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樓村村民委員會,2007年廢止的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樓村村民委員會
- 廢止年份:2007年
- 設立年份:1983年
- 所在區域:安徽省
- 性質:地名
- 羅馬字母拼寫:Xīnlóu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新樓村村民委員會,2007年廢止的地名。
新樓村村民委員會,2007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因其為村委會駐地,又因境內有村莊鮑家新樓,該村莊建立時間較晚,又因該村莊原有一座樓房,故得名。歷史沿革原為新樓大隊,屬谷貝公社;1983年大隊改村,為新樓村,屬谷貝鄉;19...
劉新樓村村民委員會,以其駐地村莊名稱而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該村莊劉姓居民建了一座新樓,得名劉新樓,又因村委會駐地於此,故名劉新樓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建國初期時屬龍潭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飛躍公社,1961年公社和大隊均劃小,屬龍潭公社,1969年撤區並社時屬龍潭公社,1972年恢復區委建制分設...
樓山村村民委員會是2005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其為村委會駐地,且以村北古樓山,取首字得名,故得名樓山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58年長溪大隊屬燈塔人民公社金渡管理區;1961年長溪大隊屬金渡人民公社;1976年由長溪大隊析置樓山大隊,隸屬不變;1984年體制改革,樓山村屬金渡鄉;1992年樓山村隨金渡鄉併入...
樓溪村村民委員會,2015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此地一大溪,彎彎曲曲,方言稱“樓”故而得名樓溪,發源於黃岩獅子口,一支發源新建糠壠里,流經樓溪、大沙、岔頭鄉凡溪等地,於凡溪注入沅水,全長23.5千米,故而得名。歷史沿革 1949年解放初期時歸劃為新建鄉樓溪大隊;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為蔣家人民公社...
樓前村村民委員會,1984年設立的地名。歷史沿革 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化,成立文家市公社(群力公社),下設七個大隊,大隊下設生產隊,樓前屬躍進大隊管轄;1961年將文家市公社析為文家市、岩前、山棗、中和四個公社,下設生產大隊,樓前生產大隊屬文家市公社管轄;1984年改生產大隊為村,設村民委員會,樓前生產...
樓坊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村委會轄祝樓坊,負責全村日常事務管理,故名。歷史沿革 1961年人民公社化,為白沙公社樓坊大隊;1983年公社改鄉,為白沙鄉樓坊村;2004年區劃調整,白沙鄉併入五溝鎮,為五溝鎮樓坊村;2007年並村調整,白沙村與樓坊村合併,為新的白沙村,樓坊村消失。
樓壇村村民委員會,2004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解放初期稱樓壇行政村,後一直沿用,故名樓壇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建國初期建樓壇行政村,屬第六區;1952年建樓壇鄉,屬胡家區;1956年併入樓基鄉,屬揚溪區;1958年,屬揚溪公社樓基管理區;1961年建宅坦大隊,屬石門公社;1981年改稱樓壇大隊;1983年因...
高樓村民委員會 高樓村民委員會是2006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該村委會駐地位於高樓莊,故而得名。歷史沿革 解放初期,1949年3月屬於姜寨區;1958年10月撤銷鄉鎮屬姜寨人民公社;1961年9月恢復區建制屬姜寨區廟岔人民公社;1983年4月撤銷人民公社屬姜寨區;1992年3月撒區並鄉屬於廟岔鎮;2006年8月村級區劃調 ...
樓台村村民委員會,2008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其為村委會駐地,又因境內有柏樓台自然村,柏姓建有樓,故得名。歷史沿革 1950年屬小甸鄉;1958年為樓台大隊,屬小甸公社;1960年為樓台大隊,屬瓦埠公社;1961年為樓台大隊,屬小甸公社;1983年改為小甸鄉,樓台村屬之;1984年小甸鄉改為小甸鎮,樓台村屬之...
