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選集:藏族卷

新時期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選集:藏族卷

佳作薈萃,群星璀璨。作為“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發展工程”的一部分,中國作家協會編輯出版了“新時期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選集”。這是對新時期我國少數民族文學成果的梳理和檢閱,是我國少數民族發展的大事,也是中國當代文壇的盛事。這套叢書編選了各個少數民族各類題材的代表性作品,集中展示了新時期我國少數民族文學繁榮發展的景象,也拓展和扮靚了中國當代文學的版圖。

基本介紹

  • 書名:新時期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選集:藏族卷
  •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 頁數:794頁
  • 開本:16
  • 定價:65.00
  • 作者:中國作家協會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6372053
  • 品牌:作家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新時期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選》是一個時期成果的展示,又是走向新征程的起點。對於這套叢書,我們堅持科學性、時代性和權威性的標準,懷著使之臻為典藏讀本的願望,進行了認真的組織、策劃、編輯和出版。廣大少數民族作家不辜負黨和國家的厚望與重託,牢記使命和宗旨,以自己的勤奮與才華創作出更多無愧於時代與人民的優秀作品。

圖書目錄

《新時期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選集·藏族卷上》目錄:
前言李佳俊
小說
吉祥的彩虹降邊嘉措
乞丐益希單增
美與醜益希卓瑪
三姊妹拉巴平措著李朝群譯
“呀呀呀”和他的女兒丹珠昂奔
依姆瓊瓊意西澤仁/81
竹笛,啜泣和夢色波/91
漫漫轉經路德吉措姆/96
小鎮軼事道吉堅贊/110
教育局長的人選問題尕藏才旦/117
自由人契米扎西達娃/131
無性別的神央珍/138
心曲達爾基/148
你在囈語,那不是歌謠通嘎/155
明天的天氣會比今天好扎西班典著耿予方譯/166
生命是在別處吉米平階/177
魯姆措次仁朗公著次仁羅布譯/188
希爾覺茸的雪曉鴻/201
風鈴·灰鴿·酥油燈扎西東珠/206
雪域,靈魂的世界阿寧·扎西東主著久美多傑譯/226
香巴拉的誘惑才旦/239
……
《新時期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選集·藏族卷下》

文摘

著作權頁:



吉祥的彩虹
降邊嘉措
一九五一年夏天,進藏部隊克服了各種艱難險阻,以無堅不摧之勢,迅速向拉薩挺進。如何使大部隊在大雪封山之前跨過怒江天險,成了當前最關鍵的問題。在這個形勢下,高志誠率領十幾名戰士來到扎青宗藏語,縣。建立兵站,為大部隊渡江做準備。
他們來到怒江邊,渡口上空無一人。高志誠和戰士們站在江邊的巨大岩石上瞭望,只見江兩岸怪石猙獰,巉岩兀立。洶湧的江水,像受驚的野馬嘶叫奔騰。兵站的同志們不約而同地同聲讚嘆,真是怒江天險,名不虛傳。
對岸,坐落在山腳下的喇嘛寺,鎏金的小頂蓋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在寺廟和村莊之間,有座用青石塊砌的高大建築,像一座城堡,也像一座監獄,那是宗政府。宗政府近旁,有所規模不大卻十分講究的兩層樓房院落。圍牆和樓房全是雪白色,看樣子是宗本宗本:即縣長。的住宅。在這三座突出的高大建築物四周,散亂而擁擠排列著一片片低矮的平頂土房和破爛帳篷。
高志誠想,馬上就要和那些高大建築物里的主人打交道了,他們是些什麼樣的人物呢?他們將對進藏大軍持什麼樣的態度呢?
時近黃昏,欲渡無船。高志誠和戰士們在河邊靠崖搭起了帳篷。
第二天中午,有兩隻牛皮船向江這邊劃來。他們上岸,見解放軍站在路上,馬上裝出一副笑臉,迎了過來。
這是宗政府秘書隆珠,奉宗本旺扎之命,率人前來迎接兵站同志。
高志誠面帶笑容,邁著穩重的步伐,向前走了兩步。隆珠趕緊跨上一大步,托著哈達的雙手微微向上一抬,頭和身子一起向下傾:“本布拉本布拉:即長官。辛苦了!我代表旺扎宗本前來歡迎貴軍。”
高志誠側過身子,從洛桑手裡拿過哈達,輕輕一抖,將一條嶄新的哈達托在雙手,向前一伸,搭在隆珠手,同時接過了隆珠的哈達,和藹地說:“謝謝宗本的好意。”
高志誠請隆珠到帳篷里坐。隆珠介紹了自己的身份以後,接著說:“聽說貴軍要到我們這個小縣城,我們上自宗本,下至僧俗百姓,都非常高興。沒有想到你們來得這么快,連住的地方也沒有準備好,讓你們露宿野外,真是抱歉,抱歉!”
高志誠客氣地說:“這沒有什麼,我們一路行軍,住慣了帳篷。隆珠拉拉:是表示尊稱的意思。,我們是不是現在就過江去見宗本?”

