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新疆大學的歷史專業設定始於20世紀30年代的新疆學院時期。
20世紀50—70年代至21世紀初,歷史專業分別隸屬於新疆大學的史地系、政史系、歷史系和人文學院歷史與民族學系。
1978年,新疆大學歷史系開始招收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的碩士研究生。
1982年,獲得中國近現代史碩士學位授予權。
1982年,獲得中國地方史(後改為專門史)碩士學位授予權。
1997年,獲得歷史文獻學碩士學位授予權。
1998年,獲得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
2000年,獲批成立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西北少數民族研究中心。
2002年,獲得民族學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
2009年,獲得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
2011年,獲批成立的自治區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研究基地。
2020年4月24日,歷史學院(西北少數民族研究中心)由新疆大學人文學院歷史與民族學系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西北少數民族研究中心”合併組成。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據2022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2個本科專業:歷史學、民族學。
師資力量
據2022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教職工41人,在編人員35人,返聘教授3人,聘用人員3人。專任教師30人,男17人,女13人,其中博士學歷20人,博導3人,碩導16人。正高級職稱9人(含返聘教授),副高級職稱6人。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骨幹:郝新鴻
國家“西部之光”訪問學者:巴圖
學科建設
據2022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擁有一級學科碩士點2個。
一級學科碩士點:中國史、民族學
教學建設
截至2021年6月,近三年,學院學生獲國家級競賽獎13項,省部級獎13項,獲大學生創新項目6項,參與課題研究45人次。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據2022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擁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國家級高端智庫培育基地1個,自治區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組建了3個研究所,分別為中國歷史研究所、西北邊疆研究所、民族宗教研究所。
國家級高端智庫培育基地:新疆歷史文化研究中心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西北少數民族研究中心
自治區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截至2021年6月,五年來,學院共立項3項國家社科重大或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2項國家社科基金專項重點科研項目,17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5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點項目,共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98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4項,有8項研究報告被政府部門職能單位採納;出版著作24部,發表學術論文110餘篇。
文化傳統
據2022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曾開展“開學第一課逐夢前行共起航”主題團日活動、大學生團體心理輔導主題班會、暑期學術交流暨研究生學術交流月系列學術活動等。
現任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