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城市位於山東省南部,北依曲阜、南望滕州,東接臨沂,西連濟寧。春秋戰國時期為鄒國國都,同魯國並稱為“鄒魯聖地”,為文化興盛之地。鄒城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代表人物孟子的故里,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發祥之地”、“東方君子之國,鄒魯聖賢之鄉”的稱譽。秦朝始置鄒縣,三國時期屬魏國,明、清先後隸屬於濟寧府、兗州府,歷史悠久,聖賢輩出,文脈悠長。
據《鄒縣誌》載,鄒城原有“古鄒十八景”,今時過境遷,經歷滄桑巨變,“古鄒十八景”大多一併消失於歷史長河之中。今有本地好事者,閒暇之餘,足跡遍訪鄒城各地,考據鄒魯文化,切合鄒城轉型及發展“鄒東深呼吸”之契機,仿前人作“新鄒城十二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新鄒城十二景
- 地理位置:山東省鄒城市
- 氣候類型:大陸性季風氣候
- 開放時間:全天
- 景點級別:自然人文景觀
- 門票價格:無
景點來源,景點介紹,亞聖故里,嶧山儒風,鄒魯極頂,鴻山禪意,五寶幽翠,摩崖刻經,唐王水岸,藍陵故城,九山古村,雙鳧雄峙,明荒王陵,群峰爭秀,
景點來源
鄒魯天下名邑,毓聖興賢,舊傳有“古鄒十八景”曰:黌宮瑞石、禪塔祥雲、中庸精舍、亞聖名祠、 陽山曉日、溪湖夜月、池亭晚照、龍潭暮雨、嶧陽孤桐、鳧嶺老樹、勝地迴鑾、尼丘毓聖、三遷教子、一經傳家、東有西韋、西有東張、南有北莊、北有南宮。
惟“黌宮瑞石、禪塔祥雲似出於誕,故屏之”外(似為暴書台與重興塔兩處),其餘十六景色皆有賦詩。其中東有西韋、西有東張、南有北莊、北有南宮為四拗,四拗“其意蓋以居東反有西韋之稱,居西反有東張之目,北莊反在南,南宮反在北,故云然”,故實際景色為“古鄒十二景。”
今余歷時數載,徒步遍訪鄒魯各地,覽山川河嶽,觀鄒魯遺風,遂仿前人隨興列“新鄒城十二景”,並每景賦詩一首,分享遊覽之心得,以供好游者共賞。小子何知,才疏學淺,不通韻律,實業餘之作,望方家指點。
景點介紹
“新鄒城十二景”為:亞聖故里、嶧山儒風、鄒魯極頂、鴻山禪意、五寶幽翠、摩崖刻經、唐王水岸、藍陵故城、九山古村、雙鳧雄峙、明荒王陵、群峰爭秀。
亞聖故里
七雄爭霸禮樂廢,楊墨善言儒風微。鄒人重振仲尼志,退著七篇萬世垂。
嶧山儒風
仲尼東山觀小魯,子輿五華望古邾。秦皇刻銘魏武摧,孤桐老後大竹出。
鄒魯極頂
巍巍岠越入雲天,登臨極頂勢平緩。遙望東蒙連泰岱,坐觀鄒魯天地間。
鴻山禪意
山靜谷幽水自流,梵語鐘聲思無憂。古剎新顏碧嶂前,東鄒原野一望收。
五寶幽翠
白榆布蔭老藤盤,殘碑孤隱野道邊。閒臥山石聽流水,松濤颯颯風蕭然。
摩崖刻經
鐵山勢緩崗山雄,葛爐雙嶺對嶧峰。千年刻經真奇絕,磐石無言慰眾生。
唐王水岸
楊柳依依水自流,碧波漾漾荷含羞。小堤幾處聽蟬意,閒倚欄桿觀鳧游。
藍陵故城
人道康王居藍陵,漷水蜿蜒繞驛城。桑田滄海無覓處,桃花依舊故人情。
九山古村
曲巷石徑映蘚苔,閒撥柳弦老腔開。世代誠信傳家久,掃榻推門迎客來。
雙鳧雄峙
雙鳧比翼浩無邊,洪水退去立人煙。羲皇結網作八卦,呂公曾游至此間。
廟宇森立檐相拱,巨柏參天古殿前。遺恨琅軒終灰燼,柱礎孤零古碑殘。
明荒王陵
九龍盤亘邾魯間,白虎玄武朱雀前。魯王荒誕謚荒王,陵寢森森地宮寒。
群峰爭秀
鄒邑東南群峰秀,山石疊嶂草木蔥。日暮炊煙隨風起,牧群忽隱野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