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元啟(1615~1678),字運開,號竹友,清初開化黃谷方田人。歷官福建南樂縣令、戶部福建司主事。一生清廉克彰,愛民如子,忠心為國。當時流傳這樣一首民謠:“南樂、南樂,公來始樂。出作而樂,入息而樂。公樂民樂,民樂公樂”。死後,南樂百姓感其恩德,立石建祠,春秋祀祭。乾隆十三年(1748)還被封為“天挺英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方元啟
- 國籍:清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開化縣
- 出生日期:1615
- 逝世日期:1678
- 職業:歷官福建南樂縣令、戶部福建司主事
人物介,人物經歷,
人物介
1.清順治十八年(1661)進士。初任南樂(今屬河南省)知縣,頗重築城、建學。販鹽土豪宣尚,拒不納稅,且屢向都察院、分巡道誣控,陷害20餘人。上司提審,元啟深明案情,堅不解送,並屢請銷去誣案。終經查清,嚴懲宣尚,上司因稱元啟為“拗南樂”。平反李文秀為父復仇一案,反覆審閱,呈文竟達13次,至昭雪始罷,剪暴安良,政聲洋溢。 南樂盜寇蹂躪,逃亡甚多,編審戶口時,免流民丁壯稅銀690餘兩,盡心招徠,並給農具、耕畜、種子,盡辟荒蕪,增戶16000餘。歲荒,設廠施粥,並建義倉,捐谷千石,供民周轉度荒。歷7年苦心經營,終使轄境糧食豐產。民謠有“南樂南樂,公來始樂。出作而樂,入息而樂。公樂民樂,民樂公樂”之頌。
因政績卓著,特薦授戶部福建司主事,晝夜理軍需,勵精圖治。大司農梁某倚重如左右手。終因積勞成疾。康熙十七年(1678),抱病主試河南,日食薄粥一盂,猶手校等級,彌留時無一言提及家事。朝廷賜歸葬。相國馮溥輓詞云:“誓報國恩,死勤王事。一官清白,空留身後之名;幾卷丹黃,痛絕闈中之筆。”南樂縣民立石建祠,開化縣亦入祀鄉賢。
2.
方元啟(1615-1678),字運開,號竹友,開化縣黃谷鄉方田人。自小聰穎過人,且勤奮苦讀。其父方一秦,字思大,為明末開化邑庠生。雖家道中落,為培養兒子,不遺餘力,不惜重金送元啟赴杭州求學。元啟深知老父寄希望於己,至杭城後,日夜苦讀,竟一年之久,未上枕席。待一秦赴杭探望兒子,方知此情,心疼不已。元啟則以詩相答:“男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天涯到處有青山。”以示自己立志苦讀成才的勇氣和毅力。毛澤東少年時曾引用此詩,並稍作修改來表達自己外出求學追求真理之決心。
清·順治丁酉(1657)方元啟高中舉人,四年後,辛丑年(1611)赴京會試、殿試,中馬世俊榜,列三甲一百四十四名進士。被授直隸大名府南樂(今屬河南省)知縣。時,該縣盜寇猖獗、豪強橫行、社會混亂、百業凋零、百姓逃亡者甚眾。面對如此惡劣的環境,元啟並不氣餒。他將築城建學,作為治理南樂之首要:一面組織力量修復破損城垣,以防盜侵擾,另一方面興辦學宮,恢復教育,整治社會秩序。時,南樂有販鹽土豪名尚宣者,拒不納稅,因與人有口角之爭,遂屢次向都察院分巡道誣控,陷害二十餘人入獄。上司提審,元啟深明案情,堅不解送,並多次請示銷去誣案。終經查實,嚴懲尚宣。另有李文秀,因為父復仇一案身系囹圄,方元啟在複審時,發現案情不清,疑點重重,百姓也為之鳴冤,遂深入調查,反覆呈文竟達十三次,終於澄清事實真相,為李秀文平反昭雪。這一剪暴安良之舉,很快贏得了民心。因方元啟在辦理案件時,尊重事實,凡不符律法之行為,無論官有多大,均敢據理力爭,不惜頂撞上司,博得一個“拗南樂”之稱。
