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漢文

於漢文

於漢文,,河北無極人,中國共產黨黨員。早年參加革命,曾任南陵縣公安局局長、銅陵市市長、市委書記。1983年退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於漢文
  • 出生地:河北無極
  • 性別:男
  •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人物經歷,人物精神,

人物經歷

於漢文同志,1918年12月5日出生於河北省無極縣周家莊一個農民家庭。1937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初期,於漢文同志在地下黨組織中從事農民運動和青救會工作。1939年9月在無極縣擔任區交通員、治安員,無極縣公安局科員,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為抗日根據地的建立、鞏固,為民族的解放事業建立功績。在堅持晉中平原游擊戰爭中,他英勇戰鬥,臨危不懼,帶傷突圍,表現出頑強不屈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解放戰爭期間,他曾任無極縣公安局審訊股長、副局長,地委土改隊隊員,地區公安處幹事,為解放區的土地改革和保衛新政權做了大量的工作。1949年1月,於漢文同志南下任南陵縣公安局局長。新中國成立後,他積極投身於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建設事業,在省行政幹部學校努力做好乾部培訓工作,為提高幹部素質、壯大幹部隊伍貢獻了力量。
1952年11月起,於漢文同志先後擔任銅官山礦務局保衛處副處長、處長,礦務局副局長兼處長,銅陵市委副書記、市長。“文革”時期,於漢文同志遭到迫害,曾被無辜關押達一年之久。1970年1月恢復工作,先後任銅陵有色公司運輸部黨委書記、公司黨的核心小組組長;銅陵市革委會副主任、市委常委兼銅陵有色公司核心小組組長。1975年12月起先後任淮北市革委會副主任、市委常委;馬鞍山市委副書記。這期間,他一直堅持真理,同極左路線進行了堅決的鬥爭,表現了共產黨員的堅定信念和原則精神。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於漢文同志回到銅陵,擔任市委書記。在主持銅陵工作期間,他率領市委一班人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積極撥亂反正,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箇中心,堅持兩個文明一起抓,使銅陵的各項事業都得到了顯著的發展。尤其是,他帶領全市人民,堅持從銅陵實際出發,提出了充分利用銅陵豐富的銅、硫、石灰石等礦山資源和已有的工業基礎,以提高經濟效益為核心,以技術進步為動力,實行對老企業的改造和新領域開發並舉、綜合利用和深度加工並舉,大力發展有色、化工、紡織、建材、電子,並相應地發展食品、機械和其他輕手工業的工業發展新路子。從而為加快銅陵經濟發展找到了正確方向,找到了挖掘潛力的途徑和措施,改變了銅陵單一的工業結構,推動了全市工業協調穩定、持續高速發展。改革開放後的十多年中,銅陵沿著這條新路子,上了一大批采煉銅、金、銀、鐵等多種金屬,初步形成了有色金屬、化工、紡織、建材、電子五大支柱工業體系,為銅陵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這條工業發展新路子受到省委領導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並以省委檔案向全省介紹了銅陵走工業發展新路子的經驗。
1983年7月,於漢文同志退居二線,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為銅陵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仍不遺餘力地發揮餘熱,作出了貢獻。1984年12月,在省第四次黨代會上,他被選為省顧委常委,後又任安徽省長江經濟區開發協調委員會副主任。在此期間,他深入銅陵有色、化工、紡織、電子等行業調研,先後撰寫了《橫向經濟聯合是搞活經濟的重要途徑》、《加快技術改造,促進經濟振興》、《銅陵紡織工業的調查》等調查報告,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重視,有的被省《顧委通訊》等省級刊物刊登;他還主動不辭辛苦、不顧年高體弱協助市委、市政府爭取了一大批大型工業項目,如新橋礦的接收,磷銨一、二期工程,大水泥廠等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曾十多次赴京、數十次赴省,前後堅持不懈奮鬥了六年,為銅陵爭取了安徽境內400多公里長江段第一座長江公路大橋。
1990年5月,於漢文同志離職休養。
於漢文同志是中共十二大代表,安徽省第四次、五次黨代會代表。

人物精神

於漢文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於漢文同志始終忠於黨、忠於人民,對共產主義事業忠貞不渝。他勤奮學習,善於接受新事物,做到思想常新,理想永存。他長期擔任領導職務,勵精圖治,嘔心瀝血,為銅陵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表現了一個黨員強烈的革命事業心和政治責任感。他經得起考驗,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不低頭,表現出一個革命者的錚錚鐵骨。他工作作風紮實,密切聯繫民眾,敢於承擔責任,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他作風正派,關心民眾,愛護幹部,積極回響黨的號召,身先士卒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表現了一個老黨員的高風亮節。他嚴格要求子女,生活艱苦樸素,始終保持黨員本色,是一位深受廣大幹部民眾尊重的老幹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