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杉浦康平的設計世界

旋杉浦康平的設計世界

《旋杉浦康平的設計世界》講述了杉浦康平是中國設計界的老朋友,他對漢字文化的執著和熱愛,他那跨遺時代的革命性的開拓精神和注入亞洲多元視點的思維方式,不僅可以在與國際化接軌浪潮下的中國設計界引發思考,還能對中國年輕一代設計師們的藝術尋夢之路不無裨益。

基本介紹

  • 書名:旋杉浦康平的設計世界
  • 譯者:呂立人
  •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頁數:351頁
  • 開本:32
  • 品牌: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作者:臼田捷治
  • 類型:藝術
  • 出版日期:2013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08045027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旋杉浦康平的設計世界》詳盡描述了現代書籍設計實驗的創始人,視覺信息設計的建築師,亞洲圖形研究學者,被譽為日本設計界的巨人杉浦康平跨越半個多世紀的藝術生涯。他的成就擔當起現代世界設計史上東方藝術流派中重要的一冀。

作者簡介

作者:(日本)臼田捷治 譯者:呂立人 呂敬人

臼田捷治,1943年生於日本長野縣,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系。長期從事編輯工作,任《設計》雜誌(美術出版社)主編。目前在文字文化以及平面設計領域從事寫作活動,兼任(日本)女子美術大學講師。著作有《裝幀時代》(晶文出版社)、《現代裝幀》(美學出版社)、《裝幀列傳》(平凡社出版)以及與他人合作編寫的《日本的書籍設計1946—1995》(大日本印刷)等作品。2004年在《疾風迅雷——杉浦康平雜誌設計的半個世紀》大展中任總監。

圖書目錄

前言
中文版序
第一章 學習建築的奇才初露頭角 1950—1960年代初
對音樂的狂熱愛好
設計新概念的旗手
第二章 設計事業的正式展開 1960年代上半期
在非廣告設計領域中博弈
在音樂題材的設計領域獨樹一幟
東京畫廊的展覽圖錄與不斷增多的書籍設計
攝影集——開創編輯設計的新理念
向書籍文本——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域發起挑戰
印刷現場:我之師
闖入築地書館
對雜誌的推陳出新
探究噪音化的設計特性
“最懂得感覺的人”
第三章 執教烏爾姆大學的重要轉機 1960年代後半期—1970年代前半期
與《永不凋謝的白玫瑰》有緣的大學
訪問閉校30年後的烏爾姆
在現代主義的聖地執教
將新的設計教育理念帶回日本
“封面即容顏”的戲劇性變化
視覺圖表設計的淵源
“變形地圖”系列——獨創的概念
探覓地球形態的變形地圖
展現圖表設計才華的舞台——《百科年鑑》
《銀花》——動態的封面設計
更新書籍設計理念懷有清醒的緊追感
《修養》雜誌——跨越文字編排上的“精度”
為《游》雜誌付出不惜一切的努力
切實的存在價值——“講談社現代新書”
第四章 放眼亞洲及書籍設計的革新 972—1976年
印度之旅帶來的衝擊
深化雜誌設計的手法
“東京國際版畫雙年展”——海報設計的新紀元
“不想積極參與海報設計”
對視覺領域的新認識
用視覺語言構建亞洲圖像群
《文字生態圈》——奉獻出多彩創意的年曆設計
《持劍勇士的世界》東西結合的多層結構
《人間人形時代》、《全宇宙誌》一書籍設計的革命
第五章 亞洲圖像之集成 1977年—1980年代
“萬物照應劇場”的相對概念
現代書籍設計的金字塔《傳真言院兩界曼荼羅》
曼茶羅精裝本的設計延續
遵循傳統,版面不用白紙
東方曼荼羅與西方文藝復興經典的相似性
展覽策劃與相關書籍的設計
以圖像學深厚的造詣著書立說打開啟蒙之門
解讀《北野天神緣起畫卷》
設計不丹王國郵票的緣起
海報《傳統與現代技術》的內在精神
精裝本《印》——獨特的藝術手法
春風吹進了文庫本與辭典的設計
無人涉足的《大百科事典》設計
在普通讀物中注入全新的創意
終章 亞洲·設計與語言共同體的軸心 1990年代以後
“萬物照應劇場”之集大成
共同的根
有待我們的反思
後記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面對溫良謙恭又才華橫溢的杉浦康平,我提筆艱難,不堪重荷,肅然惶恐之至。杉浦對於搖曳、動盪、活生生的事物的一貫關注也反映在他的設計之中。換言之,對好似躁動、鮮活的生命設計有著堅持不懈、一步一個腳印的精神,並交替著對亞洲圖像學鍥而不捨、深入探究的韌勁。因此,我想這樣評論一位前所未有、開拓未知世界的創造型天才,由我執筆,簡直如蜉蟻撼大樹一般,有些自不量力。
但是,我從事編輯到設計評論的過程中,常常將杉浦作為楷模而充滿敬仰之情,以杉浦的設計工作當作標準,並考察了平面設計界的全貌。30年前,我任雙月刊《設計》雜誌(美術出版社)創刊號編揖,觸發了對設計世界的共鳴。