樓至村村民委員會是1984年由江陰縣人民政府定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轄區內有樓至庵而得名。歷史沿革 民國初年與普照村同為峭岐鄉3保轄地,民國23年(1934)屬西岐鄉,1950年為西岐鄉新建村,1957年為青陽鄉第11高級社,1958年為青陽公社樓至大隊,1968年改名為新農大隊,1981年因縣內有大隊名相重而恢復原名,...
西樓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村委會轄西王樓,負責全村日常事務管理工作,故名。 歷史沿革 1958年人民公社化,為尤溝公社西樓大隊;1983年公社改鄉,為尤溝鄉西樓村;1992年撤鄉並鎮,為孫疃鎮西樓村;後拆分東樓村與西樓村;2007年並村調整,東樓村與西樓村合併,為新的王樓村至今,原...
樓灣村村民委員會,以其管轄區域內村莊名稱而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其為村委會駐地,且境內有樓灣莊,故得名樓灣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建國初期時屬劉集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高峰公社,1961年公社和大隊均劃小,屬劉集公社,1969年撤區並社時屬邵崗公社,1972年恢復區委建制分設區,屬邵崗公社,1983年...
樓西村村民委員會,1956年為和平高級農業社,1958年為樓西大隊,1983年樓西村,2003年由樓西村、蒼坊村、銅鑼村合併為蒼坊社區,樓西村於2003年而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富家灣(原名付家灣)樓閣西邊。歷史沿革 1956年為和平高級農業合作社,1958年為樓西大隊,1983年為樓西村,2003年併入蒼坊社區。
樓園村村民委員會,以其管轄區域內村莊名稱而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其為村委會駐地,且境內有樓園村,境內有趙家樓命名,故得名。歷史沿革 建國初期時屬俞林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八一公社;1961年公社和大隊均劃小,屬俞林公社;1969年撤區並社時屬宋店公社;1972年恢復區委建制分設區,屬俞林公社;...
樓陳村民委員會 樓陳村民委員會,2007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村委會駐地為樓陳莊,故而得名。因莊中居民主要為陳姓,莊中有樓,故名樓陳莊。歷史沿革 1958年建立樓陳大隊,1983年體改更名為樓陳村委會,1992年石橋西村委會併入,2007年併入申湖村委會。
樓子村民委員會是湖北省的地名,以域內居民點樓子溝名和機構職能綜合而命名。地名含義 “樓子”指域內居民點樓子溝。“村民委員會”指基層民眾自治組織。歷史沿革 清朝屬石管鋪。民國初期承襲清制屬石管鋪。民國三十年(1941年)屬中和鄉。1949年5月屬荷花鄉。1950年3月為樓子自然村,屬苟家埡行政村。1955年...
張樓村民委員會,因該村民委員會位於張樓,所以稱為張樓村民委員會。1984年設立,2006年被廢止。地名含義 根據該村姓氏和地理位置取名張家樓,簡稱張樓。因該村民委員會位於張樓,主要負責該村的村務工作,故命名張樓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49年屬樂亭一區;1958年為城關人民公社張樓大隊;1961年為苑莊公社張樓...
前樓村村民委員會,1947年設立,2003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是依據《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設立的村民委員會進行村民自治的管理範圍,是基層民眾自治單位。歷史沿革 1947年10月至1955年,屬他山區第十區。1956年至1958年,屬牌樓區他山鄉。1958年10月至1961年屬西柳公社上夾河管理區。1961年4月為劃歸感王公社。1983...
常樓村村民委員會 常樓村村民委員會是2012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村民委員會駐地在常樓,故名常樓村委會。歷史沿革 1983年屬龍山鎮,凡橋鄉,2008年屬於閘北鎮,2012年合併至凡橋社區。
東樓村村民委員會 東樓村村民委員會是2007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此處原有棟樓,且村委會駐地於此,故得名東樓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原為東樓大隊,屬三覺公社;1969年屬長青公社;1972年恢復三覺公社建制,屬之;1983年公社改鄉,為三覺鄉,東樓村屬之;1984年屬三覺鎮;2007年6月併入橋灣村。
長樓村村民委員會是2002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以長漊港得名。歷史沿革 清代屬雲間鄉九保七圖、八圖;民國期間隸亭林區胥浦鄉、三涇鄉,解放前夕是朱行鄉五保;1950年隸亭林區朱行、胥浦鄉;1956年分屬明星、建設農業社;1958年合併稱衛星大隊;1980年12月改名長漊大隊;1984年改鄉村建制後成立長樓村村民委員會...
