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計準則(IFRS9)下的金融資產減值與估值

新會計準則(IFRS9)下的金融資產減值與估值

《新會計準則(IFRS9)下的金融資產減值與估值》是2018年中國商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卞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會計準則(IFRS9)下的金融資產減值與估值 
  • 作者:卞策
  • 出版社:中國商業出版社
  • ISBN:9787520802819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編輯推薦

  《新會計準則IFRS9下的金融資產減值與估值》的亮點在於橫跨財務會計和風險管理兩大領域,從不同的視角全面地梳理和介紹了金融資產減值與估值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
  值與估值是橫跨財務管理與風險管理兩大領域的重要工具;
  新會計準則(IFRS9)促進了風險語言與財會語言的統一和兼容;
  嘗試使用統一的視角認識金融資產的減值與估值。

內容簡介

  《新會計準則IFRS9下的金融資產減值與估值》主要介紹了新會計準則(IFRS9)下的金融資產減值與估值的基本理論、主要方法和核心問題,以及與此相關的財務會計、風險管理和金融經濟方面的基礎知識和理論,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對金融資產減值與估值進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介紹,並對一些具體問題和關鍵要點進行了深入分析。國際會計準則於2018年起正式實施,中國財政部要求國內相關機構在2021年之前分批施行。
  全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基礎理論,主要介紹與金融資產減值和估值相關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包括金融資產減值與估值的含義、目標、意義、套用,國際新會計準則的提出背景和主要內容,相關財務會計基礎知識,以及與減值估值(主要是估值)相關的金融經濟學經典理論。第二部分為金融資產減值,主要介紹國際新會計準則下減值計量的理念、要求和實務中的問題,以及新準則減值模型方法。第三部分為金融資產估值,主要介紹各類金融資產的估值定價模型,包括固定收益資產、股權類和基金類資產、金融衍生品等,其中金融衍生品囊括了金融市場和理論研究領域的主要品種,包括遠期、期貨、期權、互換、證券化資產、信用衍生品等。
  《新會計準則IFRS9下的金融資產減值與估值》的亮點在於橫跨財務會計和風險管理兩大領域,從不同的視角全面地梳理和介紹了金融資產減值與估值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該書即適合於從事金融財務管理或風險管理實務或研究工作的從業人員和專業人士,也適合對金融財會和風險管理感興趣的其他人員。無論讀者的專業背景如何,相信都可以從《新會計準則IFRS9下的金融資產減值與估值》中獲得不同的視角和新的認識。

作者簡介

  卞策,北京大學金融數學系碩士畢業,長期從事金融風險管理工作,特別是在信用風險方面經驗豐富,有多個領域的研究和工作經歷,包括商業銀行內部評級體系建設、壓力測試、金融資產減值、風險審查、風險分析報告、風險分類、經濟資本、行業研究、不良貸款管控等。曾牽頭負責商業銀行新會計準則(IFRS9)減值實施工作,對新準則及與之相關的風險管理和風險計量理論有深入的理解和認識。