後記

“新時期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選集·藏族卷”收錄了改革開放以來在我國文壇上湧現出來的百餘位藏族作家的優秀作品。這些作品反映了新時期藏族文學發展的脈絡,是一個比較全面展示藏族作家隊伍基本狀況的選本,可以視為我國新時期藏族文學創作隊伍的一次大檢閱。
由於藏族分別居住在西藏、四川、青海、雲南和甘肅五個省區,在北京等地也散居了許多藏族作家。考慮到選本的全面性,在中國作協創聯部的大力支持下,以上幾家作協先期在成都召開了編選協調會,大致確定了選本標準、體例以及各自大致的規模,最後由西藏作協統籌。這項工作是一項較大的工程,得到了幾家作協以及所屬各地州作協的大力支持和協助。
考慮到選本的廣泛性,這次編選的大部分作品,尤其是文學成就較高的作家作品,沒有選通常意義的代表作,而是大多由作家自己推薦本人比較滿意的、篇幅不長的作品,最後由編輯委員會最後審定入選。由於篇幅的限制,在編選過程中,除了極個別的篇目,基本上都是省級刊物以上或個人作品集裡面發表的作品,作者的出生年齡也基本限定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選本里的藏文母語創作的許多譯本,是專門組織精幹隊伍新譯的,傳達了藏文母語創作特有的風格和韻味。
根據中國作家協會“新時期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選集”叢書編選出版方案的要求,我們在編選時儘可能做到全面公正,兼顧代表性和重點性、平衡性與整體性,努力全景式展示新時期藏族文學的輝煌成就。但是,由於這個選本的時間跨度大、覆蓋面廣,在編選的過程中難免會有盲區,留下遺珠之憾。如有疏漏之處,敬請作者和讀者海涵。
藏族卷編委會
2013年10月15日

