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針灸大成》是1996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新針灸大成》是1996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新針灸大成》是1996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簡介作者簡介姓名:林昭庚 2出生年月:1947年籍貫:台灣省彰化縣學歷:(1)學士:中國醫藥學院中醫系畢業(1966-1973)(2)碩士:中國醫藥學院中國醫學研...
《針灸大成》是明代楊繼洲撰寫的中醫典籍。內容簡介 針灸專著,又名《針灸大全》,10卷。明楊繼洲(濟時)撰,刊於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楊氏根據家傳《衛生針灸玄機秘要》(簡稱《玄機秘要》),參考明以前20餘種針灸學著作,並結合...
《中國針灸大成·綜合卷(針灸資生經)》是2021年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叢書系大型針灸學術資料類編性著作,由石學敏院士、王旭東教授領銜全國中醫文獻專家共同整理。全書共分9卷,分別為:經典卷、骨度卷、通論卷、經絡...
《實用中醫古籍叢書:針灸大成》是明代著名醫家楊繼洲所著。是書不僅集歷代名家之針論、針法和針技之精華,且將楊氏家學之粹,也匯集整理出來。因而數百年來,刊刻甚多,流傳海內外,深得中醫學術界重視。全書分為十卷,卷一摘錄《素》...
《針灸大成譯記譯學》是2021年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針灸大成》共10卷,明代楊繼洲著。主要內容包括《內經》、《難經》中有關針灸的論述、針灸歌賦選、經絡腧穴、刺法針法、灸法、針灸證治、楊繼洲醫案和小兒按摩法...
《針灸大成校釋》是2009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縉。內容簡介 針灸大成校釋是1963年國家醫學科學研究十年規劃(1963-1972)第三十六項[三]題,整理語譯七本中醫古典著作中的項目。本題主要負責單位是衛生部中醫研究院(即...
《袖珍本中醫經典名著叢書:歌賦萃選集》是明以來流傳最廣的針灸經典著作,由明代楊繼洲原著。全書10卷,總結了明以前中國針灸的主要學術經驗,首篇為《內經》、《難經》中與針灸相關評述,其次是針灸歌賦選、經絡腧穴、剌法針法、灸法、...
中國針灸大成·灸法卷 《中國針灸大成·灸法卷》是2020年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石學敏。
中國針灸大成·通論卷 《中國針灸大成·通論卷》是2020年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石學敏。
中國針灸大成·經絡卷 《中國針灸大成·經絡卷》是2020年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石學敏。
針灸大成研究 針灸大成研究是一本2021年出版的圖書,由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
《針灸大成歌賦萃選集》是2012年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楊繼洲。內容簡介 本書10卷,總結了明以前中國針灸的主要學術經驗,首篇為《內經》、《難經》中與針灸相關評書,其次是針灸歌賦選、經絡腧穴、刺法針法、灸法...
《針灸大成》中記載的十二種針刺基本手法。原稱十二字分次第手法,即:爪切、指持、口溫、進針、指循、爪攝、退針、指搓、指捻、指留、指搖、指拔。其中指持是以手持針,口溫是以口溫針(已不用),指留是出針前稍作停留,指...
金津玉液,經外奇穴名。出自《針灸大成》。別名廉泉,舌下穴。位於舌下兩側,夾舌兩邊,正位於舌側緣,左為金津,右為玉液,計2穴。布有面神經鼓索、三叉神經第三分支、舌神經舌下神經分支。主治舌尖糜爛,口腔潰瘍,口瘡,重舌,舌腫...
閭上,經外奇穴名。出自《針灸大成》。位於骶部,尾骨尖直上1中指處,及其左右旁開1/2中指長度處各1穴,共3穴。布有第4、5骶神經後支和尾神經。主治痔瘡,腸風下血等。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5-15分鐘。一般不針。定位 位於...
針灸治法。指明代針灸家楊繼洲歸納的八種進針基本操作方法。概念 指明代針灸家楊繼洲歸納的八種進針基本操作方法。解讀 出《針灸大成》卷4楊氏補瀉。八法為揣、爪、搓、彈、搖、捫、循、捻(捻)。中醫套用 1、揣法:指揣摸穴位。
下針十二法是明代楊繼洲在《針灸大成》中記載的十二種針刺的手法。繼徐鳳下針十四法之後,楊繼洲又提出了下針十二種手法,即:爪切、指持、口溫、進針、指循、爪攝、針退、指搓、指捻、指留、針搖、指拔。其內容為爪切:“凡下...
聚泉,經外奇穴名。出自《針灸大成》。別名語門。位於口腔內,舌背正中縫之中點處,共1穴。布有三叉神經第三支分支,舌下神經和面神經鼓索。主治舌強,舌緩,味覺減退,久嗽不愈,哮喘,消渴等。直刺0.1-0.2寸,或點刺出血,...
海泉,經外奇穴名。出自《針灸大成》。別名鬼封。在口腔內舌下面,將舌捲起,在舌下中央系帶中點處,即金津、玉液穴中央取之。布有下頜神經的舌神經,舌下神經和面神經鼓索的神經纖維。主治嘔吐,呃逆,重舌腫脹,舌緩不收,喉閉喉痹...
高骨,經外奇穴名。出自《針灸大成》。位於手腕掌側橈側緣,橈骨莖突部,於掌後寸部0.5寸處取之,即太淵穴斜前外方,左右計2穴。皮膚有前臂外側皮神經,橈神經淺支分布。主治手指麻木,扳機指,腕關節痛,手部感染等。斜刺0.5-1...
獨陰,經外奇穴名。出自《針灸大成》。別名獨會。在足第二趾的跖側遠端趾間關節的中點。布有足底內側神經趾足底總神經的趾足底固有神經。主治胸脅痛,卒心痛,嘔吐;胞衣不下,月經不調,疝氣。直刺0.1~0.2寸;艾柱灸3~5壯,...
龍玄,經外奇穴名。出自《針灸大成》。別名龍元,龍虎,龍淵,龍困。位於前臂橈側,腕橫紋上2寸的靜脈處,即列缺穴上方0.5寸之靜脈處,左右計2穴。布有前臂外側皮神經。主治下齒痛,下牙疳,牙頰痛,手疼等。一般不針;灸5-7...
百蟲窩,經外奇穴名。出《針灸大成》。別名血郗、百蟲窠。在股前區,髕底內側端上3寸,當脾經血海上1寸處取之,左右計2穴。淺層有股神經前皮支分布;深層布有股神經和股動脈。主治蟲積,風濕痒疹,下部生瘡。是穴位診斷膽道蛔蟲症...
挑疳積法,是用三棱針(或其他鋼針)選準特定部位和穴位,挑破皮層取出皮下脂肪,用以治療小兒疳積(包括蟲積)的一種外治方法。本療法系從古代中醫砭刺術中派生而出。最早見於《針灸大成》,在其他中醫學典籍中記載甚少,但卻以其方法...
針刺手法名。見《針灸大成》。即左右捻轉補瀉。解讀 子午補瀉法,是建立在子午流注理論基礎上的依時選穴進行針刺的補瀉方法,即左轉為順轉,從子位轉向午位;右轉為逆轉,從午位退向子位。《針灸大成》:“此乃宣行榮衛之法也。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