目錄

引言
第1章 概論
1.1 金融資產減值與估值概述
1.1.1 金融資產減值的含義
1.1.2 金融資產估值的含義
1.1.3 減值與估值的聯繫與區別
1.2 目標和意義
1.3 主要套用
1.4 新會計準則下的新問題
1.4.1 新會計準則制定和出台的背景
1.4.2 金融資產會計政策的主要變化
1.4.3 金融資產計量政策的主要變化
1.4.4 新準則下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第2章 財會基礎知識
2.1 基本概念
2.1.1 財務會計報告
2.1.2 資產減值
2.1.3 公允價值
2.2 金融資產的會計分類與會計計量
2.3 新會計準則
2.3.1 金融工具分類
2.3.2 金融工具減值
2.3.3 套期會計
第3章 理論基礎
3.1 貨幣的時間價值
3.1.1 利息理論基礎
3.1.2 利息計算方法
3.1.3 基本的現金流分析(年金)
3.1.4 投資收益分析
3.2 均值一方差模型與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
3.2.1 現代資產組合理論概述
3.2.2 有效市場假設
3.2.3 均值一方差模型(Markowitz組合理論)
3.2.4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
3.3 套利定價模型(APT)
3.3.1 套利的公式化概念
3.3.2 套利定價的基本思路
3.3.3 套利定價模型
3.3.4 套利定價模型因子選擇
3.3.5 APT和CAPM的比較
第4章 新會計準則下的減值計量
4.1 從會計邏輯到金融邏輯的轉變
4.1.1 已發生損失模型的內在邏輯
4.1.2 已發生損失模型的缺陷
4.1.3 預期信用損失模型的內在邏輯
4.1.4 風險語言(金融語言)與財會語言的統一和兼容
4.2 新準則減值計量的主要要求
4.2.1 信用質量判斷
4.2.2 預期信用損失計量
4.3 實務中的幾個問題
4.3.1 損失階段劃分
4.3.2 預期信用損失計量
4.3.3 特殊業務和特殊問題處理
第5章 減值計量模型
5.1 減值計量的一般模型
5.1.1 現金流折現模型(DCF)
5.1.2 遷徙模型(MM)
5.1.3 滾動率模型(DFM)
5.2 預期信用損失模型(ECL)
5.2.1 ECL模型整體方法論
5.2.2 Basel與IFRS9
5.2.3 違約機率計量
5.2.4 存續期違約機率計量
5.2.5 違約損失率計量
5.2.6 風險敞口計量
5.2.7 巨觀經濟模型
5.3 計量預期信用損失的簡化模型
5.3.1 損失率模型
5.3.2 滾動率模型
5.3.3 外部映射模型
第六章 固定收益證券的估值
6.1 固定收益證券簡述
6.1.1 固定收益證券的定義及種類
6.1.1 貨幣市場工具
6.1.2 票據
6.1.3 債券
6.1.4 固定收益衍生品
6.1.5 優先股
6.2 債券估值概述
6.2.1 確定現金流
6.2.2 確定收益率
6.2.3 計算債券價影價格
6.2.4 債券價格與收益率的關係
6.2.5 債券價值的影響因素
6.2.6 零息債券
6.2.7 應計利息、淨價與全價
6.3 利率期限結構
6.3.1 利率期限結構的形成和解釋
6.3.2 利率期限結構曲線的構造和估計
6.3.3 利率期限結構的連續化模型
6.3.4 利率期限結構反映的信息
6.4 債券風險
6.4.1 債券的信用風險
6.4.2 債券的市場風險
6.4.3 流動性風險
6.4.4 其他風險
6.5 凸性和久期
6.5.1 債券價值與利率
6.5.2 久期
6.5.3 凸性
6.6 利率曲線插值方法
6.6.1 Hermite模型
6.6.2 分段樣條擬合模型
6.6.3 貝葉斯模型
6.7 特殊債權類資產估值
6.7.1 回購和逆回購
6.7.2 可轉債
6.7.3 含權債
第七章 股權類和基金類資產估值
7.1 影響股權價值的因素
7.2 非上市普通股權評估
7.2.1 收益現值法
7.2.2 市場比較法
7.3 優先股估值
7.3.1 優先股基本介紹
7.3.2 優先股的估值方法
7.4 共同基金
7.4.1 共同基金簡介
7.4.2 共同基金的價值
第八章 衍生品估值
8.1 金融衍生品簡述
8.1.1 遠期
8.1.2 期貨
8.1.3 期權
8.1.4 互換(swap)
8.1.5 信用衍生品
8.2 遠期和期貨估值
8.2.1 遠期價格計算
8.2.2 遠期契約的估值與定價
8.2.3 期貨的估值與定價
8.2.4 幾類具體的遠期/期貨品種
8.3 期權估值
8.3.1 期權基礎知識
8.3.2 期權的基本性質
8.3.3 B-S公式
8.3.4 數值方法
8.3.5 幾類特殊期權品種估值
8.4 資產證券化和信用衍生品估值
8.4.1 信用衍生品概述
8.4.2 CDS估值
8.4.3 資產證券化產品估值
8.4.4 信用連線票據
8.5 互換
8.5.1 利率互換
8.5.2 外匯互換(掉期)
8.5.3 互換期權(Swaption)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