軍方的對峙,沒有好處。對於中國解決與包括日本在內的周邊國家領土爭端問題調查中,有36%的國人認為,必要時可使用武力解決。
日本將在與那國島駐軍百人監視中國,“海、陸、空”有所動作
海——大幅調整海上警備 日本NHK電視台11月11日報導稱,近年來,中國海軍艦艇“不斷地出沒”在包括沖繩本島在內的日本西南海域。針對中國方面在東海以及日本近海的活動“頻繁化”這一現狀,日本防衛省計畫將現有的P-3C型反潛巡邏機更換為P-1新型反潛巡邏機,並計畫在未來5年內斥資將P-1反潛巡邏機數量增加至10架。>>>全文
陸——陸上自衛隊擬實施自1972年以來首次擴編
日本防衛省8日決定,在陸上自衛隊中新增設“沿岸監視隊……以應對中國海軍在西南諸島日益頻繁的活動”。配備該監視隊的首選地,是位於日本最西端的與那國島。其主要任務是對包括釣魚島在內的東海區域的中國艦艇進行雷達監視。>>>全文
空——擬購進40架進美國戰機
日本防衛省多名官員7日透露,防衛省已決定將美國F-35列為下一代戰鬥機的採購對象並計畫購買40架左右。8日,防衛省決定新設“沿岸監視”部隊以加強日本西南諸島的防禦。據悉,“沿岸監視”部隊首選部署地點將是距離中國最近的與那國島。
軍情分析
日本欲在西南島上設雷達監視部隊監視解放軍艦艇的訊息引起中方的強烈關注。中國大陸的軍方人士今天就警告說,如果日本正式在西南諸島部署這個所謂雷達監視部隊,對中國是挑釁,而且對於現在中日緊繃的關係,包括中日軍方的對峙,沒有好處。>>>軍情分析
相關
調查稱36%國人認為必要時武力解決周邊領土爭端
中日關於釣魚島主權的爭執,中國在南海問題上與周邊一些國家存在的領土爭端,這些問題在過去一段時間頻頻成為中外媒體上的熱點。環球輿情調查中心在七大城市進行民調,對於“中國解決與周邊國家的領土爭端應採取什麼方式”的問題,有59.3%的受訪者選擇'堅持通過雙邊談判解決',36.5%的受訪者選擇“在必要時使用武力解決”。>>>全文
日媒稱一艘載有25名中國船員貨船在沖繩海域失蹤
10日凌晨1點15分左右在日本沖繩縣西表島以南約340公里處與巴拿馬籍貨船“Nasco Diamondo”(排水量1.7萬噸)失去聯繫。據介紹,貨船上的25名船員均為中國人。該船4日從印度尼西亞的港口出發駛向中國。9日中午,船體向左傾斜3~4度。該船與船主的最後一次聯繫是在9日晚7點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