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方蒙進士入仕後,位從丹陽縣令升監察御史,又升為吏科給事中,其間辦成三件大事。
哲宗元祐年間(1086~1094),某地時值年荒,災民累累,百姓流亡。方蒙深知百姓疾苦,上表朝廷,請求開倉,賑濟災民。在他的力挺下,無數災民終於得救。
後又有一年,南面入侵,侵擾一方百姓,百姓生活不得安寧。方蒙一面出兵打擊入侵者,一面安撫受害百姓,終於保住了一方太平。
不久,荊州又發生多起暴亂,州郡中平暴的官員李尚上奏朝廷說:危害百姓的暴亂難以除去,只有吏科給事中方蒙為官賢良又有正義感,如果派他去,暴亂一定會平息。於是朝廷就派方蒙去討伐,後終於平息。平暴有功,哲宗皇帝欽賜方蒙為殿中侍御史。
卷四百七 元祐二年(丁卯,1087)續資治通鑑長編
監察御史趙挺之言:「北邊州郡多被水災,朝廷專委左司諫朱光庭奉命出使,體訪賑濟,而光庭公違法意,自上戶第一等至第五等,遍下州縣並行支貸,不論豐凶,不計等第,倒廩傾倉,名為借貸,而其實抑勒分配。臣願朝廷早議賑濟之法,將來催索上件借貸,亦乞寬為限期,以惠百姓。所有光庭違法害公,貽患百姓之罪,亦乞賜責降施行。」又監察御史方蒙言:「朱光庭奉使一出,而空河北措置之財。且措置司物料,其經營之勞多矣,儻給散有方,雖水旱凶荒,可為累年之備。一饑而散之殆盡,乞行黜降,以協輿論。」詔朱光庭具析以聞。(光庭具析,當考。光庭奉使在二月二十六日甲戌。)
監察御史方蒙言:“畿內沿汴、蔡河諸邑屯列禁旅,分置將領,雖以蕃衛帝室,亦取其漕運便順,芻秣易供也。近者畿內諸邑軍食無備,請下有司計置,縱未能有三年之積,亦不可無一歲之儲。”詔戶部速計置,常令有備。
人物生平
方達源 字有本,幼名蒙,號晹川,晚號主敬翁,行謹六。於仁宗天聖九年(1031年)壬申出生,達源公登宋治平四年(1067)丁未科許安世榜進士,八月廿二日奉詔授監察御史。元祐間(1086-1094年),為殿中侍御史。紹聖(1094-1098年)初,累升龍圖閣學士。紹聖四年丁丑(1097)上疏屢乞歸省,恩賜馳驛,遂命遺像銘石,復命繪像。皇上嘉之,更賜像贊,並賜金台贈別詩,在朝同僚亦皆效焉。悉見菰塘實錄,俱載內外篇。墓在樓山,坐南朝北。被尊為蘭溪菰塘畈方氏始祖。夫人岳氏,陳氏,有賢行。生三子:元修、元若、元榘,皆有才名。元修,徽宗政和初東陽令,監大觀庫,後通判濬州;元若初授河東令,宣和癸卯(1123)擢監察御史,建炎初累升刑部尚書;元矩為郡守。孫輩,方滋刑部侍郎兼敷文閣直學士; 方庭言,歷官承直郎,金部主事;方庭實 ,監察御史敷文閣學士。
汴水湍急,失足者隨流而下,不可復活。舊有短垣,以限往來,久而傾圯,民佃以為浮屋。元祐中,方達源為御史,建言乞重修短垣,護其堤岸。疏入報可,遂免渰溺之患。達源名蒙,桐廬人,陳述古婿。多與蘇、黃游。奏疏見其家集中,用載於此:“臣聞為治先務,在於求民疾苦,與之防患去害。至於一夫不獲所,若己推而納之溝中。昔者子產用車以濟涉,未若大禹思溺者之由己溺之心如此,故能有仁民之實,形於政令,而下被上施,欣戴無歝。今汴堤修築堅全,且無車牛濘淖,故途人樂行於其上。然而汴流迅急,墜者不救。頃年並流築短牆為之限隔,以防行人足跌、乘馬驚逸之患,每數丈輒開小缺,以通舟人維纜之便,然後無殞溺之虞。比來短牆多隳,而依岸民廬,皆蓋浮棚,月侵歲展,岸路益狹,固已疑防患之具不周矣。近軍巡院禁囚有馳馬逼墜河者,果於短牆隳圯之處也。又聞城內續有殞溺者。蓋由短牆但系河清兵士依例修築,而未有著令,故官司不常舉行。欲望降指揮,京城沿汴南北兩岸,下至泗州,應系人馬所行汴岸,令河清兵士並流修牆,以防人跌馬驚之患,每數丈聽小留缺,不得過二尺。或有毀圯,即時循補。其因裝卸官物權暫拆動者,候畢即日完築。或有浮棚侵路,亦令徹去。委都水監及提舉河岸官司常切檢察,令天下皆知朝廷惜一民之命,若保赤子,聖時之仁術也。”達源生三子:元修字時敏,元若字允迪,元榘字道縱,皆有才名於宣、政間。允迪嘗為少蓬。世以為陰德之感。時敏之子,即務德也(即方滋1102—1172,乾道初為刑部侍郎兼敷文閣直學士)。摘自王明清《揮麈錄·後錄卷之七》
方蒙:《故廣濟軍錄事參軍監真州軍資庫鄒君墓志銘》略。
鄒戩字保之,曾任廣濟軍祿事參軍,生六子。長子鄒浩,字志完,號道鄉居士,宋元豐五年進士,官至吏部侍郎,因其為人剛直不阿,得罪了權奸,故而曾兩次被貶嶺南,卒後謚“忠”,世稱“鄒忠公”。
家庭成員
先祖:方乾
弟弟:方鼎
妻子:何氏 陳氏(陳襄次女)
兒子:元修、元若、元榘
孫子 方滋 庭言 庭實 庭寶
曾孫 秉清 秉文、秉哲、秉成 方導 方忠正
同名人物
方蒙(約1200—1258),字子功,平陽雙牌(今蒼南縣赤溪鎮雙牌村)人,方翊周九世孫,。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癸未科武進士。歷官新城縣令、嘉州(在今浙江嘉興)判、房山總督兵馬政事。)寶祐三年(1255年)武狀元章夢飛率軍與蒙古軍交戰,斬殺蒙古兵兩萬餘,收復潼關。赤溪《方氏宗譜》中記載,本縣的武進士方蒙則從側翼鼎力相助,參加了這場收復潼關的戰鬥。
方蒙一生正直剛正。對南宋王朝苟且偷安,爭權奪利,他曾十次上書,進諫抗金抵元,消滅胡虜。並推薦名賢,勸君遠離小人。國難當頭,大敵當前,他寧願戰死沙場,守志報國。寶佑間,元軍大舉入侵,他扼守房山關要隘,被敵軍重重包圍,孤軍無援,全軍將士戰至矢盡糧絕,拒不投降。他寫下“忠心不二,以死報國”的墓誌。不久他戰死沙場。理宗趙昀聞之,憐憫其忠心報國,精神可嘉,派使臣予以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