序言

總序
展示與起點

丹增白庚勝

在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會議上,中國作家協會正式推出“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發展工程”。這項工程得到中宣部、財政部的大力支持,旨在按照黨的文藝政策及民族工作總方針,進一步加大對少數民族文學的政策支持和經費投入,從培養人才、鼓勵創作、加強譯介、資助出版和理論批評建設等方面採取切實有力的措施,提高少數民族文學創作質量,繁榮民族文學創作,從而推動社會主義文藝的大發展、大繁榮。
佳作薈萃,群星璀璨。作為“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發展工程”的一部分,我們編輯出版了“新時期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選集”。這是對新時期我國少數民族文學成果的梳理和檢閱,是我國少數民族發展的大事,也是中國當代文壇的盛事。這套叢書編選了各個少數民族各類題材的代表性作品,集中展示了新時期我國少數民族文學繁榮發展的景象,也拓展和扮靚了中國當代文學的版圖。
中華民族,是由我國56個民族組成的;中華文明,是由我國56個民族共同構建的;中國文學,是由我國56個民族共同創造的。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我國各民族翻身解放,社會面貌和精神面貌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作為共和國平等一員的55個少數民族,都以自己的方式投身於社會主義的國家建設。文學創作是參與文化建設的重要途徑和內容,因而促使各民族的文學也逐步走向發展、創新和繁榮。特別是新時期以來,我國多民族、多語種、多門類與多梯次的文學隊伍正在壯大。目前,55個少數民族在中國作家協會都有了自己的會員。他們有的是本民族的第一代作家,有的是本民族作家群的代表,有的在國內和國際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本次入選的作品,是1976年至2011年在國內公開出版發表的中短篇小說、散文、報告文學和短詩等門類的佳作。長篇小說、長篇詩歌和長篇報告文學則暫列存目,適時另行選編出版。
從語種上看,入選的作品有直接用漢語言文字創造的,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原創後譯成漢文的。由於歷史文化與生產生活的演變,我國少數民族有的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有的曾經有過但現在不再通用,有的有語言而沒有文字。文學的民族特點和民族風格是由多重元素構成的,如語言文字、題材、主題、族屬、審美心理、抒情方式、風俗畫、風景畫和哲學宗教理念等。所以,考查文學的民族性要綜合多重進行,避免片面性和單一性。從入選的用漢語文創作的作品來看,他們同樣表現了本民族的文化自覺,寫出了本民族“精神生活的花朵和果實”。“真正的民族性不在於描寫農婦的無袖長衣,而在具有民族精神”。還有很多生動具體事例都證明了運用漢語言創作的少數民族作家同樣可以創作出優秀的民族作品,同時表現出我們很多少數民族作家深厚的漢語言修養與傑出的才智。所以,提倡學好漢語言、用好漢語言也是提高文學藝術質量所需要的。我們這個多民族的國家需要一種通用的語言來便於相互之間的溝通,增進相互的理解。另一方面,一種語言就是一個博物館。民族語言文字蘊含著民族心理的密碼,承載著傳統文化特有的審美方式。它在抒情表意方面,有些地方是極其微妙而難以取代的,況且,我國邊遠的少數民族牧區、林區或農區廣大讀者客群,還是對本民族的語言文字最熟悉、最有親切感。所以,我們必須積極扶持民族語言的創作,發揮民族語言的優勢,推動民族語言的創作。《民族文學》增設蒙古、藏、維吾爾、哈薩克和朝鮮五種文字版本便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在一個國家,有不同語言文字的創作,在一個民族也有不同語種的創作,這種差異更易於張揚文學自由和審美的效能,激活新的審美感受和藝術張力,更容易形成各個類型的作家之間互相激發、互相補充、互相促進的局面,以保持我國文學發展繁榮持續性的活力,同時更好的保證眾多讀者多元性的審美需求。沒有差異,不會前進;沒有差異,不會多彩;不承認差異,不會有平等。膚淺的趨同論,是不科學的,是無益的。它的實質是單一論、終止論。這也是為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演進發展所驗證的道理。
