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新絕句:沙與沫》由兩部分組成,“沙與沫”、“開滿絕句的旅途”。“五蓮”是作者自創的“新絕句”詩歌,“不斷追問的旅程”是作者的詩體自傳。王桂林的詩,明亮、清澈、靈活、敏感,詩味濃郁,餘味悠久。讀此書,就是讀一個人內心裡的月光和流水,就是讀一個男人充滿危險與曲折的征途。
“新絕句”是作者自創的詩歌寫作形式,帶有探索的性質。“不斷追問的旅程”是作者的詩體自傳,其中也多角度地投射了中國的社會變革和某些歷史事件帶給人們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說是時代的縮影。
圖書目錄
自序:從自發到自覺 05
第一輯 沙與沫
1.那裡陰影 11
2.作證 12
3.分號 13
4.你在石頭內 14
5.眼窩裡的沙 15
6.黑暗中的花瓣 16
7.飛沫 17
8.鐘 18
9.渴 19
10.灰 20
11.留白 21
12.祭壇 22
13.詩句 23
14.和自己相遇 24
15.負擔 25
16.冰 26
17.大河 27
18.疼痛的收穫 28
19.此在 29
20.失去 30
21.醒著 31
22.在刺上 32
23.捧出 33
24.海的磨坊 34
25.肖像 35
26.永恆之物 36
27.茱萸 37
28.星光 38
29.陽光 39
30.葡萄藤 40
31.蚯蚓 41
32.詞語的祭壇 42
33.疼痛 43
34.焚燒 44
35.女祭司 45
36.王國 46
37.飛翔 47
38.擺渡 48
39.退潮 49
40.給紀伯倫 50
41.葬 51
42.三月 52
43.轉蓬 53
44.夠了 54
45.深谷 55
46.變白的頭髮 56
47.灰燼之歌 57
48.家園 58
49.黃昏 59
50.搖籃 60
51.琥珀 61
祭壇與搖籃 62
第二輯 開滿絕句的旅途
在火車上留影 67
擦肩而過的火車 68
尖銳的早晨 69
黑色的天空 70
黃昏後的山巒 71
我寫的和想說的 72
擁擠的公墓 73
被拒絕的魚 74
田園即景 75
濕地上的水鳥 76
海堤左邊的水窪 77
四月的槐花 78
一 張 臉 79
第三輯 五蓮
春天 83
石頭 84
早晨 85
一個人 86
凝神 87
距離 88
鏡子 89
大海 90
激情 91
海星星 92
濤聲 93
詩 94
赤裸 95
死後 96
相會 97
海 98
蛇 99
杜鵑 100
蓮花 101
第四輯 不斷追問的旅程
激流不能為倒影造像 105
不斷追問的旅程(1962-2012) 107
它們仍將會留在鏡中 158
後記:關於“新絕句”的一點想法 160
作者簡介
王桂林,當代詩人。作品散見《人民文學》、《詩刊》、《詩神》、《北方文學》、《山東文學》等刊物。出版過《草葉上的海》、《變幻的河水》、《黑暗中的花瓣》、《內省與遠騖》、《以一棵矮小的松樹的方式》、《序曲:被語詞攥緊的風雪》、《不斷追問的旅程》等詩集和《自己的池塘》隨筆集。現為山東省東營市文聯專業作家,作協副主席,並從事文化傳播與出版策劃經營。
後記
關於“新絕句”的一點想法
今年我寫出的51節《沙與沫》,每節四行,單節成篇,我稱之為“新絕句”。
“
新格律詩”的提法早已有之,但“新絕句”這種叫法近幾年才有人這樣用。早在八年前,我坐在從濟南去往西部的火車上,隨著火車有節奏的行進聲,就開始嘗試這種形式的寫作。當時我一路寫出了13首,並曾單獨作為一輯印在了我的一本小冊子裡,題目就叫做《開滿絕句的旅途》。
“絕句”又叫“絕詩”,或者“截句”“斷句”,其實都是短截的意思。但我國的絕句自兩漢發軔,至唐鼎盛,卻有著嚴格的格律和形式。即使是那些平仄較為自由,押韻也不太講究的絕句,每行字數和個別重要字的平仄、押韻也有著嚴格的約束,所以才有絕律、古絕、五言、七言之說。
