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時代大學生“中國夢”教育多維研究

新媒體時代大學生“中國夢”教育多維研究

《新媒體時代大學生“中國夢”教育多維研究》是蔣朝莉等編著的教育研究著作,於2015年10月首次出版。

該書主要研究如何在大學生中開展“中國夢”的宣傳教育,對大學思想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參考價值。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新媒體時代大學生“中國夢”教育多維研究
  • 創作年代:現代
  • 作者:蔣朝莉等
  • 類別:教育研究著作
  • 字數:20.1萬字
  • 首版時間:2015年10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主要思想,內容結構,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主要研究如何在大煮夜享學生中開展“中國夢”的宣傳教育,圍繞對大學生深入開展中國夢教育的主線,從時間和空間、內容和形式、載體方面思考占領信息傳播制高點,既能擴大中國夢的社會影響力,又能提升大學生實現中國夢與個人夢結合的意識,增強大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自覺投身於“中國夢”的偉大實只鍵殃謎踐中。

作品目錄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課題的研究意義
第二節課題研究現狀
第三節課題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四節本課題的創新點和難點
第二章“中國夢”和大學生“中國夢”的宣傳教育
第一節“中國夢”的提出、內涵和特徵
第二節大學生中國夢宣傳教育的目標和意義
第三節大學生中國夢宣傳教育現狀
第三章新媒體概述
第一節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新境況
第二節新媒體時代中國夢宣傳教育的載體維度
第四章新媒體對大學生中國夢宣傳教育的影響
第一節大學生使用新媒體現狀
第二節新媒體為中國夢宣傳教育帶來的新機遇
第三節新媒體為中國夢宣傳教育帶來的挑戰
第五章新媒體時代中國夢宣傳教育的時間和空間維度
第一節新媒體時代中國夢宣傳教育的時間維度
第二節新媒體時代中國夢宣傳教育空間維度
第六章新媒體時代中國夢宣傳教育的內容和形式維度
第一節新媒體時代中國夢宣傳教育的內容維度
第二節新媒體時代中國夢宣傳教育的形式維度
第七章新媒體時代兵請地蜜中國夢宣傳教育的發展與創新
第一節新媒體時代中國夢融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則
第二節新媒體時代中國夢融人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參考文獻
後記

創作背景

2010年“微時代”正屑采式開啟,2012年習總書記正式提出建設“中國夢”的構思。新媒體逐漸成為主流意識形態的宣傳載體,微博、微信等新型通信模式迅速崛起,成為了開拓思想教育工作的理念創新和手段創新。但涉及新媒體與“中國夢”的學術專著並不多見。基於此,西南石油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蔣朝莉編寫了《新媒體時代大學生“中國夢”教育多維研究》。蔣朝莉在編著《新媒體時代大學生“中國夢"教育多維研究》時,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參考了一百多部文獻資料,同時,通過開展調直問卷的方式,對中國大學生使用新媒體的狀況進行統計,以此來論述新媒體為“中國夢”宣傳教育搭建了新的平台,提供了霉茅戶新的選擇手段,開拓了新的渠道,當然作者也意識到了隱藏在機遇背後的危機,並提出了相應的化解方案。