從馬克思主義理論看來,每一個民族無論其大小,都有為此民族所有,為他民族所無的優秀特質。文學的根脈在本土,文學創作不能脫離精神母體。文學的原創性和民族性源遠流長,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傳承性。從當前直到久遠,必須重視文學的民族特點和民族風格。另一方面,既然大家都有優秀的方面,自然也應該有不如別人的地方,這就決定了民族性的鮮明和穩定是與民族的狹隘保守性相悖的命題。民族文化的自信與書寫、開掘與張揚,源於那些積極有價值的珍貴特質。這就要求每個民族的作家都能以寬闊的胸懷和開放的姿態,積極學習其他兄弟民族的優長之處,並敢於面對世界,積極進行共同交流,善於取長補短,反思追問,以民族的優秀傳統為依託,創作出具有時代高度和國家情懷,能體現人類共同追求的作品。我國新時期少數民族的優秀文學作品,都鮮明地體現著這樣的文學品格。很多優秀作家也有這方面深切的感受和體驗。
我國當代少數民族詩歌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各少數民族的詩人對本民族獨特的社會歷史的描繪,對獨特的心理素質和感情的表達,對源遠流長的民族民間詩歌形式的學習和創新,對珍貴詩歌藝術資源的借鑑和吸納,使當代少數民族詩歌呈現豐富多樣的風格與光彩。從詩歌的話語特徵上看,當代少數民族詩歌不同時期表現出不同的話語亮色。新時期以來,隨著改革開放,我國進入了全球文化的開放、衝撞和交流的時代。優秀的少數民族詩人們,繼承傳統,紮根本土,放開眼界吸納有益的藝術元素,趨利避害自由地馳騁在時代拓寬的藝術空間中。由於政治性不再是文學創作單一的標準,少數民族作家和詩人正放開更豐富的眼界,煥發更通達的靈性,使少數民族的文學作品彰顯出更天然的民族和地域特色。同時,隨著世界視野的拓展,諸多帶有人類性的藝術體驗和詩歌題旨也自然成了少數民族詩歌的書寫內容。除詩歌之外,我國少數民族其他題材的文學作品曾相對貧弱。由於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文化傳統、社會狀態和語言等方面的影響,除若干人口較多、語言文字成熟完整的民族外,很多少數民族曾經幾乎沒有小說等作品。建國後,隨著少數民族經濟、文化和教育的發展,隨著各民族之間廣泛通暢的交流與互動,少數民族小說創作隊伍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得到快速的發展。特別是新時期以來,我國少數民族小說創作從邊緣進入主流,成為中國文壇的亮麗風景,不僅有眾多的少數民族作家得過“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優秀兒童文學獎”、“五個一工程獎” 及“駿馬獎”,有些還獲得國際上的相關獎項,躋身於世界著名作家的行列。
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祖國的根本保證,是國家在世界崛起的應有姿態。在這方面,文學應該走在前面積極發揮歷史責任和主動精神。黨和國家歷來重視少數民族文學事業的發展,並在各方面給予了特殊的扶持。1981年周揚同志就曾說過:“民族文學的書,民間文學的書,要適當多出版一些,現在還是太少”,“要搞四個現代化,要建設社會主義的高度精神文明,文學藝術要發展,少數民族藝術也要發展”。特別是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會議上,劉雲山同志明確提出:“繁榮少數民族文學,發展少數民族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題中應有之義,是促進民族團結和諧、實現人民幸福生活的時代要求。”1991年,趙朴初老先生在看到一篇關於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的文章後,曾欣喜地賦詩一首:“出題能令億民思,九派群科念在茲,功德日增凝聚力,靈根長發萬年枝。”我們堅信,廣大少數民族作家不會辜負黨和國家的厚望與重託,將牢記使命和宗旨,以自己的勤奮與才華創作出更多無愧於時代與人民的優秀作品。
“新時期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選集”是一個時期成果的展示,又是走向新征程的起點。對於這套叢書,我們堅持科學性、時代性和權威性的標準,懷著使之臻為典藏讀本的願望,進行了認真的組織、策劃、編輯和出版。在此,謹向為此付出辛勞的各界朋友致以真誠的謝忱,並對我們的作者和譯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2013年11月12日

