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林業科學院

新疆林業科學院成立於1955年, 2004年8月國家林業局批准為中國林科院新疆分院。改革開放以來,我院與國內外林業界進行了廣泛交流,共承擔國家和地方各類科研項目200餘項,取得各項科研成果142項,獲獎項目79項。新疆林業科學院由森林生態、造林治沙、經濟林、園林綠化四個研究所及新疆林業科技信息中心、林業生物技術測試中心、精河造林治沙試驗站、瑪納斯、阿克蘇佳木試驗站、國家林業局天山森林生態站及天池試驗研究中心組成。研究領域涉及治沙造林、經濟林、防護林、森林保護利用、遺傳育種、病蟲害防治、園林綠化等20多個專業學科。承擔國家綜合生態系統管理信息中心任務,具有全疆最大的森林病蟲、植物標本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疆林業科學院
  • 成立於:1955年
  • 隸屬:國家林業局
  • 單位性質:公益性科研事業單位 
  • 科技人員:239人
  • 地址:烏魯木齊市安居南路191號
資質,主要科研成果,

資質

目前已取得了國家發改委、建設部批准的工程諮詢、工程設計、城市園林綠化、農林行業(營造林)、市政公用行業(風景園林)和林業調查規劃設計、農業節水灌溉工程專業承包等多項資質。

主要科研成果

1)核桃集約栽培最佳化模式的研究
2)新疆經濟樹木組織培養及工廠化育苗技術研究 3)沙漠綠洲邊緣滴灌節水造林配套技術 4)雲杉雪霉病、雲杉雪枯病的防治研究
新疆林科院是一個多學科、綜合性的林業科研院所。始建於1955年,2004年8月被國家林業局批准為中林業科學院新疆分院,下設森林生態研究所、造林治沙研究所、經濟林研究所、園林綠化研究所。設有情報、測試、信息、天池試驗研究4箇中心,有扎木台和瑪納斯2個林業科研中試基地,建立了天山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站。
研究領域涉及治沙造林,經濟林、防護林、森林保護利用、遺傳育種、病蟲害防治、園林綠化等20餘個專業學科,承擔國家綜合生態系統管理信息中心任務,具有全疆最大的森林病蟲、植物標本庫。現有職工227人,專業技術人員179人,其中研究員6人、提高待遇高級工程師1人、副研究員13人、高級工程師44人、中級職稱57人;其中博士3人、在讀博士3人、碩士12人;研究生學歷15人、大學本科95人。
十一五期間,新疆林科院承擔從國家到地方各級科研項目144項,其中承擔國家項目15項(科研項目12項、推廣項目3項);承擔部門項目(國家林業局等)項目46項(其中科研項目28、推廣項目18項);承擔地方項目(科技廳、林業廳、農辦等)83項(其中研究項目42項、推廣項目41項)。2006年實現了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零”的突破,共承擔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兩個課題,2007年承擔了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4個課題,兩個專題,並且承擔了自治區十一五重大科技專項1個課題,專題2項。2008年首次承擔了國家973計畫項目,與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合作,共同開展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畫《二氧化碳植物吸收減排的基礎研究》課題研究,為新疆林業又快又好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十五期間我院取得各項研究成果18項,有10個研究成果獲自治區科技獎,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6項,優秀獎2項。研究成果《“新疆楊、俄羅斯楊”楊樹快繁技術體系的研究及在新疆北部的套用》獲自治區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渭乾河灌區生態農業系統的研究與示範》獲自治區二等獎、《核桃集約栽培最佳化模式的研究》、《銀白楊和新疆楊雜交無性系的選育》等成果獲自治區三等獎。
十一五期間,由我院主持完成通過驗收鑑定的項目41項,其中7項研究成果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二、三等獎。研究成果《沙漠化發生規律及其綜合防治模式研究》獲國家二等獎、《環塔里木盆地特色果樹主要病蟲害防控技術集成與示範》獲自治區二等獎、《密葉楊×胡楊人工雜交的選育研究》、《榛子優良品種的引育及栽培技術研究》等5項成果獲自治區三等獎。
十一五期間,自主研發培育了17個新品種,包括蘋果新富1號、早富1號,密胡楊1號、密胡楊2號,核桃新溫724、新溫915、新溫917,加工型高酸海棠紅星1號,西域紅葉李,杏李恐龍蛋、味帝、味厚,榛子新榛1號、新榛2號、新榛3號、新榛4號(審定),霍城大棗(認定),經自治區良種評審委員會審(認)定為自治區林木優良品種。
獲得了3項國家著作權局頒發的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證書:《土地退化評價軟體》、《綜合生態系統管理信息系統》、《綜合生態系統影像管理系統》。
十一五期間,發表科技論文309篇。
單位組織機構代碼:45760224-7
單位法人:楊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