作品鑑賞

主要思想

首先,文章開始便結合當下新媒體發展的現狀,指明了新媒體的傳播方式,提出了課踏嬸櫃題研究的意義,並對理論意義和實際意義進行說明,奠定了全文研究的整體思路和基本框架結構;其次,對課題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進行深刻分析,分別從中國國內外兩方面入手,將“中國夢”置於全球範圍內,從不同的角度對“中國夢”產生的社會影響進行論述,並逐步過渡到“中國夢”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題上來,由此正式切人研究主題;再次,從新媒體時代輿論引導手段出發,通過研究利用新媒體傳播“中國夢”的戰略思想,概述了大學生思想教育的不同階段的主要作用,同時點明了該書在研究方法上的主要手段;第四,該書的創新點是積極發揮新媒體及時、互動、信息量大的傳播功能,以此來實現社會正能量的傳播,並實現傳播者、客群者和管理者之間的有機互動;難點是如何讓政治教育工作者成為理論研究和輿論戰場上的行家裡手,技術上的難題還沒有攻克,同時還有形成將“中國夢”教育的媒介融合機制。
儘管已經步入新媒體時代,“中國夢”已成為眾所周知的網路熱詞,並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但是也有相當比例的人群對“中國夢”和“新媒體”的概念並不完全了解。該書緊緊把握時代主題,以全新的視角,深度解析了這兩個名詞的概念,分析了“中國夢”的歷史演變過程,著重強調了“中國夢”的深刻含義和豐富的內涵,分析了“中國夢”提出的時代背景,進而指出它是一個縱覽古今、橫跨世界的宏偉目標,具有集時間性、空間性、現實性及集體性於一身的特徵,通過大量的文字對中國夢進行了描述,主要目的是為了加深讀者對其理解與重視。與此同時,對新媒體的概念也進行了闡述,作為先進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標誌之一,新媒體的迅速崛起與信息技術的進步密不可分。
該書採用大量的篇慢對新媒體和“中國夢”的概念進行闡述。但是在敘述的過程中始終圍繞大學生思想教育這條主線,併疊拒斷且採取理本溯源的方式,從大學生恩想政治教育的目標著手,分析了思想教育方式的演變軌跡,從培養大學生高度的國家認同,凝聚新型社會共識,營造大學生心靈支撐等角度,揭露了加強對大學生“中國夢”直傳教育的現實意義,對大學生中國夢宣傳教育現狀進行分析,進而順其自然地對傳統思想教育宣傳途徑和新媒體思想教育宣傳途徑的利弊因素進行分析,同時對大學生“中國夢"直傳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發現傳統傳播方式在宣傳方面存在方式空洞、缺乏生動性、時效性和精準性不足,缺乏先進性等特點。主流思想的傳播陣地具有明顯的局限性,顯然不符合當代大學生思想教育的特點,因為他們熱衷於使用更具優勢的新媒體。因此,作者在研究如何增強大學生“中國夢”宣傳教育的時效性對策時,將新媒體作為重點參考對象,進行了有益的探素。指出了只有宣傳教育內容上實現具體化,形式實現多樣化,時空上實現“時時能學處處可學",不斷創新傳播教體,建立完整立體的宣傳教育體系,才能開展好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同時,作者在對新媒體的概述中,重點描寫了新媒體技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並引用國外對新媒體功能的闡述。探討了新媒體的教化功能的積極作用和負面作用,從這一層面來看,時代發展的需求促進了新媒體與“中國夢”的有機融台,同時也為高校利用新媒體開展大學生思想教育提供了參考。
總體來看,該書很好地把握了新媒體的五大特點:一是傳播主體的多元化,作者通過與傳統媒體進行比較,發現新媒體實現了傳播主體由“一對多”向“多對多”轉變的傳播特點,也就是說在新媒體環境下,人人都是傳捕者,人人都可以成為傳播終端。二是傳播內容的廣化,從新媒體傳播的內容採用的形式看,具有廣泛特點,如可以同時承載聲音圖像、文字、視頻、動畫等各種資源,真正實現了語音、視訊、文本的結合,相比於傳統媒體,形式更加豐富和完整,融台了多種傳播形式,同時傳播內容本身具有廣泛性。不受題材形式的限制。三是傳播渠道具有多樣化,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將信息傳輸到任何地方,傳播渠道不受地域的影響。四是用戶身份的雙重性,也就是每一個用戶既可以是信息的傳播者也可以是接受者。四是收發信息具有互動性,傳統媒體單向發布信息,新媒體可以實現客群與傳播者之間的互動交流,極大地縮短了兩者之間的距離,可以實現任何人之間的聯遇交流。

內容結構

從全文結構來看,研究角度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時間維度和空間維度,二是內容維度和形式維度。維度本來屬於抽象的概念,因此作者在解讀時間和空間維度時,首先將時間維度置換於大學生高校學習的整個階段,根據每一階段的教育需求,採取針對性教育宣傳策略,充分發揮出新媒體的育人功能;其次將空間維度置換於教學方式的整個過程,比如守好課堂主陣地之外,要做到課內與課外的結合,利用好網路教育平台,做到線上線下的結合,把握好虛實的分寸,實現虛擬與現實的結合,藉助現代傳播工具,發揮時空上的優越性,讓大學生隨時隨地能夠事握“中國夢”的思想內涵。

作品影響

《新媒體時代大學生“中國夢”教育多維研究》的出版彌補了學術領域的空白,同時該書圍繞大學生深入開展“中國夢”教育這條主線,從時間和空間、內容和形式、載體方面思考占領信息傳播制高點,對大學思想教育工作者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價值。