前言:
前 言

李佳俊


新時期以來,隨著中國社會轉型的推進以及思想解放運動的深入,文學領域和其他領域一樣,積極吸納新的文化元素,不斷豐富、創新文學創作理念與表現技巧,形成了文壇風格多樣的文學圖景。
作為中國少數民族文學重要組成部分的藏族文學創作的集體崛起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的。憑藉著深厚民族文學傳統的滋養以及廣闊的創作空間,藏族作家立足於藏地的社會現實,以其獨特的生命體驗與非凡的文學感悟,不斷探索文學敘事的可能性,創作了一大批生動表現藏民族思想情感、社會歷史與人文風尚的作品。這些優秀的文學作品,豐富了中國當代文學的內涵,極大地推動了藏族文學的蓬勃發展。可以說,真正意義上的當代藏族文學正是新時期得到豐富的。在這個時期,藏族作家們創作出大批生動、真實表現高原生活的小說、詩歌、散文和紀實文學,一些優秀之作讓全國乃至世界讀者嘆為觀止。這些作品為長期處於封閉狀態的青藏高原敞開了一扇明麗窗扉,展現出藏族人民建設新家園的壯麗畫卷,把古老的藏族文學推向一個前所未有的思想藝術高度。
當代藏族文學在新時期悄然崛起既是對民族傳統文化的合理繼承,又是文學創作方法、審美觀念的一場重大革命。藏族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個古老成員,在開發青藏高原、保衛祖國的漫長歷史進程中創造了極具地域和民族特色的燦爛文化,包括民間神話、史詩《格薩爾王傳》、《薩迦格言》、倉央嘉措詩歌、長篇小說《勛努達美》等,都屬於給後世極大影響的文學精品。但是,進入18世紀以後,在“政教合一”封建農奴制度的嚴酷統治下,沒有學校,沒有報刊,大部分藏區文學創作被壟斷在寺廟高層僧侶手中,成為給高僧大德、達官貴人樹碑立傳的工具,而遠離勞苦大眾生活及其情感的書寫也失去了文學作品應有的生機和活力。伴隨西藏和其他藏區相繼解放和民主改革的開展,一批漢族文藝家深入藏族地區開展文學活動,創作出諸如歌劇《草原之歌》、兒童文學《五彩路》、長篇小說《我們播種愛情》、敘事詩《大雪紛飛》等佳作,用通俗語言書寫平民大眾喜怒哀樂的文學故事,讓廣大讀者特別是藏族知識分子如痴如迷,真切感受到現實主義文學生氣勃勃的誘人魅力。許多新老詩人爭先仿效,擺脫宗教思想的束縛,更新文學觀念,面對現實生活,緊跟時代變革,滿腔熱情譜寫出歌頌民族團結、翻身農奴意氣風發建設新生活的最早華章,以藏族人民最熟悉的詩歌為載體開創了當代藏族文學的先河。
粉碎“四人幫”,一掃籠罩高原上空的陰霾,前輩藏族作家開創的藏族新文學創作進入全面發展的“黃金時代”,老作家煥發青春,青年作家相繼登台亮相,以長篇小說為代表的各類體裁文學作品相繼問世,文學新作的數量和藝術質量令全國文學界驚訝不已。評論家把新時期藏族文學比喻為高原地熱的一次文學“井噴”,是當之無愧的。一是湧現出數以百計的有才華的作家和詩人,據不完全統計,現在,每年在全國性文學期刊和省(自治區)、地市(自治州)文學刊物發表作品的作家都超過百人,真是汗牛充棟,碩果纍纍,蔚為壯觀。在西藏自治區和青海、四川、甘肅、雲南四省藏區,一個以藏族作家為主體的多民族創作隊伍已經形成。二是一改解放初期詩歌扮演主角的單一創作格局,向小說、散文、紀實文學、電影戲劇創作等文學體裁全面拓展,特別是小說創作得到迅猛發展,先後用藏、漢文出版的小說、詩歌、散文、紀實文學等長篇專著多達100多部,極大地擴張了文學作品表現現實生活的能量,贏得越來越廣泛的讀者。三是重視挖掘和發揮藏民族歷史文化和文學傳統優勢,將時代精神、高原生活和民族藝術特色熔於一爐,成為新時期作家的共識。一些藏族古典文學獨有的文學形式:亦詩亦文的“貝瑪體”小說,以藏文字母依次為句首的“噶協詩”、“半反體詩”、寓言小說,均在新時期母語創作中得到復興和發展。民族文化不再滿足於穿衣戴帽、節日習俗的表面書寫,而是把筆觸深入到人們內心深處,著力探索千百年的文化積澱給藏族思維方式、道德取捨、待人接物帶來的無所不在的影響,在古老文化與時代潮流的激烈碰撞中生動表現出不同年齡、性別、職業主人公走向新生活複雜而又艱辛的心路歷程,賦予新文學作品以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高原文學獨特的藝術魅力。四是以虛懷若谷的胸懷,學習、借鑑內地和外來文化的營養及其文學創作的成功經驗,實行“拿來主義”,為我所用,為當代藏族文學打開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新時期文學既繼承和深化了文學現實主義優良傳統,也不乏流行的現代主義、魔幻現實主義等前衛文學的斑斕色彩,呈現多元化的發展態勢。其題材得到廣泛開拓,鄉土文學散發出高原特有的芳香,既不一味排斥外來文化,也不依葫蘆畫瓢,而是以作家個人的生活體驗、審美情趣和創作靈感予以取捨,是藏族作家思想藝術日趨成熟和高度事業心的表現。這是民族的文學,也是開放的文學。
