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診斷夜發性額葉癲癇異常GABA網路機制的1H-MRS定量研究

新診斷夜發性額葉癲癇異常GABA網路機制的1H-MRS定量研究

《新診斷夜發性額葉癲癇異常GABA網路機制的1H-MRS定量研究》是依託四川大學,由吳欣桐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診斷夜發性額葉癲癇異常GABA網路機制的1H-MRS定量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吳欣桐
  • 依託單位:四川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夜發性額葉癲癇(nocturnal frontal lobe epilepsy, NFLE)起源於額葉且與睡眠相關,臨床表現多樣,普通影像學技術難以發現異常,早期診斷困難。研究發現NFLE在額葉存在γ-氨基丁酸(GABA)網路代謝和功能的異常,但其起源及衍變的機制不清。我們的前期研究已經成功套用1H-MRS技術,在恆河猴癲癇模型的基礎上,定量檢測出丘腦區域GABA濃度的變化,並發現GABA濃度波動後持續性降低與其發展成為慢性癲癇相關,據此假設NFLE早期亦存在GABA網路代謝及功能異常,且與預後相關。因此,我們擬套用1H- MRS技術,動態跟蹤研究40例新診斷的NFLE患者腦區的GABA水平並進行定量測定,研究GABA網路與NFLE發生髮展的相關關係,探討NFLE中GABA網路異常發生及衍變特徵,深入對NFLE發生機制的認識,尋找早期分子影像學預警指標,為定量動態監測和調控治療提供理論依據

結題摘要

夜發性額葉癲癇(nocturnal frontal lobe epilepsy) 額葉區域,包括雙側前額葉背外側皮質中的各代謝產物進行了定量的分析。研究納入了38例夜發性額葉癲癇的患者,和32例對照正常人。採用 SVS的頻譜編輯,標準的1H-MRS掃描採用單體素點分辨波譜(PRESS)序列(TR/TE=2000ms/30ms,頻寬1200Hz)掃描序列。採集了NAA, Cho,Cr,Ins和定量的GABA 數據,使用LCModel(Version 6.3-1H)分析方法。所得原始數據導出為rda檔案,然後通過LCModel軟體進行後處理。研究發現癲癇患者同側DLPFC中的NAA顯著降低。與對照組比較,雙側的DLPFC區的Ins均有顯著降低。癲癇患者較正常對照,雙側DLPFC的GABA 均有降低,沒有統計學差異。在癲癇患者組內左右側對比,致癇灶同側DLPFC區的GABA較對側有所降低,同樣沒有統計學差異。夜發性額葉癲癇患者,由於癲癇的反覆發作,造成了腦內代謝改變,同時也影響到了病灶區以外的腦區。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