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是2016年黃山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旗袍
- 作者: 徐冬
- 出版時間:2016年
- 出版社:黃山書社
- ISBN:9787546141527
《旗袍》是2016年黃山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冬。
旗袍是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它形成於上世紀20年代,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
旗袍原來是滿族婦女的基本服裝,特點是袍身寬大,線條平直,下長至足,呈直筒式,領、袖、襟、裙有寬闊的花邊。得名由來 因它是旗人的常服,故被稱之為“旗袍”。據史料記載,宣統元年即對滿族女性所扮裝束統稱為“旗裝”。包括有“旗頭、旗袍、旗鞋”,皆為其他民族對滿族人服飾的特定稱謂。滿族人對本民族...
旗袍,是一個漢語詞語,漢語拼音為qí páo,注音符號是ㄑㄧˊ ㄆㄠˊ,指中國婦女穿的一種長衣,原為滿族旗人婦女所穿,故名。釋義 婦女穿的一種長袍,原為滿族婦女所穿。近、現代 中國婦女穿的一種長袍。其式樣從滿族婦女的袍子改制而成,故稱。出處 魯迅《朝花夕拾·五猖會》:“賽會雖然不像現在上海的旗袍...
海派旗袍(qipao,cheongsam)傳統女性服飾之一,在20世紀上半葉由民國時漢族女性參考滿族女性傳統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礎上設計的一種時裝,是一種東西方文化揉和具象。在現時部分西方人的眼中,旗袍具有中國的女性服飾文化象徵意義。海派旗袍歷史 在濃厚的清代封建禮教氛圍中,想要婦女如當今時代一般外露曲線是不可能的。傳統...
運用蘇繡技藝製作的旗袍格外光彩照人。根據1966年內蒙古昭烏達盟巴林右旗十家子村考古發現,清康熙皇帝第三個女兒榮憲公主墓內隨葬品中有三件袍服。(現藏內蒙古自治區博物館)其中一件是吉服龍袍,二件是常服蘇繡旗袍。這二件繡滿精美圖案的旗袍雖然陪葬二、三百年,卻依然光彩熠熠,亮麗如新。其款式與現代的旗袍...
《旗袍》(GB/T 22703-2019)是2020年1月1日實施的一項中國國家標準,歸口於全國服裝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旗袍》(GB/T 22703-2019)規定了旗袍的要求、檢驗方法、檢驗規則以及標誌、包裝、運輸和貯存。該標準適用於以紡織機織物為主要面料生產的旗袍。該標準不適用於年齡在36個月及以下的嬰幼兒服裝。制定過程 修...
湘派旗袍由許紅艷創辦,主要包含古韻系列、星韻系列、楓韻系列和水韻系列等四個系列。創始人簡介 許紅艷,湘派旗袍創始人 產品類別 古韻系列 星韻系列 楓韻系列 和水韻系列 湘派旗袍特色 湘派旗袍的特色是深刻融入湖湘文化,將湘繡、夏布、少數民族工藝等非遺傳承與時尚元素結合,定位年輕女性,以創新、大膽、時尚、...
現代旗袍(xiàn dài qí páo)在滿清以及民國旗袍的基礎上加強了展示女性身材線條特點,由含蓄的、理想化的、局部的表現,變為暴露、性感和全身的表現。現代西方裙裝的所有這些表現女性體態細微變化的表現而言,民國旗袍是無與倫比的。新中國成立之後,大陸穿旗袍的女性急劇減少。有一位知名人曾不無遺憾地說:"對...
旗袍是一種女性服裝。起源於滿族女性的傳統服裝,經民國初年的改良,逐步定型為現代旗袍的基本式樣,成為中式女性禮服和常服的重要品類。簡介 它是唯一既存在於歷史、又活躍於現實的服裝,從功能性的服飾到意識流的文化,她將諸多話題集於一身,激發人們的無限想像——旗袍,她已經遠遠超越了“服裝”這一簡單的設定,...
近代旗袍是清末滿族的一種服飾,常指一類當代中國的女性禮服式樣。旗袍起源於滿族服裝。20世紀上半葉有過大幅度改進,成為民國時期中華民國都市婦女的主要服裝。(傳統的男式旗人之袍現在一般稱長袍、大褂、長衫,英文裡的Cheongsam雖然是滿族男裝“長衫”的音譯,在實際套用上僅指女裝旗袍。)近代旗袍簡介 (近代)旗袍...
中文名 粵派旗袍 屬性 旗袍流派參考資料 1 “這一生,唯有旗袍不可辜負”.澎湃新聞 [引用日期2022-12-25]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1585次 編輯次數:2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 君偉junwei521(2023-07-24) 突出貢獻榜 石家莊六十一中 猜你喜歡廣告 淘寶-旗袍連衣裙,優質產品,超低價格,太好逛了吧! 旗袍連衣裙,買東西上...
旗袍起源於京派文化,它在清代主要是旗人所穿之袍,由於現代“旗袍”這個詞專指女裝,所以又可以說旗袍起源於旗女所穿之袍。辛亥革命之後,旗人大多都放棄了旗服,故而直到20世紀20年代,旗袍才重新在上海流行起來,由於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以致後來出現了“改良旗袍”。改良旗袍引入西方元素、風格,比較...