出版信息

書名
ISBN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時間
新媒體時代大學生“中國夢”教育多維研究
9787564343491
蔣朝莉
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5年10月

作者簡介

蔣朝莉,1970年10月出生,西南石油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1995年7月,獲重慶師範大學政史專業法學學士學位,2004年7月,獲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法學碩士學位。
該書採用大量的篇慢對新媒體和“中國夢”的概念進行闡述。但是在敘述的過程中始終圍繞大學生思想教育這條主線,並且採取理本溯源的方式,從大學生恩想政治教育的目標著手,分析了思想教育方式的演變軌跡,從培養大學生高度的國家認同,凝聚新型社會共識,營造大學生心靈支撐等角度,揭露了加強對大學生“中國夢”直傳教育的現實意義,對大學生中國夢宣傳教育現狀進行分析,進而順其自然地對傳統思想教育宣傳途徑和新媒體思想教育宣傳途徑的利弊因素進行分析,同時對大學生“中國夢"直傳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發現傳統傳播方式在宣傳方面存在方式空洞、缺乏生動性、時效性和精準性不足,缺乏先進性等特點。主流思想的傳播陣地具有明顯的局限性,顯然不符合當代大學生思想教育的特點,因為他們熱衷於使用更具優勢的新媒體。因此,作者在研究如何增強大學生“中國夢”宣傳教育的時效性對策時,將新媒體作為重點參考對象,進行了有益的探素。指出了只有宣傳教育內容上實現具體化,形式實現多樣化,時空上實現“時時能學處處可學",不斷創新傳播教體,建立完整立體的宣傳教育體系,才能開展好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同時,作者在對新媒體的概述中,重點描寫了新媒體技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並引用國外對新媒體功能的闡述。探討了新媒體的教化功能的積極作用和負面作用,從這一層面來看,時代發展的需求促進了新媒體與“中國夢”的有機融台,同時也為高校利用新媒體開展大學生思想教育提供了參考。
總體來看,該書很好地把握了新媒體的五大特點:一是傳播主體的多元化,作者通過與傳統媒體進行比較,發現新媒體實現了傳播主體由“一對多”向“多對多”轉變的傳播特點,也就是說在新媒體環境下,人人都是傳捕者,人人都可以成為傳播終端。二是傳播內容的廣化,從新媒體傳播的內容採用的形式看,具有廣泛特點,如可以同時承載聲音圖像、文字、視頻、動畫等各種資源,真正實現了語音、視訊、文本的結合,相比於傳統媒體,形式更加豐富和完整,融台了多種傳播形式,同時傳播內容本身具有廣泛性。不受題材形式的限制。三是傳播渠道具有多樣化,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將信息傳輸到任何地方,傳播渠道不受地域的影響。四是用戶身份的雙重性,也就是每一個用戶既可以是信息的傳播者也可以是接受者。四是收發信息具有互動性,傳統媒體單向發布信息,新媒體可以實現客群與傳播者之間的互動交流,極大地縮短了兩者之間的距離,可以實現任何人之間的聯遇交流。

內容結構

從全文結構來看,研究角度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時間維度和空間維度,二是內容維度和形式維度。維度本來屬於抽象的概念,因此作者在解讀時間和空間維度時,首先將時間維度置換於大學生高校學習的整個階段,根據每一階段的教育需求,採取針對性教育宣傳策略,充分發揮出新媒體的育人功能;其次將空間維度置換於教學方式的整個過程,比如守好課堂主陣地之外,要做到課內與課外的結合,利用好網路教育平台,做到線上線下的結合,把握好虛實的分寸,實現虛擬與現實的結合,藉助現代傳播工具,發揮時空上的優越性,讓大學生隨時隨地能夠事握“中國夢”的思想內涵。

作品影響

《新媒體時代大學生“中國夢”教育多維研究》的出版彌補了學術領域的空白,同時該書圍繞大學生深入開展“中國夢”教育這條主線,從時間和空間、內容和形式、載體方面思考占領信息傳播制高點,對大學思想教育工作者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價值。

出版信息

書名
ISBN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時間
新媒體時代大學生“中國夢”教育多維研究
9787564343491
蔣朝莉
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5年10月

作者簡介

蔣朝莉,1970年10月出生,西南石油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1995年7月,獲重慶師範大學政史專業法學學士學位,2004年7月,獲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法學碩士學位。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