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方義
- 飾演:張鷹
- 性別:男
- 登場作品:延安愛情
方義,方劑學用語,是對藥方藥物作用功能的闡述,指四藥相合,表寒得散。解釋中醫的方劑學用語,別名方解。是說對於一個方子中的各種藥物,都是針對病症的什麼方面,用的是藥物的什麼功用,怎樣搭配,也就是怎樣配伍。示例中醫里有一首很...
方義,男,漢族,貴州息烽人,1991年10月出生,2014年10月參加工作,大學本科學歷、理學學士。現任息烽縣應急管理局局長。人物履歷 2010.09--2014.06 天津科技大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學習;2014.06--2014.10 在家待業;201...
方義,男,漢族,平順縣人,1984年9月出生,大專學歷,2007年8月參加工作,2005年12月入黨。現任山西省長治市潞州區英雄南路街道辦事處主任。人物履歷 任平順縣工商行政管理局科員,擬任長治市紫金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現任...
方義 方義,女,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綠委辦主任。人物履歷 現任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綠委辦主任。所獲榮譽 2019年9月20日,獲得全國綠化獎章。
《切要方義》是上田山澤撰寫的一部方書類中醫著作,成書並刊於日本萬治二年(1659)。內容簡介 載方二百六十首。本書每類開端有概論,主方下錄有主治、組成、劑量、炮製、用法、禁忌、方義、口訣、加減、附方、參考、治例諸項。
《古今方義與方名考釋》是2012年8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存義。內容簡介 祖國方書浩瀚,數以萬計,然對方名作詮釋的專著卻較少見,因此撰輯本書。書名為《古方方義與方名考釋》者,是因本書從古代一萬首名方中,...
方義 肝藏血,主疏泄,體陰而用陽,喜條達而惡抑鬱。肝腎陰血虧虛,肝體失養,則疏泄失常,肝氣鬱滯,進而橫逆犯胃,故胸脘脅痛、吞酸吐苦;肝氣久郁,經氣不利則生疝氣、瘕聚等症;陰虛津液不能上承,故咽乾口燥、舌紅少津;...
方義 本方為治療白帶的常用方劑,所主病證乃由脾虛肝鬱、帶脈失約、濕濁下注所致。脾虛生化之源不足,氣血不能上榮於面致面色㿠白;脾失健運,水濕內停,清氣不升致倦怠便溏;脾虛肝鬱,濕濁下注,帶脈不固致帶下色白量多、清...
方義 本證多由脾胃氣虛,運化乏力所致,治療以益氣健脾為主。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氣虛,受納與健運乏力,則飲食減少;濕濁內生,脾胃運化不利,故大便溏薄;脾主肌肉,脾胃氣虛,四肢肌肉無所稟受,故四肢乏力;氣血...
方義 本方證為外感風寒,肺氣失宣所致。風寒之邪外襲肌表,使衛陽被遏,腠理閉塞,營陰鬱滯,經脈不通,故見惡寒、發熱、無汗、頭身痛;肺主氣屬衛,外合皮毛,寒邪外束於表,影響肺氣的宣肅下行,則上逆為喘;舌苔薄白,脈浮...
方義 此方所治之痞,是小柴胡湯誤下,損傷中陽,少陽邪熱乘虛內陷所致。治療以寒熱平調,消痞散結為主。心下即是胃脘,屬脾胃病變。脾胃居中焦,為陰陽升降之樞紐,中氣虛弱,寒熱錯雜,故為痞證。脾氣主升,胃氣主降,升降失常,...
方義 本方所治諸症,均由瘀血內停,脈道阻滯所致。瘀血內停,脈絡阻滯,血行不暢,不通則痛,故見心腹刺痛、或少腹急痛;瘀阻胞宮,則月經不調、或產後惡露不行。治宜活血祛瘀止痛。方中五靈脂苦鹹甘溫,入肝經血分,功擅通利...
方義 本方證由中風之後,正氣虧虛,氣虛血滯,脈絡瘀阻所致。正氣虧虛,不能行血,以致脈絡瘀阻,筋脈肌肉失去濡養,故見半身不遂、口眼喎斜。氣虛血瘀,舌本矢養,故語言謇澀;氣虛矢於固攝,故口角流涎、小便頻數、遺尿失禁;舌...
方義 本方奔豚證乃因驚恐惱怒,肝氣鬱結化熱,隨沖氣上逆所致。沖氣上逆,故氣上沖胸咽;肝氣鬱滯故心煩易怒;肝鬱化熱故則口苦;肝鬱則氣滯,氣滯則血行不暢,故腹中疼痛;肝膽互為表里,肝鬱則少陽之氣不和,所以往來寒熱;舌脈...
方義 本證多由外邪傳經入里,氣機為之郁遏,不得疏泄,陽氣內郁所致,治療以透邪解郁,疏肝理脾為主。陽氣內郁,不能達於四末,而見手足不溫。此種“四逆”與陽衰陰盛的四肢厥逆有本質區別。正如李中梓云:“此證雖雲四逆,...
方義 本方證由產後血虛寒凝,瘀血內阻所致。婦人產後,血虧氣弱,寒邪極易乘虛而入,寒凝血瘀,故惡露不行;瘀阻胞宮,不通則痛,故小腹冷痛。治宜活血養血,溫經止痛。方中重用全當歸補血活血,化瘀生新,行滯止痛,為君藥。川芎...
