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什庫勒火山群

新疆阿什庫勒火山群

新疆阿什庫勒火山群位於新疆于田縣南部約120千米處,青藏高原西北邊緣崑崙山阿什庫勒盆地東南部,火山岩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是中國海拔最高的活動火山區之一。盆地內部由阿什庫勒,烏魯庫勒與沙格斯庫勒三個鹹水湖分割,映襯出輪廓清晰的阿什庫勒火山群。

新疆阿什庫勒火山群於1951年噴發,2008年阿什庫勒盆地南側發生7.1級地震,2014年東側的硝爾庫勒發生7.3級地震。新疆阿什庫勒火山群位於藏北火山岩帶的西崑侖山中,從上新世到全新世均有火山活動,火山活動同樣具多期性特點。新疆阿什庫勒火山群的大部分熔岩流和火山錐為第四紀火山活動產物,阿什山1951年據報導發生過火山噴發,是青藏高原最新的火山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疆阿什庫勒火山群
  • 地理位置:崑崙山阿什庫勒盆地東南部
  • 主峰:大黑山火山
  • 海拔:5090 m
  • 主要岩石:粗安岩,為鉀玄岩系列
  • 平均海拔:4600m
形成演變,位置境域,地理環境,地質,地貌,水文,主要火山,綜述,大黑山火山,阿什火山,烏魯克火山,椅子山火山,耗牛山火山,迷宮山火山,月牙山火山,馬蹄山火山,東山熔岩台地,西山熔岩台地,火山活動,活動歷史,火山特點,火山災害,熔岩流災害,火山濺落堆積物,火山空降堆積物,科學研究,

形成演變

青藏高原北部邊界主要由康西瓦斷裂及阿爾金斷裂構成,康西瓦斷裂是青藏板塊與塔里木板塊的分界斷裂,阿爾金斷裂除西南段也是兩個板塊的界線。阿什庫勒火山群位於阿爾金斷裂與康西瓦斷裂弧形交匯處。弧形構造是中崑崙山區內第一級構造,是青藏板塊與塔里木板塊擠壓應力集中區域。阿什庫勒盆地的形成是由於阿爾金走滑斷裂在轉向彎曲部位,局部拉張形成的斷陷盆地。新疆阿什庫勒盆地位於三大斷裂帶交會處,區域地質構造位置特殊,地質活動劇烈。這裡形成了阿什庫勒火山群,其中有中國為數不多的活火山。

位置境域

新疆阿什庫勒火山群位於新疆于田縣南部約120千米處,青藏高原西北邊緣崑崙山阿什庫勒盆地東南部。
新疆阿什庫勒火山群
阿什庫勒盆地及火山位置

地理環境

地質

新疆阿什庫勒火山群,火山岩剖面清晰,岩性分布範圍廣,包含有基性的玄武岩、中性的粗安岩以及酸性的流紋岩。
新疆阿什庫勒火山群
阿新疆什庫勒火山群地質簡圖
新疆阿什庫勒火山群火山岩TAS圖分類表明主要為粗安岩,為鉀玄岩系列,還有少量的玄武粗安岩和粗面岩。岩漿混合作用過渡類型的玄武粗安岩—粗面安山岩很多,而岩漿結晶分異作用形成的粗面岩相對較少。岩石類型由玄武粗安岩、粗面安山岩到粗面岩的變化特徵,反映了深部岩漿演化,從岩石學角度揭示了阿什庫勒火山群活動具有多期性特徵。

地貌

新疆阿什庫勒火山群主要由火山錐體、火山熔岩台地、熔岩谷組成。新疆阿什庫勒火山群大部分火山錐保存完好,火山岩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形成坑狀的熔岩溢出口,有的邊緣發育有火口相的濺落堆積物,其中氂牛山峽谷北側台地上的熔岩溢出口最為典型,西山和東山熔岩台地未見火山錐體,亦有可能為溢流式噴發。
新疆阿什火山火口深48米。火口底部無積水,近似一個圓形平台,直徑20米。火口南側缺口與北側最高處高差約為26米。缺口底部長20米,上部長80米。本次科考在北側火口沿發現多個噴氣孔,推測可能是1951年噴發遺留的產物。由於本區風成黃土發育,有些火山地貌被風成黃土覆蓋。新疆阿什庫勒火山群的熔岩流北到阿什庫勒湖邊,南到盆地山脈的山腳分布面積廣泛,形成熔岩湖和脹裂脊等地貌。從錐體地貌上看,阿什火山至少存在3個噴發階段:早期造錐階段,基本奠定了阿什火山錐體,表面為黑色和紅褐色火山渣、岩屑的混合堆積,在地貌上主要表現為坡度相對平緩;晚期的濺落堆積,形成了火口附近的階梯狀紅褐色濺落堆積物,內壁坡度陡峭;末期噴氣孔形成階段。
裂隙—中心式在本區多見,主要為鏈珠狀的小火山,噴發方式為斯通博利式,分布在烏魯克湖北側湖濱、烏魯克山向北流動的熔岩流上,以及氂牛山北側熔岩流上,火山岩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