樓塘村村民委員會,2005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其為村委會駐地,又因境內原有樓房池塘,故得名。歷史沿革 1958年屬郭河公社;1961年青龍公社成立時,樓塘大隊屬之;1982年青龍公社改稱三塘公社,屬之;1984年體制改革,公社改鄉,大隊改村,樓塘村屬三塘鄉;1992年樓塘村隨三塘鄉併入郭河鄉;2000年郭河鄉改為...
房樓村民委員會是2006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村委會駐地位於房樓莊而得名。歷史沿革 解放初期,1949年3月屬於於老莊大區;1958年10月撤銷鄉鎮,屬於邢塘公社,名為房樓大隊;1983年4月撤銷人民公社屬於齊莊鄉,時稱齊莊行政村、大李行政村和房樓行政村;1986年6月更名為齊莊村民委員會;1992年3月撤區並鄉...
江樓村村民委員會是1984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此地江姓始居,原有土炮樓,又因村委會駐地於此,故得名江樓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49年廢除保甲制度,改為自然村莊,屬青崗區練鋪鄉;1956年改為江樓初級農業社,屬練鋪高級農業社;1958年建江樓大隊,屬三和人民公社;1961年屬練鋪人民公社;1966年屬解放...
雙樓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其為村委會駐地,舊時,村里建有兩座瞭望土樓,故得名雙樓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解放初分屬肥西縣山南區沈店鄉、龍門鄉、六合鄉;1958年9月成立光明公社上圩大隊;後上圩大隊析置蓮花大隊;1961年光明公社析置金牛公社,1969年金牛、紅橋兩公社合併又稱光明公社...
乾樓村民委員會 乾樓村民委員會是1961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該村民委員會轄內有乾樓自然村,故名。歷史沿革 1961年成立小公社時,正式取名為:乾樓人民公社。乾樓公社所在地的大隊為乾樓大隊,1984年鄉村民委員會建制後改為乾樓村民委員會,屬甫田鄉,直至2005年湖灘和乾樓合併止。
上樓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原跨塘鎮古稱“婁下鎮”,大躍進時期更改為上樓大隊,故稱之為“上樓”。歷史沿革 解放前至今屬跨塘鄉(鎮)。1959年4月為15大隊,1960年3月為“上樓大隊”,1969年8月編號為7大隊,1979年3月仍為“上樓大隊”。1983年8月改為“上樓村村民委員會”,2004年動遷...
樓天村民委員會,2003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駐地為樓天自然村,故名。歷史沿革 清朝乾隆八年前屬安福縣上西鄉第二十二都。清朝乾隆八年設蓮花廳,屬蓮花廳上西鄉。民國二年撤廳設縣,屬蓮花縣復禮鄉樓天村。1930年屬三區湖上鄉,1932年屬路口區湖上鄉,解放後屬二區湖上鄉,1956年屬湖上鄉樓天農業高級...
樓子底村村民委員會,該地名來源於地勢的地名。地名含義 據查,200多年前,該地依地勢高低而建成四座房屋,地勢最低層為一座樓子屋,專門用於唱戲,故而得名。歷史沿革 1949年解放初期時為樓子底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為樓子底大隊;1961年體制改革時為樓子底大隊;1984年撤社設鄉時為樓子底村委會;1995年...
平樓村民委員會是2006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村民委員會駐平樓莊,故名。歷史沿革 解放前屬於潁州府臨泉縣謝集區盧樓鄉,解放後盧樓鄉設此。1958年建人民公社,屬於關堂公社,1961年建平樓大隊和大張灣大隊,1979年建大張灣公社。1984年社改鄉,改稱平樓村和大張灣村。1992年撤區並鄉時設方集鎮,屬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