這裡講一個真實的故事:1980年,一名對華友好的法國作家應北京外事部門邀請訪問拉薩,要求會見一位有名望的西藏作家。陪同人員心領神會,作為我國唯一的藏族自治區,最好是一位藏族作家,而“名望”起碼的標誌應該是有一冊小說或詩歌專著問世。遺憾的是陪同人員跑遍拉薩文化出版單位,僅在創刊不久的《西藏文藝》(即《西藏文學》的前身)編輯部看到一部藏族青年的長篇小說初稿,經編輯部初審後尚處於緊張的修改階段,要付梓成書恐怕尚需一年時光。
試想那位外事官員今天再引領客人走訪我國任何藏區,一定會為當代藏族文學的繁榮興旺而自豪。彈指一揮間,有名望的作家不再鳳毛麟角,而是比比皆是,論個人著作也不是一本兩本,五本十本也不稀罕;論榮譽,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駿馬獎”、“五個一工程獎”等我國最高級別的文學大獎都有藏族作家得此殊榮,榮獲我國各省市自治區文學創作獎的藏族作家,更是不勝枚舉;論影響,許多作品成為內地書店的暢銷書,有的被翻譯成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傳遍海外,成為中外文學批評家經常品鑑的話題。青藏高原向世界敞開了大門,藏族作家以高度的民族自信和時代賦予的智慧,憑藉對高原歷史和現實的成功描繪及其別具一格的藝術風格從高原走向世界。
青藏高原,遙遠而又神秘。在外界千奇百怪的傳說中,常常給它披上一件荒涼、落後而且野蠻的衣衫。藏族人有口難言,一直盼望走出去展示家鄉無與倫比的壯麗、富饒和智慧。進入21世紀,以藏族文學作品為先鋒,藏族人千年夢想正在變為現實,堪稱藏族文學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場大變革、大飛躍,這也是世界文學史上的奇蹟。13世紀西歐掀起倡導科學和民主的文藝復興運動,開創現實主義藝術創作,從播種到收穫經歷了兩個多世紀漫長歲月。而藏族當代文學從稚嫩走向成熟,從高原走向世界,只用了三十多年。
細細剖析這場文學“井噴”或者說“奇蹟”的緣由,歸根結底,是三個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天時、地利、人和。占天時,1979年年底黨中央召開全國第四次文代會,鄧小平的《祝詞》狠批極“左”路線文化專制,極大激發了各民族文藝家的創作熱情。西藏自治區和青、川、甘、滇四省藏區相繼成立了文聯和作家協會,中國作協成立了少數民族文學創作委員會。從中央到地方,採取眾多措施,從辦刊、評論、評獎到舉辦讀書班、文學院,為發現和培養藏族作家做了艱苦細緻的工作,大批有知識的文學愛好者加入到作家隊伍中來。得地利,青藏地區雄渾的自然風光、古老的藏族文化、神秘的風情習俗、獨特的社會發展道路、日新月異的現代化建設,賦予藏族作家高遠的想像空間和抑制不住的創作激情。得人和,三十年間,西藏自治區和相鄰四省藏區文學界頻頻舉辦文學討論會、筆會,交流經驗,相互激勵,各藏區文聯、作協還組織作家到祖國內地乃至外國參觀訪問,增長見識,開闊視野,結交文友,既給作家提供了施展拳腳的舞台,也促進了作品視角藝術的變換、創新,更好地走向世界。
當代藏族作家是時代的幸運兒,正當風華正茂時節,天時地利人和三個因素同時光臨眷顧。一直以來,我們都有編選一本代表新時期以來藏族文學整體創作實績選本的想法,一方面能體現改革開放以來藏族文學整體的發展狀況,另一方面也為將來的文學史書寫留下最可靠的文學脈絡、評述參照。此次中國作協組織的“新時期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選集”叢書編選為我們提供了這個契機。
新時期藏族文學曾產生了許多的優秀作品。它們是當代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史的重要構成,也是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的重要內容。本著“二為”方向、“雙百”方針和“三貼近”原則,我們以歷史的、美學的原則為準繩,積極選取新時期以來藏族文學中經過實踐檢驗的,具有較高思想價值的,教育性與審美性一致的優秀作品以及那些勇於藝術探索,代表不同流派、不同風格的代表作品,以期給讀者提供不一樣的審美體驗。由於我們與讀者審美情趣的差異以及選本體量上的限制等因素,難免有掛一漏萬之誤。好在編選作品附有發表年代和出處,卷尾附有長篇著作存目,可以給讀者提供一個深入了解研究某一時代或某一位作家的路線圖。從某種程度上講,選本是我國新時期以來藏族文學發展的縮影,是當代藏族作家作品的薈萃,從中可以窺見新時期以來藏族文學的發展軌跡,了解當代藏族作家的文學觀念與創作風格的走向與變化,檢閱當代藏族作家的整體陣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