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環境
學校占地面積54532平方米,建築面積20297平方米,綠化面積 4960平方米,校園布局合理,教育教學設施較為齊全,有普通教室、實驗室、音樂室、美術室、計算機室、圖書室等專用教室和輔助用房,配有校園廣播系統、校園網路系統、校園安防系統等現代化教育設備。目前,學校設有新河國小、塘下校區、肖家橋校區、下林校區共4個校區,共有89個教學班,學生4023人,教職工179人,專任教師172人,其中具有中學高級職稱2人,中級職稱81人,中高級職稱比例48.25%;專任教師具有專科及以上學校人數為164人,比例為95.3%;市級骨幹教師有21名。
獲得榮譽
學校秉承優良的教學傳統,逐步形成了“嚴謹、求實、開拓、創新”的校風,“敬業、務實、求精、奉獻”的校風,“博學、多思、活潑、向上”的學風,繼續堅持“質量立校、科研興校、特色強校”的方針,提出了“以人為本、質量為魂、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學生個性發展鮮明、教師專業發展程度較高,學校辦學業績突出。近年來,學校榮獲浙江省百年名校100強學校、浙江省示範國小、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動示範基地(全國共20家)、全國勞動(勞動技術)教育先進學校、全國青少年讀書教育活動先進集體、全國網路實驗學校、中央教科所國小語文素質教育實驗基地、教育部“十五”規劃課題實驗研究先進集體、全國西部地區教育顧問先進單位、浙江省教育科研先進集體、浙江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浙江省青少年科普工作先進集體、浙江省模範職工之家、浙江省衛生先進單位等多項省、地、市榮譽。
學校在2011-2013學年被評為溫嶺市依法辦學、自主發展五星級品質化學校。2014年9月獲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辦學理念
特色創名校,文化潤老校。在新時期改革大潮中,學校既繼承了龍山的傳統辦學特色,又堅持科研興校的發展原則,以實施素質教育,培養跨世紀人才為目標,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辦學之路。
(一)龍山科苑:一道靚麗的景
學校結合教育發展趨勢,立足校本實情,建立了學校紅領巾生物基地,以課題實施為驅動,歷時十餘年,堅持開展生物科技啟蒙教育,揚起了學校科技教育的風帆,驅動了素質教育的實施。學校榮獲全國首批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動示範基地、全國勞動技術(勞動)教育先進學校、台州市科普基地稱號,科技教育實施經驗在學校承辦的長三角(十六省市)教育盛會上隆重推廣。
在生物科技教育經驗的指導和成果的激勵下,以生物科技探究為核心積極創建龍山科苑,不斷拓展科技教育面,逐步走向了科技教育綜合化,實施了生物科技探究、小製作、信息技術、航模活動、趣味數學等校本培育項目。“龍山科苑”的實施,已成為學校實施素質教育一道靚麗的風景。
(二)龍山體苑:一支永恆的歌
學校的體育工作,有著優良的傳統和卓越的成績。是浙江省首批體育特色學校,浙江省體育傳統項目(桌球)學校等,是奧運冠軍呂林、全國青年桌球賽冠軍陳治平的母校。近幾年來,學校多名桌球小隊員在省、地、市各級比賽中摘金奪銀,彰顯風采。為了更好地傳承學校的傳統體育項目,學校開設了田徑、桌球、羽毛球、籃球、跆拳道、棋類等體育校本培育項目,並組織召開學校運動會及級段性的體育項目比賽。
(三)龍山文苑:一首靈動的詩
數百年書院文化的傳承賦予學校深厚的文化底蘊,為了實現“文化潤校”的思想,培育學校的文化味、書香味,學校新建了市內一流的圖書室,功能齊全,布置文雅,營造了濃濃的書香氛圍。學校在師生中大力倡揚“讀好書、好讀書、書讀好”的風尚,以閱讀為支撐創建龍山文苑,開設了說話訓練、閱讀習作、故事會、小小主持人等校本培育項目,並組織開展閱讀日和閱讀節活動,學生閱讀興趣濃,閱讀能力強,閱讀習慣好,習作發表多,學校成為浙江省語言文字規範化學校。
(四)龍山藝苑:一朵美麗的花
學校開設了兒童畫、色彩、素描、腰鼓、軍鼓、硬筆書法、毛筆書法、十字繡、小提琴、舞蹈、聲樂、刻紙、英語樂園等校本藝術培訓項目。學校積極整合社會資源,聘請周邊社區熱心孩子教育且富有較高專業技能的人士來校擔任相應藝術科目的輔導師,為孩子提供相對專業的輔導,提高孩子的藝術素養。為營造學校的藝術氛圍,展示學生的藝術風采,學校每年五月份都定為“文化藝術節”,展示各類校本項目培訓的成果。
(五)龍山心苑:一股純淨的水
為了培養當下的學生具有美好的心靈,良好的習慣,為了營造和風細雨,潤物無聲的教育氛圍,為了擺脫功利意識的束縛,克服重智輕德的質量評價傾向,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校在2005年開始提出實施“陽光工程”,打造龍山心苑,倡導以陽光特有的溫暖、健康、燦爛、奉獻、美好等蘊意為象徵,探索實施陽光課間、陽光假日、陽光行動、陽光心語、陽光班隊、陽光展示、陽光心理、陽光家教系列活動,培養身心健康、情感積極、習慣良好、人品正直、心靈美好的陽光式少年。“龍山心苑”搭起了學生享受快樂、體驗成長、完善自我的“陽光地帶”,構築學校教育責任化、實效化、系列化的“工程理念”,撐起學生健康成長的一片蔚藍之地,其經驗與成績在全市德育工作現場會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