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縣第二高級中學校

新野縣第二高級中學校

新野縣第二高級中學位於河南省南陽新野縣城的一所公辦高級中學。學校位於縣城中心繁華地段,與汽車站相距不到400米,縣育才街中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野第二高級中學
  • 外文名:Xin'ye No.2 Senior High School
  • 簡稱:新野二中
  • 創辦時間:清末光緒33年(1907年8月)
  • 辦學性質:高中
  • 現任校長:范傲
  • 所屬地區:河南省南陽新野縣
學校簡介,創辦時間,

學校簡介

新野縣第二高級中學
概 況】新野第二高級中學組建於2015年,學校占地面積21978 平方米,有報告廳、實驗室、圖書室、閱覽室等較為完善的教育教學設施設備。2019年秋期,學校有30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976人。有教職工138人,其中特級教師1人,中高級教師13人,省內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 5人。學校的辦學宗旨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培養具有廣博的科學與人文基礎,且擁有高遠志向、高尚情趣、高雅舉止、高貴氣質和寬廣的國際視野、博大胸懷的未來各行各業的精英。學校的辦學理念:教其做人,育其成才;治學精神:激情創新高校精準。校訓:礪志勵學立德立人,校風:厚德博學礪志篤行,教風:愛生善誘博學善教,學風:勤學好問善思樂辯。
教育教學管理】一是激爆師生潛能,提升育人質量。在業務上,學校以激情跑操、激情晨讀、激情宣誓為抓手,狠抓激情教育,培育一馬當先、敢為人先、奮勇爭先的競爭氛圍,營造激爆潛能,卓越一生的激情校園文化,激發全體師生幹事創業的豪情壯志,提振校園精氣神,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二是深化教學改革,助推科學備考。學校站在立德樹人高度,以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立足校情,認真研究考綱和高考真題,嚴格落實教學常規,狠抓校本研訓,努力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全力推進“237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深入開展全員育人導師制,注重培優補差,深化教學改革,重點提升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探討和論證問題、描述和闡述事物的能力,以精準的科學備考,為學子高水平指路導航。三是持續低進優出,教育質量倍增。五年五大步,高考兩連增。學校持續有力轉化後進生,大幅度提升學生成績,連續五年創造縣域教育奇蹟。2019年高考二高再攀高峰,成為連續兩年,全縣唯一完成上級目標任務的學校,一本進線人數17人,比上年增加12人,二本進線192人,比上年增長88人。
校園安全管理】學校安全管理工作始終堅持狠抓工作落實,不斷提升安全管理的規範化、科學化水平。一是引進軍事管理。在“三全管理”基礎上,為提升德育質量,學校以大政教為主陣地,借力“準軍事化管理”,嚴格落實領導值班通報制度,持續加大對寢教室和校園衛生、紀律、思想的督查管理力度。二是積極建立安全防範機制,完善校園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三是把安全教育納入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內容之中,定期開展消防演練、醫學急救、交通安全等常識教育,全面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四是健全安全制度,落實安全措施,簽訂安全責任書。五是加強安全檢查,對安全設施的運行狀況定時檢查、記錄、維護、更新,及時消除隱患。本年度校園安全零事故,校園環境持續最佳化。
教師隊伍建設】為破解青年教師成長困境,改善師資力量,強化教師隊伍建設,本年度,學校在新教師崗前培訓、班主任培訓、校內觀摩課、過關課的基礎上,有計畫開展“請進來、走出去”活動10餘次,學校邀請10餘名一、三高縣域名師先後6次傳經送寶,先後4次組織教師近百名前往南陽市第一完全中學、衡水中學太康一高等地學習。系列校本研訓和“請進來、走出去”活動的開展,極大地改善了師資困境。
教育扶貧】學校高度重視扶貧工作,積極加強組織領導,深刻研讀教育扶貧檔案精神,多次召開班主任會議,安排部署扶貧工作。學校明確貧困生補助金檔次和劃分依據,摸清在校貧困生基本情況並登記存檔。2019年春期助學314人,秋期助學360人,2019年度總計精準發放國家助學金674000元,並及時公示,解決了貧困學生的後顧之憂,受到了廣大學子的一致歡迎和好評。
【黨建工作】2019年,二高支部以高質量黨建助推學校發展高質量,將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同部署、同要求,深入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編印黨建校本教材,狠抓思想建設和政治學習,不斷強化組織建設和意識形態領域的的思想引領,認真組織開展“三會一課”,嚴格落實從嚴治黨責任,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認真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忠誠擔當“兩個責任”,切實發揮政治核心作用,使服務教學、服務師生的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
【德育建設】抓好德育隊伍建設,提升全員德育意識。突出學校大政教的管理位置,結合各年級政教任務,繼續加大學校衛生、紀律督查和管理力度,獎優罰劣。牢固樹立“全員、全方位、全過程”三全德育觀,自覺承擔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養成教育的工作,做到隨時、隨地、隨人、隨事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做好年輕班主任培養工作,舉辦新野二高班主任論壇,著力培育一批思想素質好、業務水平高、奉獻精神強的徳育工作骨幹。豐富德育活動。由校大政教、校黨支部、團委牽頭,結合學校實際,通過開展激情跑操比賽、徒步五十華里、寢室裝點大賽、第三屆體育藝術節、高考百日誓師大會、高三成人禮、走紅毯等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創設優良育人環境。充分發揮升旗儀式、出操、課堂、課間、就餐、集會、值日等德育陣地的作用,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做事,培養良好習慣。
【師德提升工程】打造“狼性”團隊。一是待遇要“高”。 二是領導要“沖”。三是心腸要“好”。 四是紀律要“嚴”。 五是責任要“明”。六是壓力要“大”。七是行動要“快”。八是檢查要“細”。九是考核要“準”。強化“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思想,加強師德師風教育。(1)提升教師的精氣神。(2)提高教師規則意識。嚴格落實教育法律法規,杜絕體罰與變相體罰學生現象的發生。做到依法執教、文明從教、科學施教。拒絕有償家教,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並與評優、職稱晉升掛鈎。由教導處、政教處、督導室等牽頭,建立落實師德師風考評機制。(3)加強師德師風教育牢記“礪志勵學,立德立人”教育思想,加強教師個人修養,識大體、顧大局,大事講原則、小事講謙讓,以工作和事業為重。(4)廣泛徵求意見,健全紀律制度。
【後勤服務】規範服務行為。程式規範,物品採購、出差報銷等方面,注重操作規範。按照“三重一大”原則,堅持集體研究,審批同意後實施。財務規範,嚴格執行上級規定收費,公開透明。嚴格執行收費標準,不以任何理由或方式私自向學生收費、推銷學輔資料、學具等。管理規範,校園管理、衛生保潔、綠化維護、校內車輛管理精細化。做到親勤節好:親情化服務,親切互動,周到細緻。勤快、勤儉,團結協作、互相配合。提倡節約不浪費,廣泛開展節約水電教育活動,制訂節約用水用電班級公約。最佳化食堂管理。高度重視學生飲食工作,加強飲食衛生安全檢查,確保學校食堂食品衛生安全。堅持師生滿意為目標,促進滿意效率不斷提升。提高信息化水平。強化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充分發揮信息平台功能,提高多媒體設備的使用效率,做好監控系統的最佳化升級,使教育信息化更好地服務於教育教學和學校管理。打造校園文化品牌,提升學校品位。學校不斷著力改善校園環境,創建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設施,提升文化軟實力。
【領導班子成員】
校 長:范 傲
黨支部書記:李玉祥
黨支部副書記:范 傲、王書范
副 校 長:朱清舉、馬紅梅、朱遂頂

