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遺址

新華遺址位於神木縣大保當鎮新華村西北約500米處的彭素圪瘩之上。1978年發現,占地約150畝,現為耕地使用,因受強辦風沙侵蝕,破壞相當嚴重,大量的陶片和一些遺蹟就裸露在地面上。

1996年、1999年為了配合國家重點工程— “陝京天然氣管道”及“神延鐵路”的建設。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和榆林地區文管會組成考古隊對遺址進行了發掘。總計揭露面積達4000餘平方米。發現房址20餘座,灰坑208個,陶窯6座,成人墓葬82座及13個小孩瓮棺葬,另外還發現1座擺滿玉器的祭祀坑。房址平面大多為圓形或圓角方形半地穴式結構,居住面多為自然踩踏面,個別有“白灰面”,房址地面上多留有燒火痕跡,有灶坑者少,門道基本朝南。

灰坑以圓形居多,個別灰坑底部經過處理,或有葬人的現象,成人墓葬大多集中在遺址西部,結構均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式,一般長2米,寬0.5米左右,大多為仰身直肢單人一次葬。兒童瓮棺葬基本分布在遺址東部,葬具以三足瓮、斝、大口尊、折肩罐、淺腹盆等兩兩套扣而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新華遺址
  • 出土地點:神木縣大保當鎮新華村
  • 館藏地點:神木縣大保當鎮新華村
  • 所屬年代:時代為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夏代
玉器祭祀平面略呈正方形,坑口長1.4米,寬0.5米,坑殘深0.12-0.22米,坑底部有序豎立排列著各種玉器30餘件,計有鋮、刀、圭、玦、鏟、斧等。這些玉器除個別有使用痕為實用器外,大部分為禮器,結合附近灰坑中發現有大部卜骨分析,“玉器坑”應是先民當時的祭祀場所。
兩次發掘出土了近千餘件器物以及大量極具特徵的卜骨。新華遺址陶器群的主要器形有三足鬲、瓮、斝、盉、罐、尊、甑、盆、豆、碗、杯等。紋飾以各種繩紋為主,其次是豎籃紋,另有附加堆紋、戳印紋、劃紋、方格紋等。生產工具中除磨製的小石斧、石錛、石刀外,還有石球和一定數量的細石器。
從遺址的各類遺蹟以及出土器物等綜合分析,時代為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夏代。新華遺址是陝西地區重要的古遺址之一,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為陝西地區考古文化的編年序列,本區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夏時期的考古文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1983年1月3日,神木縣人民政府公布該遺址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加以保護,成立了民眾文保小組,豎立了保護標誌,並劃定了保護範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