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寶璋

方寶璋

方寶璋,男,1951年生,福建莆田人。我國審計史研究權威,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現任江西財經大學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歷任中國審計學會理事,江西省審計學會常務理事,江西省審計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江西省政協委員。主要從事中國財經監督史和區域文化的研究,代表作有《中國審計史稿》、《宋代財經監督研究》等,完成專著10餘部,論文140餘篇;主持完成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和審計署重點科研課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方寶璋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51年生
個人作品,成就及榮譽,社會評價,個人其它信息,

個人作品

代表作有《中國審計史稿》、《宋代財經監督研究》、《中華文化通志?閩台文化志》、《閩台民間習俗》、《中國音樂文獻學》等;在《中國史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台灣研究》、《世界宗教研究》、《審計研究》、《文史》、《光明日報》(理論版)等各級刊物報紙發表學術論文130餘篇;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省部級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多項;其著作多部獲國家圖書獎、華東地區優秀哲學社會科學圖書獎、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成就及榮譽

方寶璋有關財經監督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學術界影響較大,得到同行專家的好評。如中華書局主辦的《書品》1996年第2期刊載了西北大學博士生導師葛承雍教授《我國審計史研究的可喜成果》一文,全面介紹了其在中國審計史研究領域做出的重大貢獻。該文認為其研究依據翔實的史料,綜合套用審計學、歷史學、法學、政治學、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第一次全面、系統、詳盡地論述了中國審計產生、演變和發展的歷史,揭示了中國審計史的發展規律,構築了中國審計史的理論框架,在許多方面填補了國內外有關中國審計史研究的空白。在當今反腐倡廉、端正黨風的形勢下,其成果的現實意義是重大的。總的說來,對建設具有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審計制度具有一定的歷史借鑑作用。《我國審計史研究的可喜成果》一文被《世界學術文庫》第2期轉載。

社會評價

南京審計學院財政金融系主任蔣大鳴教授在《宋代財經監督研究》序言中說,迄今尚無如此全面、系統研究宋代財經監督活動的專著問世,這部專著正填補這一學術領域的空白。其在研究方法上有獨到之處,最主要的體現在運用歷史學、政治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的理論來研究宋代財經監督問題,將有關學科的理論有機結合起來,用以分析歷史現象,並總結出一些帶有規律性的東西。同時,在研究中,將傳統史學和當代史學方法結合在一起,做了有益的嘗試,這也從一個方面開拓了史學研究的新領域。專著體現了“古為今用”的精神,其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雖距今已逾千年,但以此分析當今社會現實和反腐倡廉,都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並從此還可以分析出一些更深刻的東西。
總之,從學術界許多同行專家的評價可以看出,方寶璋在中國財經監督史方面的研究,不少具有開創性,填補了這一領域研究的空白;在理論上注意交叉學科、邊緣學科的結合,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國財經監督史,尤其是中國審計史的理論體系,而且其理論是建立在大量、廣泛、準確占有史料的堅實基礎上;其成果對當前的反腐倡廉、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財經監督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由於其研究成果居於國內外這一領域的領先地位,國家審計署主持的2000-2003年重點科研課題“中國審計史”特邀方寶璋作為中國古代審計史部分的總纂稿人,並具體負責五代宋元(包括遼夏金)部分的撰寫。
方寶璋在閩台區域文化方面的研究也引起了同行專家的好評。首都師大歷史系博士生導師寧可教授認為《中華文化通志·閩台文化志》是迄今為止最系統、全面闡述閩台文化總貌的專著,該書把閩台文化置於整箇中華文化的大背景下進行考察,從而比較準確地從空間和時間上對閩台文化進行定位。福建師大歷史系蔣穎賢教授認為《閩台民間習俗》的出版標誌著閩台民俗的研究提高到一個新的水準,尤其在對閩台民俗事象的理論分析上更是如此。作者不僅收集、描述習俗的外在表現形式,而且更注意考察民俗的內在精神活動和社會功能,揭示其文化內涵。其在閩台區域文化史的研究也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2000年開明出版社特約方寶璋作為全國中學生普及讀本《我愛祖國的寶島——台灣》的撰稿人。

個人其它信息

方寶璋博導在科研上碩果纍纍,在教學上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嚴謹生動,受到同行教師和廣大學生的好評。近年來連續兩屆被評為優秀中青年教師,獲福建省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為社會主義兩個文明建設服務先進個人獎勵,1995年入選福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1997年入選《中國高等教育專家名典》,1998年入選《世界名人錄》,1999年入選《中國專家大辭典》、《中華精英大全》、《世界文化名人辭海》等,2003年當選江西省政協委員,科研十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