水文

新疆阿什庫勒火山群盆地內部由阿什庫勒,烏魯庫勒與沙格斯庫勒三個鹹水湖分割,映襯出輪廓清晰的阿什庫勒火山群。

主要火山

綜述

新疆阿什庫勒火山群火山主要有大黑山、阿什山、烏魯克山、椅子山、氂牛山、迷宮山、月牙山、馬蹄山,東山、西山,隱山,高台山峽谷火山。氂牛山北峽谷的熔岩溢出口以及數以十記的小火山渣錐。本區火山機構類型總體為中心式噴發和裂隙—中心式噴發。

大黑山火山

大黑山火山位於盆地的中北部,前人測定的K—Ar年齡為0.5Ma和0.6Ma。大黑山是阿什庫勒地區最大最高的火山,東南側火口沿為本區最高峰,海拔約5090米,火山錐體形態依稀尚存,錐體外側發育羊尾巴沖溝。大黑山存在多期噴發,導致錐體被切開,錐體地貌支離破碎,形成多處缺口。在大黑山北側火口沿可見直徑長達1米的火山彈,南側缺口發育火山集塊岩,這些現象反映了大黑山火山曾經有過強爆破式噴發,它的爆發規模要遠遠大於區內其他火山。本區大黑山熔岩流分布面積廣泛,北到盆地山脈邊緣,洪積扇覆蓋於熔岩流上,南到阿什庫勒湖邊。總體來看,大黑山火山的噴發方式主要以溢流式和爆破式為主。

阿什火山

阿什火山位於阿什庫勒南部,趙銘鈺、劉嘉麒等認為阿什火山就是1951年報導噴發過的火山。火山錐體保存基本完好,外表面無沖溝發育,火口北高南低,南側有一缺口。阿什火山火口深48米。火口底部無積水,近似一個圓形平台,直徑20米。火口南側缺口與北側最高處高差約為26米。缺口底部長20米,上部長80米。在北側火口沿發現多個噴氣孔,推測可能是1951年噴發遺留的產物。由於本區風成黃土發育,有些火山地貌被風成黃土覆蓋。阿什火山的熔岩流北到阿什庫勒湖邊,南到盆地山脈的山腳,分布面積廣泛,形成熔岩湖和脹裂脊等地貌。從錐體地貌上看,阿什火山至少存在3個噴發階段:早期造錐階段,基本奠定了阿什火出錐體,表面為黑色和紅褐色火山渣、岩屑的混合堆積,在地貌上主要表現為坡度相對平緩。晚期的濺落堆積,形成了火口附近的階梯狀紅褐色濺落堆積物,內壁坡度陡哨,末期噴氣孔形成階段。

烏魯克火山

烏魯克火山位於烏魯克湖的東北800米處,前人測定的K—Ar年齡為0.2Ma。烏魯克火山錐體形態基本保存完好,錐體外側發育羊尾巴沖溝。火口近似圓形,直徑約220米,火口北高南低,在南側有一缺口,與最高處的高差30米。從錐體地貌上看,烏魯克火山至少存在3個噴發階段:早期造錐階段,基本奠定了烏魯克火山錐體形態,表面為黑色和紅褐色火山渣、岩屑的混合堆積,在地貌上主要表現為坡度相對平緩,沖溝發育;晚期的濺落堆積,形成了火口附近紅褐色濺落堆積物,火口內壁坡面平滑,與阿什火山內壁陡哨明顯不同,反映了經過較長時間風化改造;末期熔岩流溢出階段,火口南側缺口壁上有黑色緻密熔岩,部分表面玻璃質化,流動構造特徵明顯。烏魯克熔岩流向西南流人烏魯克庫勒,向北與阿什火山熔岩流相遇。

