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早年經歷,坐文字獄,奉命編書,建言獻策,晚年經歷,主要影響,散文,傳記,歷史評價,軼事典故,幼年趣事,康熙誇讚,此桐為何桐,人際關係,主要作品,後世紀念,史料索引,文學形象,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康熙七年四月十五日(1668年5月25日),方苞生於
江寧府六合縣(今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方苞自幼家境貧寒,但十分聰明,相傳方苞四歲能作對聯,五歲能背誦經文章句。
方苞六歲時隨家由
六合縣遷到江寧縣舊居居住,仍保留桐城籍。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方苞十六歲,隨父回安徽
桐城參加科舉考試。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方苞至京城入
國子監,以文會友,名聲大振,被稱為“江南第一”。大學士
李光地稱讚方苞文章是“韓(愈)歐(陽修)復出,北宋後無此作也”。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方苞考取江南
鄉試第一名。但接著又兩應會試而落榜。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方苞第三次應禮部試,考取進士第四名。但因母親生病,回鄉,未應殿試。
坐文字獄
康熙五十年(1711年),副都御史
趙申喬彈劾
戴名世所著的《
南山集》《孑遺錄》里有大逆不道的話,彈劾的奏章里涉及到方苞的族祖父
方孝標。戴名世和方苞是一個縣的人,也擅長古文,方苞曾為他的文集作序,被株連下江寧縣監獄。不久,押解到京城下刑部獄,定為死刑。方苞在獄中兩年,仍堅持著作,著成《
禮記析疑》和《喪禮或問》。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案件審結,戴名世判斬首。因重臣
李光地極力營救,始得清聖祖親筆批示“方苞學問天下莫不聞”,遂免死出獄,赦出後隸漢軍旗籍,以白衣之身入
南書房,作清聖祖的文學侍從,後來又移到養蒙齋編修御製《樂律》《算法》等書。清聖祖使方苞由刑部獄進南書房,但只是“寬宥免治”,並非是認定方苞無罪。
康熙六十一年(1721年),命令他擔任武英殿修書總裁。
奉命編書
清世宗即位後,對以
張廷玉為代表的桐城學人非常信賴,垂愛有加。這也使方苞的政治處境較康熙朝有了進一步改善,方苞和其他因戴名世案入旗的人被解除
旗籍,仍然歸原籍。
雍正二年(1724年),方苞回歸故里安葬母親。
雍正三年(1725年),方苞返京,和此前一樣入直南書房。
雍正十一年(1733年),方苞再次升遷,任內閣學士,但方苞以腿腳不利為由推辭不受。清世宗命方苞專門負責修書,不必到內閣治事。後充任《一統志》總裁。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充《皇清文穎》副總裁。
乾隆元年(1736年),充《
三禮義疏》副總裁。再次入南書房,提升為禮部侍郎,方苞仍然以腿腳不利為由推辭,但
清高宗留下了他,命令方苞免隨班行走。又命令方苞教習
庶吉士,方苞堅請請求解除侍郎之任,獲準,仍以原銜食俸。
同年,清高宗命方苞選錄明代及當朝諸位大家的作品,並加以批評,作為學子寫作的標準。書成後,命名為《