但是我所寫的這些四行體,除了行數上與律絕、古絕相同外,連每行的字數都不一樣,韻腳也隨性為之,更談不上平仄和粘對,作為新詩,自然和古時的絕句沒有太大關係。
我之所以稱其為“新絕句”,除了行數上的限制和適當對仗與用韻外,其實我是還有另外的意思的。
新詩從20世紀20年代自胡適、康白情發起實驗,到郭沫若、冰心、徐志摩初步成型,經過艾青、馮至,朦朧派、第三代、知識分子寫作和民間寫作,發展至今,已經走過了90多年的路程。90多年,中國新詩從古典詩詞中鳳凰涅槃,脫胎換骨,經過了無數的破壞與重塑,朦朧與晴朗,傳統與先鋒,打倒與PASS,新格律與口語,甚至下半身與垃圾派,其中有對傳統的承繼、捍衛與發揚,也有對傳統的徹底拋棄。對此,我絲毫也不感到難過,因為這是歷史的必然。況且在這期間,在新詩發展的每一個重要階段,都產生了那么多光輝閃耀的優秀詩人,在中國當代詩歌史上留下了那么多既有思想深度,又有文本價值的優秀詩篇。
在新詩發展的旅途中,尤其是最近這些年,中華民族偉大的詩歌傳統中的許多優秀品質被一些詩人丟失了,特別是語詞的意味和結體上的品質。且不說那些惡搞和戲謔詩歌的偽詩人,因為他們本來和詩歌沒有什麼關係。就是那些有一定成就且有望進入優秀詩人之列的詩歌寫作者,也有不少人加入到胡寫、起鬨和不負責任的隊伍中去,這就不能不令人憤懣甚至感到悲哀了。
無論就詩的內容,還是形式,我並不反對任何有意識的實驗。任何一門藝術樣式,和科學一樣,都是經過無數次的探索和實驗,才獲得有價值的成果。無論這中間多少次被否定,產生過多少沒有任何意義的垃圾,這實驗都值得尊敬。或者換一種說法,正是那些沒有價值和意義的實驗,我們才獲得了真正的價值和意義。但是,詩歌歸根到底是一門嚴肅的藝術。英國藝術評論家克萊夫·貝爾早在20世紀初就早已提出,“藝術是有意味的形式”。那么,即使是實驗性詩歌寫作,也要有所依憑,有所約束,遵循藝術規律,所實驗所創造的也應該而且必須應該是:一種“有意味的形式”!
我不能說我現在拿出的“新絕句”就是一種有意味的形式,我也知道就詩而言,其意味還遠遠不夠;或者換言之,我在有意識地追求這種有意味的形式,或者有意識地使這種形式具有意味;我也不能說我現在拿出的這種形式就是一種有價值的形式,我也知道這種形式產生了很多限制,誰局限於一種形式誰就會困死在這個形式的牢籠里。因為詩歌的形式多種多樣,形式必須也永遠必須服務和服從於內容。
我只是想說,詩歌,既然是一門藝術,除了精神上的追求和擔當外,表現上也一定要有所要求,有所限制。人生活在限制之中,詩歌也一樣。
作者 2012年4月8日
序言
自序:從自發到自覺
這個集子其實可以叫做《短歌集》,因為收在這個集子裡的,除了51節新寫的《沙與沫》,還有1998年寫的19節《五蓮》和2004年寫的13節《開滿絕句的旅途》。這三組詩雖然在三個不同的時期分別在不同的地點集中完成,但都是以短句寫成,每一組的各節之間也都有相同的氣質和呼吸。其中《沙與沫》和《開滿絕句的旅途》每節4行,《五蓮》每節5行。
《沙與沫》和《開滿絕句的旅途》我稱之為“新絕句”。關於“新絕句”的稱謂和想法我在文後有短文專門敘述,讀者可以從這篇短文中窺見我如此寫作的初衷和目的,在這裡不再多說。
我自己認為,我是一個感性多於理性的寫作者。我的其他所有詩歌基本上也都是感性和激情的產物。但這三組詩,卻是由感性發起而最終靠理性完成的。而且每一組詩從第一節開始,我就給自己的本次寫作確定了一個基本的形式基調,直到最後完成這組詩,都遵循最初確定的這個形式基調。
毋庸諱言,這是一個從自發寫作到自覺寫作的過程。
從激情寫作到理性寫作,並在某一個時期達到一種自覺,對詩而言,未必是一種幸運,但對我而言,卻覺得是一個進步。
因為我一直認為,詩是激情的產物。所有詩歌都源於激情,源於靈感。沒有激情和靈感,便沒有詩歌。很少有人能夠幸運地遭逢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激情洶湧而至而又靈感源源不斷。而現實的人生又哪裡有那么多的激情和靈感呢?