椅子山火山

椅子山位於烏魯克庫勒西側山脈的半山坡上,前人測定的K—Ar年齡為0.58Ma。椅子山火山錐體呈箍箕狀,火口邊緣內側EW長150米,SN長約210米,在NE方向有一缺口,缺口處發育一套熔岩舌,遙感影像清晰。椅子山火口內側塔塌嚴重,熔岩餅等濺落堆積物發育,很少見火山渣。椅子山火山位於半山腰,這與本區大部分火山的位置不相同,很可能受到本區斷裂的控制。

耗牛山火山

耗牛山位於月牙山東北約720米處,活動時代不清楚。火山錐體EW長約410米,SN長約310米。耗牛山火山口風化強烈,火口呈蝶狀,地形平坦。錐體堆積物主要為黑色和紅褐色濺落堆積物。耗牛山熔岩流主要向北流動,繞過山脈後向西流動。

迷宮山火山

迷宮山火山位於烏魯克火山東側500米處,前人測定的K—Ar年齡為0.44Ma。迷宮山火山錐體與椅子山相似,火口東高西低,在西側發育較大的缺口,缺口寬130米,有熔岩流流出,南側發育一個小缺口。迷宮山火山口邊緣主要堆積是紅褐色熔岩餅等,南側內壁琦塌嚴重。迷宮山熔岩流主要向北流動,少量向西南流出。

月牙山火山

月牙山位於烏魯克火山東北約3千米處,前人測定的K—Ar測年0.31Ma。月牙山錐體火口沿SN長約70米,EW長90米。火山口剝蝕作用較強,火山口邊緣已經被剝蝕平坦。錐體北側有一缺口,晚期熔岩流溢出。月牙山大部分熔岩流被洪積扇所覆蓋。

馬蹄山火山

馬蹄山位於盆地東北側,火山機構大部分被洪積扇掩埋,出露的主要為錐體上部,火口內沿EW長約360米,N長約350米。前人測定的馬蹄山K—Ar年齡為1.63Ma。馬蹄山火山口北高南低,最高海拔4778米,南側缺口海拔4752米,整個火山錐相對高度在10—30米之間。在錐體東北側火口沿上,寄生一小火口。馬蹄山南側缺口處有一天然形成的火山剖面,整個剖面大致分為3層,底部為2米厚的黑色、紅褐色岩漿團塊;中部為1米厚的火山渣層,氣孔發育;上部為黑色、紅褐色岩漿團塊。整個底層剖面反映了火山爆發強度由弱變強再變弱的一個噴發過程。

東山熔岩台地

東山位於盆地的東側,野外調查中未發現火口,地貌上主要表現為波狀起伏的熔岩台地地貌,熔岩隴發育,前人測定的K—Ar年齡為0.52Ma。有熔岩通道形成的塌陷谷(衛星影像清楚),北高南低,海拔在4640—4680米之間,分布面積約為6千米。“阿克白”河穿越了東山熔岩台地,野外實地測量熔岩台地厚度約37米左右。地表與西山類似,表面風化嚴重,發育黑色熔岩碎屑顆粒,有氣孔,粒徑一般在1~5厘米。東山熔岩台地的發育表明東山火山噴發主要以溢流式為主。

西山熔岩台地

西山位於盆地的西北側,距離最近的大黑山為18千米,海拔在4969~4996米之間,前人測定的K—Ar年齡為2.8Ma。野外調查中未發現火口,地貌上主要表現為熔岩台地,北高南低,地面平坦,分布面積約0.3千米,南側厚度約20米。表面風化嚴重,發育黑色熔岩碎屑顆粒,有氣孔,粒徑一般在1—5厘米,個別達20厘米。西山熔岩台地的發育表明西山火山噴發主要以溢流式為主。
阿什庫勒盆地火山錐體和熔岩台地參數表
火山名稱
錐體和熔岩台參數
錐體底或熔岩台地東西長度(米)
錐體底或熔岩南北長度(米)
火口東西長長度(米)
火口南北長長度(米)
火口深度長度(米)
阿什山
650米
530米
140米
170米
48米
大黑山
1100米
1240米
510米
440米
-
烏魯克山
680米
570米
220米
210米
30米
椅子山
350米
300米
150米
210米
-
迷宮山
500米
490米
310米
190米
44米
月牙山
230米
210米
90米
70米
-
氂牛山
410米
310米
190米
100米
-
馬蹄山
580米
530米
360米
350米
-
東山熔岩台地
3130米
3230米
-
-
-
西山熔岩台地
560米
750米
-
-
-