欽定四書文》。
建言獻策
雍正年間,方苞曾上書說:“
常平倉的米谷按定例儲存七成,賣出三成。南方各省地勢低,多潮濕,存糧賣糧多少,應當因地制宜,不一定拘泥定例。年成不好,米價昂貴,有關部門請示上級,按既定價格賣米,沒有上級命令,不敢擅自行動。從此之後,各州各縣遇到糧價貴時,應當立即下令按既定價格賣米,然後再詳細地匯報上級。糧食存在倉庫里會因老鼠偷吃而消耗,數量會有減少,運送糧食要花運費,賣米買米看守糧倉要支付人工一伙食費用。春天糧價高時賣糧,多出來的錢就留下來充當以上各種費用。廉潔有能力的官吏,在秋天買進的糧食價格低,得到的穀物多,應當讓他們詳細註明另外存放,以備荒年開倉賑災。”清世宗把方苞的意見交給有關部門商議實行。
方苞又曾說百姓生活日益匱乏,請求禁止釀酒,禁止種菸草,禁止糧食出洋,並且讓州縣的副職官員督促老百姓種植養殖,當地士紳幫忙疏浚河道。
方苞還請求改變積久的陋習,舉薦人才,上書說:“皇上應當按時接見大臣,分辨忠奸好壞。那些忠誠無私的朝內九卿大臣,朝外封疆大吏,讓他們各自舉薦了解的人。先讓那些人做事,破除照顧親近之人和徇情之事,制裁貪贓枉法,對那些任職很久有好名聲政績的,賜給他黃金布帛,加官晉爵。尤其是因為六部各有職責,必須謹慎選用州縣長官和副職,讓他們能教導好下屬,按時進退,那么普通官員都會努力勤奮的。”
乾隆初年(1736年),方苞上書說:“救荒工作應該預先準備。夏末秋初之時,是發大水還是乾旱,已經能看到十分之八九了。按照舊有慣例,上報災情必須等到八九月之後,受災百姓從早晨已經等不到晚上了,可官員上奏再得到救災命令,動不動就要經歷數旬。請求今後遇到水災旱災,五六月份就按實情上報。”乾隆帝發到有關部門商議,因為五六月份報災考慮到虛浮不真實,不能實行。
乾隆四年(1740年),方苞被譴革職,仍留三禮館修書。
晚年經歷
乾隆七年(1743年),方苞因病告老還鄉,清高宗賜翰林院
侍講銜。從此,他在家閉門謝客著書。
乾隆十四年八月十八日(1749年9月29日),方苞病逝。年八十二歲,葬於江蘇六合。
主要影響
散文
方苞為清代桐城派
散文的創始人。“義法”說是方苞文論思想的核心,也是桐城派文論形成的基石。
“義法”一詞出自《
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序》,方苞借之以說文,認為“義即《易》之所謂‘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謂‘言有序’也,義以為經而法緯之,然後為成體之文。”合起來的意思就言之有物而文有條理。分開來說,“義”指文章的內容,“法”指文章的作法,包括形式、技巧問題,如布局、章法、文辭等。兩者的關係是義決定發,而法則體現義。這種依法說講求的就會在文章作法上要既有內容的充實,也要有形式的前後得當,用語要簡潔凝練,行文要重於文法,能夠將“義”與“法”相互結合,即內容決定形式,形式反映內容,做到言簡意賅。
在“義法”說的基礎上,方苞提出,語言的純潔問題,即“雅潔”說,並提出“清真”“古雅”“氣”三個概念, 並將它們與“義法”相關聯。“清真”是對文章的內容一一義的要求,“古雅”是對文章形式——文辭的要求,而“氣”在這裡是至關重要的,“而依於理以達乎其詞者,則存乎氣”,“氣”則貫通“理”、“辭”二者。
方苞在散文創作上要追求內容醇正,文辭“雅潔”。清新典雅,言辭簡約,在行文論述中沒有冗雜的成分。同時,方苞的“清真古雅”的散文創作風格與當時的社會現實情況相互聯繫,逐步形成他自己的散文創作主張。
