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於天佑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北樂亭
- 出生日期:1943 年4月10日
- 職業:任中國少數民族文化藝術研究所所長等職務
- 性別:男
藝術人生,藝術成就,文化交流,
藝術人生
10歲習笛,執著認真,勤學苦練,終有所成。參加了專業文藝隊伍之後,更加認真刻苦,每天練習時間長達12小時之多,由此練就了紮實的基本功,成為一名優秀的獨奏演奏員,能演奏※竹笛、長笛、※蕭、※葫蘆絲、※巴烏、※朝鮮橫笛、朝鮮筒蕭、朝鮮短蕭、日本尺八、塔吉克鷹笛、※景頗族巴扎(英國風笛)、吐良、※獨弦琴、※口笛、塤、※五尺(改良大竹笛5市尺長,故叫“五尺”)等多種民族樂器,(帶※號的樂器為獨奏樂器)並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從藝五十多年來,隨著演出團體走邊關,下基層,無論是邊防哨所還是海島醫院,哪裡有戰士,哪裡有民眾,就把演出送到哪裡。哪怕只有一個戰士,也要為我們的戰士服務。戰士和民眾常常感動得熱淚盈眶。常常出現這樣的情形:一場演出下來,就有戰士和民眾圍著他想學習樂器,而於天佑總是來者不拒,只要有人願意學,都不厭其煩的講解、傳授演奏技巧......被戰士和民眾親切地稱為“我們的藝術家”。
藝術成就
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 1975年,於天佑就率先在全國對少數民族樂器“葫蘆絲”進行改革,設計並製作出了雙主音管的六管葫蘆絲,
從而結束了葫蘆絲只能演奏八度音之內樂曲的歷史。隨後他又在改革後的“葫蘆絲”的基礎上進行加鍵改革,創造出了“加鍵17度六管全音葫蘆絲”。
在民族管樂器改革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功又激勵他進行新的改革,1977年,於天佑又參與了文化部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領導的改革製作“加鍵巴烏”的研究工作,再次取得成功。還第一個為上述兩件改良樂器創作獨奏曲:《金色的孔雀》(傣族樂曲)、《在草原上》(蒙古族樂曲)並親自演奏,受到文化部讚賞,從此獲得“中國巴烏、葫蘆絲大王”的美譽。
他還在繁忙的演出、研究之餘,深入雲南各少數民族地區採風、體驗生活達17次之多,創作並改編了一系列民族管樂獨奏曲,代表作品有:《湖上春光》、《金色的孔雀》、《在草原上》、《圭山之夜》、《阿佤新歌》等。其中《湖上春光》、《金色的孔雀》兩首樂曲是“全國民族樂器演奏社會藝術水平考級” 巴烏、葫蘆絲最高級別的樂曲。幾十年來,所演奏的獨奏樂曲全部由自己編寫,並由各級電台、電視台、唱片社錄製成廣播節目或唱片。
由於他在民族管樂界的地位和影響,80年代初期在中央民族歌舞團任職時,就被文化部授予著名“民族管樂演奏家”的榮譽稱號。
文化交流
為把民族音樂推向世界, 從19 63年起至1986年間,他先後出訪美國、哥倫比亞、委內瑞拉、阿根廷、加拿大、巴拿馬、馬爾吉斯、烏茲別克、日本等國家,足跡遍及亞洲、北美洲、南美洲、歐洲,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使者,為推介民族音樂、在與世界各國人民進行廣泛而深入的文化藝術交流方面,做了長期的、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贏得各國人民的喜愛和讚譽。
凌晨5點39分(7月9日),中國少數民族文化研究所所長、中國葫蘆絲巴烏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於天佑老師因突發心臟病,經搶救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