創辦時間

1930年(民國19年),縣政務會議通過由縣長米粥若籌建縣立初級中學,校址設在縣城西關城隍廟,同時將縣立師範講習所歸併該校,改名為“新野縣初級中學校”,學制3年。是年,招國中一年級1班,開設課程有:公民、國語、英語、算術、自然、歷史、地理、體育、衛生、圖畫、音樂、勞動,每周三小時軍訓。校長劉鳴梧,下設教務、指導、事務三課。教職員7名,學生108名。
1934年,學校發展為4班,其中1個師範班。學生190名,教職工12名。房舍114間,占地面積4060平方米。教務主任樊文燦,訓育主任李子超,後為王宗禮。教員均由校長聘任。
1935—1939年,由鄭石青接任校長,王芳圃接任教務主任。期間國文教師王次茹,不用法定課本,選講魯迅朱自清鄒韜奮郁達夫等作家作品,被國民黨政府逮捕,後被釋放。當時經王次茹介紹去延安學習的學生4人:樊忠安,樊集鄉人;李富訓,樊集鄉劉莊人;王本林,龍潭信坡人;趙洪興,樊集東趙莊人。39年秋,地下黨組織動員了一批青年學生去延安學習,其中有:李榮潘,沙堰鄉人;丁書登(洪峰),沙堰鄉人;馬廷學(馬彬),沙堰鄉馬墳人;趙成斌,王集鄉西趙莊人;白富安,王集鄉白灘人;趙洪波,東趙莊人;趙瑞安,西趙莊人。
抗日戰爭時期,為躲避日軍空襲,1939年秋,學校遷至王集鄉西趙莊村,後又轉移到樊集鄉太山廟。期間,張子擇(從善)任校長,教務主任周行修。學生4班200人,其中師範1班45人。後由4班擴大到8班,學生400多人。學校工作受到省廳表揚。
1946年抗戰勝利後,學校搬回縣城。太山廟留4班,回城4班。春,將南關私立淯濱中學併入,校長由張從善任之。
1947年11月,新野解放。1948年8月,在縣城山陝館(現南關國中校址)建立“桐柏區第三專署新野縣初級中學校”,招收一、二、三年級各1班,共132人。校長喬增銳,教導主任張鏡堂。因當時政局不穩,形成地方拉鋸戰,縣中停辦。
1949年5月,在南關國小招國中試驗班1班,學生53人,教師2人。1950年5月該班遷至乾明寺(今縣人民醫院處),同時將縣短期師範班併入。9月招一年級2班,共4班,139人。校長由縣長宋步祺兼任,副校長張鏡堂,教導主任白光恩,總務主任王團沙。所有教室、辦公室、宿舍均為寺內舊房舍。
1951年秋,招一年級2班,共5班292名學生,教職工15人。
1952年春與師範班分開。秋季招生4班,共178人。繼而在樊集鄉太山廟設立分校,分去4個班(因當時只批准新野一個國中)。1953年招5班新生,全校11班,共409人,教職工34人。校長由縣長王伯珍兼之。新蓋瓦房教室32間,新舊房舍118間,圖書3047冊,儀器85件,運動器材8種,學校占地面積26978平方米。
1954年全校15班,共592人。8月縣中分校改為“新野縣第二初級中學校”,本校定為“新野縣第一初級中學校”。1955年發展為17班,在校學生847人。開設課程有:語文、幾何、代數、物理、化學、歷史、地理、植物、體育、音樂、美術。升學考試只考語文、幾何、代數。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