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界面科學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新材料界面科學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是由材料界面山西省重點實驗室、太原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太原理工大學-富士康材料研發中心和山西省新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整合而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材料界面科學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實驗室主任:許並社教授
  • 所屬單位:教育部
基本信息,歷史沿革,學科建設,科研成果,學術資源,實驗室概況,

基本信息

實驗室主任是許並社教授,副主任為梁偉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為葉恆強院士,工程技術委員會主任為郭台銘教授。

歷史沿革

2005年8月,實驗室批准立項建設;
2005年10月,實驗室建設計畫通過專家論證;
2008年1月,實驗室通過了教育部驗收,發展成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學科建設

實驗室依託太原理工大學材料加工工程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材料學學科(省重點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圍繞材料界面這一材料科學與工程中的重大基礎和關鍵問題,開展合作研究,促進學科交叉、融合,凝鍊研究方向。目前所涉及領域包含基礎理論研究和套用研究等不同層面,以實現科研成果的產業化、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為終極目標。

科研成果

實驗室的研究方向涉及新型半導體材料界面(表面)特性和物理特性的研究、納米功能協調材料中的界面/表面問題、納米化與增強增韌金屬材料的界面/表面問題、材料界面模擬計算。實驗室固定人員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有44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有29人。實驗室現擁有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人,山西省高等學校中青年拔尖創新人才1人,山西省高等學校青年學術帶頭人7人,山西省高等學校優秀創新團隊1個,山西省研究生優秀導師團隊1個,形成了一支專業結構互補、年齡結構合理的教學科研梯隊。2006年,在“211工程”“九五”和“十五”建設中,由實驗室骨幹力量承擔的“納米複合功能材料的合成與加工”子項目高質量通過了驗收。2007年5月11日,成功召開了實驗室首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與會專家認為,實驗室立足材料界面科學與工程,面向山西地方經濟建設,所制定的“十一五”建設與發展規劃具有前瞻性。2009年,“教育部創新團隊”申報成功;“抗菌纖維材料功能化過程的界面物理與化學研究”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學術資源

姓名
職稱
主要研究方向
教授,博士生導師
新型半導體材料和有機電致發光材料及其器件中的界面問題
教授,博士生導師
納米碳材料;納米碳材料光電特性;材料化學合成。
教授,博士生導師
納米晶塊體材料及材料的表面改性
教授,博士生導師
功能材料製備及表征
教授,博士生導師
納米材料的製備與表征;工程材料成分組織結構與性能最佳化;材料的腐蝕機理與防護;材料的失效與評價。
教授,博士生導師
材料的微觀組織結構表征及其分析測試技術;材料界面結構的設計、分析與性能預測;高溫及超高溫結構材料;輕合金強化。
教授,博士生導師
鈦合金表面離子滲鍍金屬;無氫離子滲碳滲氮;薄膜合成。
教授,博士生導師
異種材料的連線及界面物理性能;微電子機械系統(MEMS)封接材料及工藝;梯度功能複合結構材料製備及性能。
教授,博士生導師
計算材料科學;光子晶體設計與製備。
魏麗喬
教授,博士生導師
功能纖維;納米功能複合材料及加工;高分子材料工程。
教授,博士生導師
有色金屬雷射加工
教授,碩士生導師
材料加工工程
教授,碩士生導師
材料加工工程
教授,碩士生導師
材料物理與化學
教授,碩士生導師
光電功能材料

實驗室概況

實驗室占地面積3400m2,實驗室擁有目前世界先進水平的高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材料結構測試儀器和部分相關的製備分析設備,現有實驗室儀器設備原值4298萬元。
實驗室通過“973”計畫課題、國家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國家級項目的執行和“211工程”三期建設,最佳化已有的資源組合,更好地發揮實驗室、研究團隊和學科的整體優勢,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改善軟硬環境,營造寬鬆的研究氛圍,培養和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以進一步充實優勢項目的研究力量,在原創性基礎研究和創新技術轉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促使實驗室的整體水平再上一個新台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