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系以來沉降海岸與西部湖盆環境深鑽對比研究

《新近系以來沉降海岸與西部湖盆環境深鑽對比研究》是由中國地質調查局天津地質調查中心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楊吉龍、李紅、商志文、胡云壯、姜興鈺、肖國強、陳社明、胥勤勉、裴艷東、趙長榮、田立柱、陳永勝、李建芬、王福、施佩歆、李勇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近系以來沉降海岸與西部湖盆環境深鑽對比研究
  • 第一完成單位:中國地質調查局天津地質調查中心
  • 主要完成人:楊吉龍、李紅、商志文、胡云壯、姜興鈺、肖國強、陳社明、胥勤勉、裴艷東、趙長榮、田立柱、陳永勝、李建芬、王福、施佩歆、李勇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20180430
成果名稱
新近系以來沉降海岸與西部湖盆環境深鑽對比研究
第一完成單位
中國地質調查局天津地質調查中心
主要完成人
楊吉龍、李紅、商志文、胡云壯、姜興鈺、肖國強、陳社明、胥勤勉、裴艷東、趙長榮、田立柱、陳永勝、李建芬、王福、施佩歆、李勇
研究起始日期
2011-01-01
研究終止日期
2014-12-01
主題詞
渤海灣西岸、深鑽對比、沉積特徵、環境演化

成果摘要

本項目通過資料蒐集、岩石地層、磁性地層、氣候地層等研究工作,討論了渤海灣西岸的地層年代格架、沉積特徵、古氣候演變等。同時,開展了東西部同時代的環境變化對比研究,對其驅動因素進行了探討。主要取得以下成果:建立了渤海灣沿岸可靠的古地磁年代格架,重新厘定了渤海灣沿岸8.5Ma以來的地層層序;區域地貌環境與氣候環境共同作用於周邊的植被環境,在過去7.65Ma里區域沉降-堆積速率保持相對穩定,主要以濕地環境為主;依據G2、G3孔沉積物元素地球化學變化特徵,結合G2孔粘土礦物分布特徵,提出了1.54Ma前後黃河貫通進入華北平原的觀點;通過東西部典型地質剖面沉積速率與構造、氣候耦合關係的對比分析,認為6.43~8.35Ma、3.0~3.6Ma、0.7~1.2Ma之間的區域構造活動具有普遍性,其中,3.0~3.6Ma構造隆升規模應該是最大的,致使華北平原氣候變得更加乾冷,同時也加強了西部的乾旱化程度;濱海新區沉積物結構鬆散,為地面沉降提供了物質基礎,根據G2孔資料分析了各沉降層位未來的潛在沉降風險。,本項目通過資料蒐集、岩石地層、磁性地層、氣候地層等研究工作,討論了渤海灣西岸的地層年代格架、沉積特徵、古氣候演變等。同時,開展了東西部同時代的環境變化對比研究,對其驅動因素進行了探討。主要取得以下成果:建立了渤海灣沿岸可靠的古地磁年代格架,重新厘定了渤海灣沿岸8.5Ma以來的地層層序;區域地貌環境與氣候環境共同作用於周邊的植被環境,在過去7.65Ma里區域沉降-堆積速率保持相對穩定,主要以濕地環境為主;依據G2、G3孔沉積物元素地球化學變化特徵,結合G2孔粘土礦物分布特徵,提出了1.54Ma前後黃河貫通進入華北平原的觀點;通過東西部典型地質剖面沉積速率與構造、氣候耦合關係的對比分析,認為6.43~8.35Ma、3.0~3.6Ma、0.7~1.2Ma之間的區域構造活動具有普遍性,其中,3.0~3.6Ma構造隆升規模應該是最大的,致使華北平原氣候變得更加乾冷,同時也加強了西部的乾旱化程度;濱海新區沉積物結構鬆散,為地面沉降提供了物質基礎,根據G2孔資料分析了各沉降層位未來的潛在沉降風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