方苞在《再與劉拙修書》中,反對
黃宗羲、
顏元的反程朱理學的思想,持論嚴而拘,但能適合清朝鞏固思想統治及文風的需要,所以其說得以流行,影響頗大。
此外,方苞有些作品如《
獄中雜記》,反映了封建司法制度和監獄管理的殘酷與黑暗;《
送馮文子序》《送吳平一舅氏之鉅鹿序》《請定徵收地丁銀兩之期札子》《請備荒政兼修地治札子》,反映了一些州縣吏治黑幕及民生疾苦,較有現實意義。但不足之處是感情比較淡泊,形象性不強,氣魄不夠宏大。文章泥古太過,戒律太嚴,語言避忌太多,雖覺妥當自然,終乏活氣。但瑕不掩瑜,瑜不掩瑕,讀方氏文者,取其長舍其短可也。
方苞的文學思想對於後來桐城派的理論學說形成提供了範例和準繩,也開啟了桐城派理論創設的大門,為桐城派奠定了理論基礎。後來桐城派文章的理論,即以方苞所提倡的“義法”為綱領,繼續發展完善,於是形成主盟清代文壇的桐城派,影響深遠。
傳記
方苞的
傳記文學有238篇,約占其文集的一半以上。其中以“傳”標名的就有15篇,而且他的眾多
墓誌、
碑文中,應酬之作少,多為有感而作,寄寓了傳記作家的理想和人格。總起來看,方苞的傳記文學具有以下特點:
方苞主張傳記文學要言之有物和言之有序,做到思想性與表現手法的統一。從“義”的角度分析,方苞的《望溪文集》表現了太多的忠孝、仁義等封建倫理,這是不足取的,但他的傳記文學中也有著較強的民族情緒,其中重名節,體恤民情,主張
經世致用的思想,還是頗有現實意義的。《
田間先生墓表》塑造了一位當眾“溲溺”閹黨御史某的狂狷之士田間先生;《石齋黃公逸事》則對傳主
黃道周的守禮不亂於色的人品和從容殉國以成仁的精神給予深深的禮讚。
從“法”的角度分析,方苞的傳記文學呈現出精緻“雅潔”的美學風格。這是與方苞的文學主張相一致的,他在文章中多次強調傳記文的“雅潔”之美:“子厚以潔稱太史,非獨辭無蕪累也,明於義法,而所載之事不雜,故其氣體為最潔也。”這裡的所謂“明於義法”,就是要明確的抓住創作特徵,以凝練簡潔之筆,用典型事例來刻畫人物性格並表現主旨。如《
陳馭虛墓志銘》,塑造了一位性豪宕、喜聲色而嘲權貴、恤百姓的醫生形象。採用第一人稱敘事法,增加了作品的對話性。四個精心選擇的事件:治病、抗診、拒官、求死,層層展開,環環緊扣,文約而旨豐。
以文運事是指注重傳主的形象塑造,這是我國史傳文學的優秀傳統之一。
錢鐘書先生指出:“史家追敘真人實事,每須遙體人情,懸想事勢,設身局中,潛心腔內,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幾入情合理。蓋與小說、院本之臆造人物、虛構境地,不盡同而可相通。”然而這種“踵事生華”的傳記創作方法,隨著文史分家以及諸多原因所致,卻漸漸被忽略了。難能可貴的是,方苞在他的傳記文學創作中,較恰切地承繼了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史官文化傳統。以《
左忠毅公逸事》為例略作說明:
在方苞撰寫《左忠毅公逸事》前,以
左光斗為傳主的傳記已有
左光先的《樞輔史公傳》、
戴名世的《左忠毅公傳》等。他們敘寫的“
史可法入獄訪師”一段,情節大致相同,親身入獄見左光斗的史可法本人記為:逆瑣陷師於獄,一時長安搖手相戒,無往視者。法不忍,師見而顰蹙口;“爾胡為乎來哉?”左光先的《樞輔史公傳》變化為:“予已至此,汝何故來死。”到了戴名世的筆下,則為:光斗呼可法而字之日:“道鄰,宜厚自愛!異日天下有事,吾望子為國柱。自吾被禍,門生故吏,逆黨日羅而捕之。今子出身犯難,殉脛脛之小節,而櫻奸人之鋒。我死,子必隨之,是再戮我也!”