南樂因屢遭盜匪蹂躪,百姓逃亡甚多,據《南樂縣誌》載:“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南樂人口為4.26萬人,至明末增至47229人,到清·順治元年(1644),南樂人口減少到31537人,造成大量田地荒蕪。然田賦未減,留在當地百姓,不堪重負也紛紛逃亡。元啟編審戶口時,親眼目睹此狀,深知若不抓緊解決,必定遺害無窮,遂上疏免除流民丁壯稅銀六百九十餘兩,同時,多方招回流亡鄉民,賜給耕牛、農具和種子,開闢荒地,發展生產。若逢災年,元啟還設廠施粥“復建義倉,捐谷千擔”供民周轉度荒。歷七年苦心經營,終使轄境糧食豐產,全縣人口也很快增加到一萬六千餘戶。
方元啟在任期間“治尚清簡,政聲洋溢”,當時流傳這樣一首民謠:“南樂南樂,公來始樂。出作而樂,入息而樂。公樂民樂,民樂公樂。”以示百姓感激之情。因政績卓著,朝廷敕命嘉獎曰:“直隸大名府南樂知縣方元啟,職任牧民,才堪良吏,清廉克彰,乎庶事慈惠,允著於當官慶典。適逢新編宜沛,茲以覃恩,授為文林郎……”並特薦授戶部福建司主事,兼管直隸錢糧。
康熙十二年(1673)吳三桂,耿金忠等三藩作亂。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人。”為保證平息叛亂,保國安民之戰的勝利,方元啟日夜辛勞,辦理軍需,勵精圖治,被大司農梁公視為左右手。康熙皇帝也嘉其“行純金玉,學富珠璣。”然,終因積勞成疾。十七年(1678),元啟奉皇命,典試河南,抱病入圍,日喝薄粥一盂,仍堅持天天詳閱試卷,手校甲乙,核定名次,最終病卒於試院之內。彌留之際,竟無一言提及家事。
朝廷賜馳驛歸葬於鄉,相國馮溥輓詞云:“矢報國恩,一官清白,空留身後之名;死勤王事,幾卷丹黃,痛絕閨中之筆”。南樂百姓懷其恩德,立石建祠,開化也將元啟列入鄉賢祠,春秋祀祭。乾隆十三年(1748),還被詔封為“天挺英豪”
人物經歷
方元啟在任期間“治尚清簡,政聲洋溢”,當時流傳這樣一首民謠:“南樂南樂,公來始樂。出作而樂,入息而樂。公樂民樂,民樂公樂。”以示百姓感激之情。因政績卓著,朝廷敕命嘉獎曰:“直隸大名府南樂知縣方元啟,職任牧民,才堪良吏,清廉克彰,乎庶事慈惠,允著於當官慶典。適逢新編宜沛,茲以覃恩,授為文林郎……”並特薦授戶部福建司主事,兼管直隸錢糧。
康熙十二年(1673)吳三桂,耿金忠等三藩作亂。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人。”為保證平息叛亂,保國安民之戰的勝利,方元啟日夜辛勞,辦理軍需,勵精圖治,被大司農梁公視為左右手。康熙皇帝也嘉其“行純金玉,學富珠璣。”然,終因積勞成疾。十七年(1678),元啟奉皇命,典試河南,抱病入圍,日喝薄粥一盂,仍堅持天天詳閱試卷,手校甲乙,核定名次,最終病卒於試院之內。彌留之際,竟無一言提及家事。
朝廷賜馳驛歸葬於鄉,相國馮溥輓詞云:“矢報國恩,一官清白,空留身後之名;死勤王事,幾卷丹黃,痛絕閨中之筆”。南樂百姓懷其恩德,立石建祠,開化也將元啟列入鄉賢祠,春秋祀祭。乾隆十三年(1748),還被詔封為“天挺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