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大型常綠灌木,高3-5米,無毛。小枝灰褐色或淡灰色,圓柱形,疏生圓形或長圓形皮孔,幼枝圓柱形,稍具棱,節處稍壓扁。葉片厚革質,橢圓形或寬卵狀橢圓形,稀卵形,長5-8(-10)厘米,寬2.5-5厘米,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楔形、寬楔形至圓形,葉緣平或微反卷,上面深綠色,光亮,下面黃綠色,具不明顯腺點,兩面無毛,中脈在上面凹入,下面凸起,呈紅褐色,
側脈4-7對,兩面凸起;葉柄長0.5-1.3厘米,上面具深而窄的溝,無毛。
圓錐花序塔形,無毛,長5-17厘米,寬幾與長相等或略短;花序軸和分枝軸具棱,第二級分枝長達9厘米;
花梗極短,長不超過2毫米;小苞片披針形,長1.5-10毫米;花萼長1.5-1.8毫米,先端近截形或具不規則齒裂;花冠長5-6毫米,花冠管長3-3.5毫米,裂片與花冠管近等長或稍短,長2.5-3毫米,先端稍內折,盔狀;雄蕊伸出花冠管外,花絲幾與花冠裂片等長,花葯長圓形,長1.5-2毫米;花柱長3-5毫米,稍伸出於花冠管外,柱頭棒狀,先端淺2裂。果長圓形或橢圓形,長8-10毫米,寬6-7毫米,直立,呈紫黑色,外被白粉。花期6月,果期11月。
生長環境
喜光,稍耐陰。生於低海拔的林中或灌叢中。
分布情況
原產日本,中國各地有栽培。朝鮮南部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觀賞用庭園樹、
綠籬、盆栽。種子為強壯劑;葉搗爛可敷腫毒。
性甘、苦,涼。歸肝、腎經。強壯補虛,補肝益腎,烏須明目,養陰生津。
用於體虛,肝腎陰虧,肝火目疾。
植物毒性
有毒部位:樹皮、葉和果實有毒。
中毒症狀:家畜誤食枝葉及樹皮後,會四肢無力、瞳孔放大、黏膜輕度瘀血,2~3天后死亡,誤食果實會下痢、全身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