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實在主義倫理學是從新實在主義出發說明道德現象的倫理學理論。主要代表有英國摩爾羅素、美國培里、桑塔亞那等,新實在主義哲學理論以美國的最為系統和典嘲,其主要觀點和內容是:強調數學和邏輯的演繹方法及分析方法是唯一的科學方法,是哲學的方法論原則。哲學主要研究認識過程,研究認識主體和被認識事物之間的關係,不追究主體和客體的最終本性:主張被認知的對象具有實在性,即不依賴於我們的意識而獨立存在,何對象的本性既非物質的也非精神的,而是“中立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實在主義倫理學
- 歷史淵源:新實在主義
- 代表人物:摩爾羅素、培里、桑塔亞那等
- 主要觀點:強調數學和邏輯的演繹及分析方法
世界的最根本存在是“性實體”,斷言共相或本質的實在性,即共相或本質既獨立於個別事物又獨立意識而存在,自認這是柏拉圖式的實在意義觀念。反對反映論,主張“認識論上的一元論”,即“直接呈現論”和“內在獨立說”,認為特殊事物和共相處不是通過摹寫或映象被間接認識的,是對象直接進入人們的意識之中而被直接認識,故當事物被認知時,該事物及其觀念是同一的東兩,事物既不依賴於意識而獨立存在,又可直接進人心靈而為意識所內涵。新實在主義把真實的和虛幻的客體放到同等的地位,混淆了真理與錯誤的界線,未能對此作出正確的解答,也未能取得一致看法,最終導致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