方苞敘寫此事時,更是深受
司馬遷影響,“踵事生華”,寫得奕奕有生氣:
“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屢,背筐,手長鏟,為除不潔者。引入,微指左公處,則席地倚牆而坐,面額焦爛,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盡脫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嗚咽。公辨其聲,而目不可開,乃奮臂以指撥眥,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來前?國家之事,糜爛至此,老夫已矣,汝復輕身而昧大義,天下事誰可支柱者?不速去,無俟奸人構陷,吾今即撲殺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擊勢。史噤不敢發聲,趨而岀。後常流涕述其事以語人,曰:‘吾師肺肝,皆鐵石所鑄造也!’”
正是由於方苞運用了“踵事生華”的筆法,遠承了中國傳記的美學淵源,使得左光斗的形象進入了中國傳記文學史的名家畫廊。
方苞的墓誌碑銘多能夠不拘文本,有感而作,表現了強烈的主體色彩,例如《亡妻蔡氏哀辭》《陳馭虛墓志銘》《弟椒塗墓志銘》等都是如此。
《弟椒塗墓志銘》善於以家常瑣事來抒發感情,傳中寫道:
“自遷金陵,弟與兄並女兄弟數人皆瘡痛,數歲不廖,而貧無衣。有壞木委西階下,每冬日,候曦光過檐下,輒大喜相呼,列坐木上,漸移就喧至東牆下,日西夕,牽連入室,意常慘然。兄赴蕪湖之後,家益困,旬月中,屢不再食。或得果餌,弟託言不嗜,必使余啖之。時家無僮僕,特室在竹圃西,偏遠於內,余與弟讀書其中,每薄暮,風聲蕭然,則顧影白恐,按時弟必來視余。”
這裡,方苞選取了他與小弟生前在一起生活的情景:逐日就喧,以果啖兄,陪坐特室等。初看起來這些情節微不足道,實則表現出作者對手足之情的禮讚。
歷史評價
姚范:望溪文於親懿故舊之間,隱親惻至,亦見其篤於倫理。
尹會一:方望溪先生素習經濟之學,著周官餘論十篇以見志。雖不必盡可見之施行,但治不法三代。張子以為,苟道倘得其人,因時因地以制宜,堪為太平之策,固有斷斷不易者矣。
(《健余扎記》) 姚鼐:閱太史公書(《史記》),似精神不能包括其(方苞)大處、遠處、疏淡處及華麗非常處。
(《與陳石士書》) 袁枚:(早年評方苞文與
王漁洋詩)“一代正宗才力薄,望溪文集阮亭詩。”
(《仿元遺山論詩》) 《
清史稿》:其為文,自唐、宋諸大家上通太史公書,務以扶道教、裨風化為任。尤嚴於義法,為古文正宗,號“桐城派”。
錢穆:清代桐城三祖的方望溪,他的文筆很可作小品,但終嫌太規矩,太嚴肅。
(《中國文學論叢》) 錢鐘書:(評方苞《左忠毅公逸事》、戴名世《左忠毅公傳》)蓋望溪、南山均如得死象之骨,各以己意揣想生象,而望溪更妙於添毫點睛,一篇跳出。
(《談藝錄》) 軼事典故
幼年趣事
方苞幼年時聰穎過人,四五歲能對對子、誦章句,七歲讀《
史記》,十歲開始讀經書古文,皆能背誦。一天,方苞在野外玩耍,時值鄉村五月農忙時節,男女老少在田野拔秧、插秧。田頭一個拔秧的農夫一邊用稻草捆秧,一邊念道:
“稻草扎秧父抱子。”