如果照此推想,一個以詩歌為主要寫作對象的詩人在人生的大部分時間裡便肯定無所作為。事實上我在最初寫作詩歌的許多年月里,也確實曾經為此而深深地苦惱過。但是,我通過寫作上述形式的詩歌,我知道我的這個想法錯了。並認識到,詩歌寫作也是一種艱苦的勞動,只要辛勤耕耘老天也會眷顧。這正如我的一個朋友所說,激情和靈感雖然構成詩歌寫作的一種支撐,但不能僅限於此或依賴於此。持續練習的作用更大。而在這個持續的過程中,激情與靈感的火花可以在練習和鍛造的過程中擦出來。這個“擦”字很有意思,也很準確,它在我最近的《沙與沫》寫作中得到了進一步的落實和印證。
眾所周知,詩歌是一門偉大的藝術。她不但是一門關乎靈魂的學問,更是一門高超的手藝。一個詩人,除了在道德和情操上對自己要有更高的要求和修為,更重要的,還要刻苦地學習和持續地自我訓練,不斷掌握這門偉大藝術的新的技術和手段。使自己不但能夠憑藉神賜的靈感之光完成激情的詩篇,而且還能夠——或者必須能夠——憑藉技術進入自覺的詩歌寫作。
我認為,這是一個優秀詩人必須具備的品質。同時我也知道,我距離這種品質還很遠。但我願通過持續的練習不斷地去接近它。
是為序。
作者 2012年4月7日
名人推薦
王桂林善於在物我如一的心靈獨白中透露出人與自然的和諧,袒示出生命的純淨和從容。不論是展示靜態的美,或是捕捉感覺的一瞬,都能將真情乃至生命用詩化的語言融入蒼茫自然。
——李小雨
作為黃河的兒子,作為一個詩人,他的靈魂沒有停滯在這片鹽鹼灘上,他心中有一隻飛翔的鷹。這淒婉的靈魂的歌唱升起在這片土地上,並飛翔著尋找靈魂中最真摯的聲音。
——林莽
王桂林的詩,則以一種清新的抒情風格見長,晶瑩,透明,它不僅屬於作者個人,也喚起了人們對這片土地的痴情和愛。
——王家新
我認定王桂林的詩更多的是屬於感覺的,情緒的。閱讀他的詩,我們同樣會隨著經歷一次生命的體驗過程。那一個個生命意象,猶如緩緩轉動的三稜鏡,在不同的角度下閃動著不同的光彩,幻象,照耀你生命的每一個隱秘之處。
——孫基林
讀王桂林的詩歌,最大的感受就是他在寫作內容上的取捨異乎於一般的詩人。他的語言和表達方式,簡單,直接。他抓住生活中平凡的事物,並藉此企及了生活的核心。他的詩歌在不動聲色之間既總結了生活的點滴經驗又開啟了生活的新經驗。
——普珉 岩鷹
作者在詩中所透露出的去照亮生活的渴望,和他所展示出來的被照亮的生活,那種沉靜地躲在暗處的火焰,哀感婉艷,新人耳目。在這些詩中,從頭至尾都跳動著微溫的火苗,而且其語境的妥帖完美已足以使人只看到火苗,而不再看到柴薪與灰燼。那種靈魂的隱痛和喜悅標誌出了作者詩意性格的純粹和成熟。
——韋錦
他的詩像眼睛一樣明亮、清澈、靈活、敏感,他目擊的事物與心靈息息相關,他謙卑、羞怯,外界的微小響動都可能成為他內心的雷暴。正是由於他把來自詩歌的低語所喚起的深刻的恐懼和不安收藏在內心,而在“世界的大事”面前他才能夠保持無動於衷甚至視而不見,他無所畏懼地成為生活的強者——“微小”的詩歌給了他飽經風霜的心靈,而他用智力和身體去征服了那些“大事”。
——《萬松浦詩旅——中國當代詩展》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