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心理:日本的自我》是2014年6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日]南博。
基本介紹
- 書名:日本人的心理:日本的自我
- 作者:[日]南博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6月
- 頁數:364 頁
- 定價:59 元
- 開本:20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09757246
《日本人的心理:日本的自我》是2014年6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日]南博。
《日本人的心理日本的自我》是2014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日)南博。基本信息 ISBN: 978-7-5097-5724-6 頁數:354頁 價格:59.00元 內容簡介 日本著名心理學家南博在《日本人的心理》、《日本的自我》中結合日本的...
《日本人的心理》是1991年文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南博。作者 南博 譯者 劉延州 ISBN 9787805311487 頁數 149 定價 3.80 出版社 文匯出版社 出版時間 1991 裝幀 平裝作者介紹南博...
《日本的自我》是文匯出版社 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南博。內容介紹 本書除對普通日本人在上次戰爭中的心理狀態,作了嚴肅的反思以外,特別對日本軍隊的殘忍性和戰後統治集團企圖模糊戰爭責任的作法,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進行了嚴厲的追究和...
這樣的自然環境和生活環境使日本人將日本列島看成一艘大船——“日本丸”,船是封閉的,船上的人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大船隨時都有傾覆的危險。這種心理驅使日本人不停地忙忙碌碌,從永無休止的自我努力中獲取安全感,技術的反覆更新,...
為什麼強調“恥”文化的日本人其許多性行為卻無“恥”的自我意識?為什麼日本會有如此發達的性文化產業?現實社會和歷史上各色各樣的日本人,如日軍士兵與慰安婦、武士與藝伎、“游女”與嫖客、和尚與尼姑、“上班族”與“專業主婦”、...
另一支佛教宗派禪宗在日本流行,為反映禪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園林開始擯棄以往的池泉庭園,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綠樹、苔蘚、沙、礫石等靜止、不變的元素,營造枯山水庭園,園內幾乎不使用任何開花植物,以期達到自我修行的...
《日本人的心理:日本的自我》是2014年6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日]南博。內容簡介 日本著名心理學家南博在《日本人的心理》《日本的自我》中結合日本的社會現實,通過大量的例證,深入淺出地分析了日本人的心理特徵。...
這一動作不僅能夠幫助主體對象抑制內心的憤怒,還能使其避免被傷害,起到自我防衛的作用。附帶提一下,雖然在西方人士的日常生活中時常出現這一動作,但這也是日本人的傳統行為舉止之一。譬如,當鎌倉、室町時代的貴族官員目睹他人失敗時,...
從家庭這個初始集團出發,分析了宗族集團、一般社會集團的構造特點,又進一步擴大到宗教和性文化方面,最後從中國和日本的民族行為方式的若干特點進行了概括,指出了中國人和日本人的社會集團、行為方式和心理文化的特點。
我們所要提醒的是,教育培養兒童的過程中,不要忘記了獨立性的培養,一味地教育孩子聽話、學乖,會抑制獨立性這一可貴的品質。孩子在生活中別人的接受和讚許勝過自我的獨立;人與人的交往中是一種從主從關係、依賴關係。自卑產生依賴 編輯 ...
目前,自我參照效應的研究同文化差異研究相結合,成為一個新的研究趨勢。自我是一個獨特的結構,具有獨特的動機和情感上的含義。在心理學史上,自弗洛伊德開始,自我一直受到心理學家的重視,成為解釋臨床和社會心理現象的核心概念之一。自...
四、緣人的自我:自他協調型自我 第九章心理文化取向:心理社會均衡的引導力 理論與假設 一、價值、價值觀及其種類 二、價值觀與文化 三、心理文化取向與文化理想 四、心理文化取向的整合作用 個案考察 一、倫人的心理文化取向:“人...
作為這5類消極型人士戰勝自我和人生的對策,本書 將那些人人都可以做得到、能激發自身活力的深層心理技 巧歸納為14方面,包括:嘗試新經歷;改變一下說話方 式;找機會表現自己;認真準備;專注於既定目標;將對 方納入自己的軌道;利用...
日本人做自我介紹時,第一次見面時,要說“はじめまして”(初次見面),然後互相鞠躬。日本人通常不喜歡彼此握手。日本向來是個禮儀的國度,歸根結底是歷史演變以及教育背景的影響,加上古代日本嚴格的階級等級制度和似乎與生俱來的...
內隱自尊是指的是內省的、未被識別的有關自我的部分或關於自我的評價。對內隱自尊的研究可以揭示出一些外顯研究所不能揭示的內容。例如,由於亞洲人與歐美人有著很強的文化差異(特別是日本人),所以他們不太可能在外顯自尊量表中自我...
12、論日本人自我認知的文化特點 (載於《日本學刊》2007年02期)13、論日本人感情模式的文化特徵 (載於《日本學刊》2008年01期)14、論日本人的交換模式 (載於《日本學刊》2009年04期)15、日本社會的“個人化”:心理文化視角...
憤怒:時至今日,日本人仍然會以微笑來面對敵手,以此顯示自己對仇恨情緒的自我克制力。激怒:憤怒作為藝術領域中一種全新的表現手段,不過是20世紀的產物。生氣:心理治療與心理分析的爆炸性增長,更加助長了人們對自己所在環境的批判。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