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孤立主義

新孤立主義是由美國最早提出的。它指的是美國從1990年開始的孤立主義與全球主義的大辯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孤立主義
  • 提出:美國最早
  • 稱之:布坎南現象
  • 辯論時間 :1990年
在美國的對外關係史上,孤立主義和全球主義之間的辯論可以追溯到它的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立國之初,美國的主要目標是保衛自身的獨立和領土完整,同時在北美大陸拓展疆土,發展經濟。於是,“孤立狀態成為美國生存的條件”。1796年,華盛頓在擔任了兩屆美國總統後,決定不再連任。他在離任前,發表了著名的告別演說,告誡他的同胞不要捲入外國事務,避免與外界任何部分結成永久同盟。這就為後來美國在對外關係中占支配地位的孤立主義奠定了原則基礎。
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是美國“孤立主義的全盛期”,當時興起了“美國第一”的運動。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珍珠港事件發生,孤立主義才退出統治地位。
1945年二戰結束後,美國登上了世界霸主的地位,美國外交也走上了全球主義的道路。但是,長期孤立主義的傳統並未徹底消失。新孤立主義派的代表人物,當數曾任尼克森總統演撰稿人、後任里根總統對外聯絡主任、現任有線電視新聞網電視評論員的派屈克·布坎南。其中心思想是:美國便是一切,一切便是美國。在1992年的大選中,布坎南進一步打起孤立主義的旗號,反對向海外派兵,反對對外經濟援助,反對大量向美國移民,提倡貿易保護主義,強調凡事都要“優先考慮美國的利益”。美國輿論將其稱之為“布坎南現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