火山活動

活動歷史

劉嘉麒根據K—Ar測年數據、火山地貌以及記載數據,初步劃分為上新世西山幕、早更新世馬蹄山幕、早期黑龍山幕、中期月牙山幕、晚期烏魯克幕和全新世阿什火山六期。趙波和許建東(2012)根據玄武岩與沉積地層的疊置關係、火山結構組成、形貌特徵以及火山產物的風化程度等,結合第四紀地貌學,用Ar—Ar法定年,將研究區內第四紀火山活動劃分為西山期、馬蹄山期、大黑山期、烏魯克山期、阿什山早期和阿什山晚期。

火山特點

單一火山基本為中心式噴發,中心式噴發可分為兩種:一種噴發具有斯通博利式和夏威夷式噴發的特點,主要有大黑山、阿什山、烏魯克山、椅子山、氂牛山、迷宮山、月牙山和馬蹄山等,另一種噴發為夏威夷式噴發。

火山災害

阿什庫勒火山群火山災害主要包括爆破式火山作用形成的火山碎屑物,溢流式火山作用形成的熔岩流以及火山地震、衝擊波和火山氣體等。熔岩流是阿什庫勒火山群最重要的火山災害。

熔岩流災害

熔岩流能到達的地方,都是高危險地區,因為高溫熾熱的熔岩流幾乎對所有生物極其建築物造成毀滅性災害,全新世以往的熔岩流,由於受地形制約,基本沿斜坡和低洼溝谷呈扇狀、帶狀展布。據火山作用特點和火山周圍的地形情況,熔岩流災害區主要在盆地的東南部,是熔岩流災害的主要危險區。

火山濺落堆積物

以本區最大火山大黑山火山為例,如果再次發生火山爆發,可能的規模大致和以前相近,火山碎屑濺落堆積物,火口半徑約250米,錐體底部半徑為600米,從火口向外約600米範圍內,是高度危險區,該區域主要是火山彈、熔岩餅、圍岩碎塊及粗粒級火山渣墜落堆積區。

火山空降堆積物

馬蹄山火山是本區唯一一個發現空降堆積物的火山,馬蹄山火口半徑約180米。噴發柱高度、持續時間、風向和風速決定空降堆積物的災害範圍,鑒於野外地質調查結果,大顆粒火山渣影響範圍在火口附近,也就是說馬蹄山錐體附近是高危險區(由於被覆蓋,未給具體距離),而細顆粒的火山灰受順風影響,可能超出阿什庫勒盆地。

科學研究

火山災害研究工作中最為重要的是區分出不同火山產物的噴發機制與噴發過程,通過對已有火山作用過程的研究,探討未來可能發生的火山災害類型與規模,進而制定出可供政府決策者與公眾參考的減災方案與措施。阿什庫勒盆地是無人區,最近的村莊為普魯村,距離阿什庫勒盆地北側邊緣硫磺達坂約32千米。火山濺落災害和熔岩流災害局限於盆地內,可以說對人們生命財產以及建築物的危險很小。但隨著現在自駕旅遊的興起,突然的噴發會對自駕火山區的人造成危害。火山空降物災害主要受風向影響,如果發生南風,可能對盆地北側的普魯村造成危害。由於在無人區建立固定台站費錢費力,鑒於此,可在阿什庫勒盆地建立無人流動監測台站,不僅可以對火山活動進行預測,又可以對地震活動進行監測。
稀土總量(∑REE)、輕稀土(∑LREE)及重稀土(∑HREE)的變化範圍分別為687.96—1012.11、629.60—944.61、52.96—67.50,稀土元素總量含量很高。(Ce/Yb)N平均值為39.43,將其與OIB稀土元素對比,發現LREE含量明顯高於OIB,HREE與OIB持平,這說明呈高度分餾的輕稀土富集型分配模式。δEu變化範圍為0.59—0.74,表明岩漿源區及岩漿向地殼運移過程中發生了較大的長石分離結晶,δCe變化範圍為1.03—1.27,呈輕微的正異常。
火山岩的稀土曲線具有極好的整合性和一致性,表明它們具有統一的岩漿來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