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曼(Edwin S. Shneidman)系加州大學(洛杉磯)終身死亡學教授,美國自殺學學會創辦人,自殺學研究領域的權威學者,2009年5月15日離世,享年90歲。著編多種,其中《人之死》(1973,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和《死亡之聲》(1980)已成經典文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施耐德曼
- 外文名:Edwin S. Shneidman
- 逝世日期:2009年5月15日
- 身份:加州大學(洛杉磯)終身死亡學教授
自殺學(suicidology)之父的施耐德曼(Edwin Schneidman)的觀點:所有自殺的行為皆具有下列十項心理上的共通點:
(1)其共通的刺激源乃是其心理或心靈上無法忍受的痛苦。
(2)其共通的壓力源乃是其心理需求的受挫。
(3)其共通的意圖乃是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4)其共通的目標乃是終止其意識(心念)。
(5)其共通的情緒乃是極端無助(無可奈何)。
(6)其共通的內在態度乃是其矛盾的情感或思惟,一方面意欲終結生命,另一方面卻寄望被援救。
(7)其共通的認知狀態乃是緊縮或壓迫性的思惟,將自殺視為唯一的選擇。
(8)其共通的人際行為乃是其意圖的傳達,多數的自殺者會留下吶喊救助的線索或提示。
(9)其共通的行為乃是其逃脫(或逃避)的趨向。
(10)其共通的行為一致性(或一貫性)乃是終其一生所習慣的應對模式。
此外,他認為欲了解自殺者與自殺行為的最好方法,就是透過直接對話來了解人們的情緒狀態,而不是透過研究人類的大腦結構,也毋須訴諸社會學的統計數字,更不必鑽研精神疾病。
儘管自殺的行為有以上所述的共通點,其實每個自殺者都懷有其獨特的原因與動機,其間的個別差異頗大,但整體來說,除了無法承受心靈的痛苦之外,仍然脫離不了對自我生命錯誤的「認知」與「欲求」,這是共同於所有年齡層的自殺者,包括成年人與青少年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