方義 從龍湯是張錫純先生治療痰喘的一張經驗方。張氏認為,治外感痰喘,一般採用“小青龍湯加減法:去麻黃加杏仁,熱者更加生石膏”,即可治癒。假若喘病癒後復發,再服小青龍湯無效,或服小青龍湯不能痊癒,或為防止復發,在服小...
方義 本證由風寒束表,衛陽被遏,表寒引動內飲所致。治療以解表散寒,溫肺化飲為主。水寒相搏,內外相引,飲動不居,水寒射肺,肺失宣降,故咳喘痰多而稀;水停心下,阻滯氣機,故胸痞;飲動則胃氣上逆,故乾嘔;水飲溢於...
方義 本方證多由脾失健運,濕無以化,濕聚成痰,鬱積而成。濕痰為病,犯肺致肺失宣降,則咳嗽痰多;停胃令胃失和降,則噁心嘔吐;阻於胸膈,氣機不暢,則感痞悶不舒;留注肌肉,則肢體困重;阻遏清陽,則頭目眩暈;痰濁凌心...
方義 本方主治諸症皆為瘀血內阻胸部,氣機郁滯所致。即王清任所稱“胸中血府血瘀”之證。胸中為氣之所宗,血之所聚,肝經循行之分野。血瘀胸中,氣機阻滯,清陽郁遏不升,則胸痛、頭痛日久不愈,痛如針刺,且有定處;胸中血瘀,...
方義 肝主疏泄,性喜條達,其經脈布脅肋循少腹。若情志不遂,木失條達,則致肝氣鬱結,經氣不利,故見脅肋疼痛,胸悶,脘腹脹滿;肝失疏泄,則情志抑鬱易怒,善太息;脈弦為肝鬱不舒之徵。遵《內經》“木郁達之”之旨,治宜疏肝...
用法採取濃磨溫服,則力專效速,故方以四磨湯命名。現代常用於支氣管哮喘、肺氣腫等屬氣滯兼有氣逆者。方義 (1)氣上宜降之,故用檳榔、沉香。(2)氣逆宜順之,故用烏藥。(3)加人參者,降中有升,瀉中帶補,恐傷其氣也。(4...
方義 本方即《丹溪心法》之胃苓湯加梔子、木通、滑石、防風而成。方中以平胃散(蒼朮、厚朴、陳皮、甘草)燥濕運脾、行氣和胃;以五苓散(白朮、澤瀉、茯苓、豬苓、肉桂)健脾助陽、化氣利水滲濕;加梔子、木通、滑石清熱利濕少佐...
方義 本證多由經腑中寒,營氣壅遏,胃氣不化,濕伏於中所致,治療以調中順氣,除冷風,化痰飲為主。麻黃開表逐邪於外,乾薑溫胃散寒於中,白芷散陽明之邪,川芎散厥陰之邪,當歸養血益營,白芍斂營和血,茯苓滲濕和脾氣,半夏除...
方義 本方證由肺腎陰虧所致。肺乃腎之母,肺虛及腎,病久則肺腎陰虛,陰虛生內熱,虛火上炎,肺失肅降,則咳嗽氣喘;虛火煎灼津液,則咽喉燥痛、午後潮熱,甚者灼傷肺絡,以致痰中帶血。治宜滋養肺腎之陰血,兼以清熱化痰止咳,...
方義 本證多由中焦虛寒,肝脾失和,化源不足所致,治療以溫中補虛,和里緩急為主。中焦虛寒,肝木乘土,故腹中拘急疼痛、喜溫喜按。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中焦虛寒,化源匱乏,氣血俱虛,故見心悸、面色無華、發熱、口燥咽乾等。方...
方義 方中桂枝用量倍於炙甘草,桂枝味辛性溫,入心通陽。炙甘草甘溫,益氣補中。二者配伍,辛甘化陽,補益心陽。本方是溫心陽之基礎方,藥味專捷,又取“頓服”,意在急復心陽。運用 本方以心悸或胸悶、汗出、或胃中悸動、舌質淡...
方義 本證多由肝膽實火上炎,肝膽濕熱下注所致,治療以清瀉肝膽實火,清利肝經濕熱為主。肝經繞陰器,布脅肋,連目系,入巔頂。肝膽實火上炎,上擾頭面,故見頭痛目赤;膽經布耳前,出耳中,故見耳聾、耳腫;舌紅苔黃,脈弦細...
方義 本證是由風熱襲肺,或風寒郁而化熱,壅遏於肺所致。肺中熱盛,氣逆傷津,所以有汗而身熱不解,喘逆氣急,甚則鼻翼煽動,口渴喜飲,脈滑而數。此時急當清泄肺熱,熱清氣平而喘渴亦愈。所以方用麻黃為君,取其能宣肺而泄邪...
方義 本證多由飲食勞倦,損傷脾胃氣虛,清陽下陷所致。脾胃為營衛氣血生化之源,脾胃氣虛,納運乏力,故見飲食減少,少氣懶言,大便稀溏;脾主升清,脾虛則清陽不升,中氣下陷,故見脫肛,子宮脫垂等;清陽陷於下焦,郁遏不達則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