《旗袍》是長城影視出品,由李舒執導,李幼斌、王志文、馬蘇、劉佩琦等人主演的諜戰劇。該劇改編自中共地下黨員的真實故事,通過中共地下組織在逆境中的奮戰過程、情報戰中的鬥智鬥勇,講述了由馬蘇飾演的紅色女諜關萍露的傳奇人生。2011年4月23日於浙江衛視、東方衛視、吉林衛視、天津衛視上星播出。劇情簡介 這是一段...
真絲旗袍華美高貴,色彩豐富,有著濃重的古典風情,它的歷史等長於旗袍的歷史,是面料最高檔、歷史最悠久的旗袍之一,深受知性女人青睞。是現代改良旗袍中最常見的一種旗袍。特色 真絲旗袍非常養膚,入手柔爽、順滑、厚實、豐滿,有著良好的吸濕、散濕和透氣性能,可以保持皮膚滋潤、光滑,尤其適宜夏天穿著。真絲面料的...
越式旗袍為近現代越南人和中國京族的服裝,南部越南語稱Áo dài,北部稱Áo zài,喃字寫做“襖(長曳)”,意思是長襖。也被譯為襖長、襖曳、襖套等,於十八世紀早期按清朝滿洲人所穿的旗袍、長衫所改,後來取代了越服(Áo tứ thân),成為越南的民族服裝,現代亦常用作...
中式服裝製作技藝(龍鳳旗袍手工製作技藝),上海市靜安區的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龍鳳旗袍製作技藝源於蘇廣成衣鋪,其歷史可追溯到清乾隆末龍鳳旗袍製作工藝的第一代傳人朱林清出身蘇廣成衣鋪。龍鳳旗袍的特色在於全手工、高質量的個性化精工製作,精選的面料和通過手工鏤、雕、繡形成的圖案,以及寓意吉祥...
無襟旗袍區別於傳統右開大襟旗袍,去掉了前面的部分和盤扣,特點為立領、無襟、下擺雙側開衩的女式裙裝。與傳統右開大襟旗袍不同,無襟旗袍側邊不開襟,前胸輪廓更加緊便。一般的設計中採用削肩袖或無袖,裙擺減短至膝蓋或以上。1939年的舊金山、紐約世博會之後,中國逐漸遠離了世博會這個舞台。直到1982年,新中國才...
旗袍由滿族女裝演變而來,因滿族曾被稱為“旗人”而得名。原本只是滿族婦女和宮廷中女性服裝樣式,到了20世紀20年代,才開始被漢族的婦女模仿穿著。到了三十年代,成為中國女裝的典型代表。1911年辛亥革命風暴後,舊式的旗女長袍既被摒棄,新式旗袍則在亂世妝扮中開始釀成。此時的時裝流行中心早已由蘇、揚移至上海。
經過數代漢人的不斷改良,漢式旗裝的衣袖較滿族旗袍更加寬大,線條較滿族旗裝也較為柔和,更貼近漢族服飾風格。1645年,剃髮易服後漢人被迫穿著滿族服飾 然而滿清規定漢人的著裝要短於滿人著裝,以區分滿漢於是催生了一種服飾綜合體的誕生———漢式旗裝 滿族旗裝一般上窄下寬,一直到腳踝,開叉到膝蓋位置 而漢式...
《旗袍》是廖紅斌、孫艷英編劇的故事影片。劇情簡介 17歲的上海姑娘孫露露放棄家裡優渥的生活,被新四軍選拔,進入鹽城魯藝華中分院戲劇系學習。學習演出之餘,刻苦參加軍事訓練,並參與抗日戰爭。在魯藝師生撤離鹽城時,與日偽軍展開激戰,和七位女同學光榮犧牲。製作發行 2024年7月,該片由北京新軍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在...
湘繡《旗袍》湘繡《旗袍》,這件湘繡旗袍是採用珍珠繡。這件湘繡旗袍是採用珍珠繡。繡師通過一顆慧心和一雙巧手在柔軟的緞面上一針一線地勾勒著精緻迷人的紋樣,使旗袍充滿了流動的旋律、瀟灑的畫意與濃郁的詩情,突出了中國女性賢淑、典雅、溫柔、清麗的性情與氣質。現收藏於湖南省沙坪湘繡博物館。
1644年滿族入主北京後,原先的遊獵文化與漢族的農耕文化相融合,到了清末旗裝特徵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圓領變為一寸多高的立領,這種弧形領子即後世俗稱的旗袍領的鼻祖。四面開衩變為兩側開衩或不開衩;窄袖變為喇叭袖;袖頭和掖襟上加上了幾道鮮艷花邊或彩色牙子,俗稱“畫道兒”或“狗牙兒”;做工日趨精巧;面料...
cheongsam是一個英文單詞,名詞,英文發音是tʃɒŋ'sæm,意思是旗袍。釋義 旗袍。例句 In some schools, girls' uniforms is only skirts, dresses or cheongsams.Although they dislike wearing skirts,dresses or cheongsams( or they don't like them),they have to wear them at school every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