序言

設計並非是為表層做裝飾而已,必須對事物有一個正確的判斷,加之深入的思考,並進入一個有序的世界中去發揮無限想像,從而促成設計創意的誕生。萬事能夠追根尋源、探求其本質的這個人就是杉浦康平。
現代是“設計的時代”這一說法由來已久,設計的重要性在任何領域都受到人們的重視,以至於似乎已難以找到與設計完全無關的事物或活動。
設計其範疇甚廣,從平面設計、工業設計、環境設計,直到建築設計。僅平面設計就有海報、報紙、雜誌的廣告製作、包裝,以及商標、字型設計還有與出版有關的書籍設計、排版編輯設計、裝幀,還有各類宣傳冊設計等等,不勝枚舉。近年來,那種與網頁IT相關的設計比重曰益增加。
杉浦康平自1950年代涉足平面設計領域,至今已逾半個世紀。他以書籍設計為中心,擔當起日本現代設計革新的主要角色。他不斷地創造出充滿獨創性的、反映時代先驅精神的設計新辭彙。這創新的歷程是對與既存形式和秩序隨波逐流的否定,又具有不可動搖的批判精神,可謂真正的前衛先鋒。
杉浦的前瞻性並不在於追求新奇的表現手法,如前所述,當然也不是僅僅停留在表層的裝飾,而是把內在蘊含的深刻哲理、思想和與生俱來的那種蘊涵深層意識的美相呼應。他的設計好似涌動著美妙的節奏、鮮活的生命感,朝向更趨豐滿的境界升華。
1950年代的後半期,杉浦康平初露頭角,那正是日本平面設計大轉型時期。在這之前的所謂設計,一般稱作商業設計、商業美術,也稱之為廣告美術。是以廣告宣傳為主要形式充斥了整個設計界。當歐美一股清新之風吹進那時的設計界時,設計者們懷著對社會的使命感,開始摸索打破商業宣傳中陳舊的清規戒律,尋覓新的出路,終於使包含著非商業化的、廣義的視覺化平面設計語言這個新概念很快在日本紮下了根。
由此,正徘徊於十字路口的設計界,出現了一個初生牛犢,他就是杉浦康平。設計界向何處去,懷著這份關注,不少優秀的年輕人開始進入設計界。杉浦的專業是建築,由於受到全新的專業教育,屬於戰後新生代的一員,格外引人注目。正如美學家中井正一指出那樣:作為表現基礎進入技術轉移的同時,“當代,美正在等待著年輕人去發掘,由此承擔接力棒的,正是年輕人的任務。”(《近代美與世界觀》)正是這樣,以杉浦為代表的青年才俊給平面設計領域開創了一片新天地。戰後派的一大特徵是以廣告製作為主流的設計,杉浦幾乎從未染指。他在出版設計、圖表製作、唱片封套裝幀、展會策劃、圖錄編輯等方面,拓展了一個新的方向,使設計變得多姿多彩。此外,身為設計教育者的他也留下了不少業績。
1960年代後半期,杉浦受原西德烏爾姆造型大學之聘赴德任教,正是通過這段經歷,使他醒悟到自身的文化基因屬於亞洲,並深深地反映在此後的設計之中。1972年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派遣,杉浦去了印度考察。以此為契機,在1970年代後半期,杉浦對日本和亞洲的圖像研究,傾注了非同尋常的熱情,其成果即是對以曼荼羅為起端的亞洲傳統文化的深深迷戀,通過一系列的著作以及親自策劃的展覽,在我們面前展現出前所未有斑斕多彩的藝術長卷。
杉浦大膽地發掘出一大批圖像群,它們曾經是亞洲許多名不見經傳的民眾心中共同擁有的宇宙圖騰,也是人們在長久記憶中留下來的神話。如今,這些漸漸被淡忘的固有文化傳統又重新煥發出新的奇光異彩……杉浦對亞洲充滿深情厚意的目光始終在激勵與啟蒙包括日本人在內的所有亞洲人,其意義尤為深遠。
杉浦在設計手法中注入了亞洲式的思維方式,形成了嶄新的創作基礎,使同時代的設計家們獲得了新的靈感。當時的設計界將杉浦作為精神支柱,從中產生了共鳴和連鎖反應,自然而然構築起新的設計模式,即國際上值得稱道的“設計語言共同體”,而迎來了設計的新紀元,這也是值得一提的濃墨重彩之筆。
希望能將杉浦傾注畢生精力探究的設計活動和圖像研究的獨特性展現出來,並闡明其影響國內外的深遠意義所在。這也是撰寫本書的初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