方苞聽了,佇足田頭。農夫見是一小孩站在這裡,口裡又念了剛才的一句,笑著問方苞:“你能對出下聯嗎?”方苞認真尋思,自言自語道:稻草,父也;秧,子也。他舉目然後前望,見不遠處的竹林里,幾個婦女正把竹筍投入竹籃里,他眉毛一揚,自信地點點頭,高聲對道:
“竹籃裝筍母摟兒。”
農夫驚喜不已,夸方苞真是個“神童”。
康熙誇讚
清聖祖(康熙皇帝)微服私訪,在駱馬湖鎮上的茶館裡結識了歐陽宏,引入驛館裡吃酒傾談。聊至“東宮洗馬”的笑話,聰明過人的歐陽宏馬上就敏銳地覺察到面前這位慈祥和善的老者,可能就是當今皇上。聖祖見其神色,大驚,想到“這個面目醜陋的老人天分極高,怕再順著這個“洗馬”的題目說下去,會暴露自己的身份。”聖祖連忙把
張廷玉叫來,把話岔開了。
聖祖和張廷玉通過聊天的方式,考察這個歐陽宏的學問,發現其學問淵博,才思敏捷,不管是什麼事都有獨到的甚至是驚人的見解。聖祖心中暗贊:“好一個鴻學大儒啊,比起
高士奇來,有過之而無不及。只可惜年齡大了點兒,不然的話,朕倒要啟用他了。”後來還是啟用了。聖祖發現,這個歐陽宏原來就是方苞。方苞因
戴名世的《南山集》獲罪,廢為平民,流落民間。聖祖發現後,不拘一格,將其以布衣身份錄入上書房。能在上書房行走的人,屈指可數,人以宰相身份待之。
此桐為何桐
方苞擅長古文,但
李紱對此不以為然。方苞曾攜他所作的曾祖墓銘給李紱看,李紱才看了一行,即還給了方苞。方苞很生氣,說:“我的文章竟然不值得你過目一下嗎?”李紱說:“確實是這樣的”。方苞更加生氣,請求讓他解釋其中的緣由。李紱說:“當今的縣名稱中含有‘桐’字的有五個,桐鄉、桐廬、桐柏、桐梓,不是只有桐城一個。把桐城簡寫為桐,後世誰知這指的是桐城?這件事不說清楚,何談文章呢?”方苞沉默了很久,但最終不肯更改。
人際關係
輩分 | 關係 | 姓名 | 簡介 |
---|
| | | |
| | 明恩貢生,曾任按察司使,充岑西左江兵備道,明末,因避亂寓居江寧(今南京)。 |
| | 字漢樹,號馬溪,為歲貢生,先後出任蕪湖縣學訓導,興化縣學教諭。 |
| | 字南董,號逸巢,為國子監生。家境日落,後入贅江蘇六合縣留稼村吳勉家。 |
| | | |
| | |
| | | |
| | |
(方苞家系參考資料:)
主要作品
方苞著有《望溪先生文集》18卷,《集外文》10卷,《集外文補遺》2卷,
戴鈞衡將其合編為《
方望溪先生全集》,有鹹豐間刻本、《
四部叢刊》影印戴氏刊木、《四部備要》排印本。
另著有《周官集注》13卷、《周官析疑》36卷、《考工記析疑》4卷、《周官辯》1卷、《儀禮析疑》17卷、《禮記析疑》46卷、《喪禮或問》1卷、《春秋比事目錄》4卷、《詩義補正》8卷、《左傳義法舉要》、《史記注補正》、《離騷正義》各1卷、《奏議》2卷,還刪訂了《通志堂宋元經解》。
方苞所作名篇有:《
左忠毅公逸事》《
獄中雜記》《漢文帝論》《李穆堂文集序》、《書盧象晉傳後》《與李剛主書》《孫征君傳》《萬季野墓表》《游潭柘記》等。
後世紀念
合肥市
安徽名人館內,有方苞及
桐城派另外兩位代表人物劉大櫆、姚鼐的雕塑。
史料索引
《清史稿·志八十三·選舉三》
文學形象
當代歷史小說作家
二月河著歷史小說《
康熙大帝》第十五回:全大局諾敏擬腰斬 求賢能名儒入機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