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以新型農藥安全施用技術為主線,主要介紹了農藥的基本知識、殺蟲劑的使用技術、殺菌劑的使用技術、除草劑的使用技術、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使用技術、農藥的施藥器械及使用技術、農藥安全施藥技術等,把農藥的施用技術和藥械的使用方法以100條的形式呈現在讀者面前。 本書內容新穎,重點突出,技術先進,科學實用,淺顯易懂,適合從事農業安全生產的科技人員、廣大農民、農資經銷商等人員參考閱讀,也供大專院校相關專業師生參考使用。
基本介紹
- 書名:新型農藥無風險施用100條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頁數:214頁
- 開本:32
- 品牌:化學工業出版社
- 作者:楊向黎 張梅鳳
-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12217854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農藥是一把“雙刃劍”,在控制農業有害生物危害、增加糧食產量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弊端。化學農藥使用不當造成對農作物的藥害、人畜中毒、農產品的殘留超標、有害生物抗藥性、再猖獗及對環境污染等現象。如何更好地發揮化學農藥的作用,提高防治效果、減少用藥量、獲得經濟效益,而且減少人畜中毒、減輕化學農藥對環境的污染,避免對有益生物的傷害、減緩病蟲草害對化學農藥的抗藥性的產生,該書給出了答案。本書介紹了如何正確使用農藥,避免或降低農藥的副作用,提高農藥的利用率;給農藥使用者提供無風險施用技術,確保農作物生產高產優質安全。
圖書目錄
一、農藥的基本知識
1農藥的概念
2農藥的分類
3農藥的毒力與藥效
4農藥的毒性及毒性的分級標準
5農藥的中毒
6農藥的藥害
7農藥的殘留
8農藥的安全間隔期
9農藥劑型與製劑
10常見的農藥劑型的特點
11選擇農藥劑型的技巧
12農藥的標籤
二、殺蟲劑的使用技術
(一)有機磷類殺蟲劑
13毒死蜱的使用技術
14辛硫磷的使用技術
(二)氨基甲酸酯類殺蟲劑
15克百威的使用技術
16涕滅威的使用技術
17茚蟲威的使用技術
(三)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
18聯苯菊酯的使用技術
19醚菊酯的使用技術
(四)新菸鹼類殺蟲劑
20吡蟲啉的使用技術
21噻蟲嗪的使用技術
22啶蟲脒的使用技術
(五)苯甲醯脲類和嗪類殺蟲劑
23 氟啶脲的使用技術
24氟蟲脲的使用技術
25噻嗪酮的使用技術
26 滅蠅胺的使用技術
(六)蛻皮激素類殺蟲劑和保幼激素類殺蟲劑
27抑食肼的使用技術
28 蟲醯肼的使用技術
29呋喃蟲醯肼的使用技術
30丁醚脲的使用技術
(七)其他合成殺蟲劑
31氯蟲苯甲醯胺的使用技術
32吡蚜酮的使用技術
(八)抗生素類殺蟲劑
33 阿維菌素的使用技術
34 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的使用技術
35 多殺黴素的使用技術
(九)病毒性殺蟲劑
36棉鈴蟲核型多角體病毒及其他病毒殺蟲劑的使用技術
(十)細菌類殺蟲劑
37蘇雲金桿菌的使用技術
(十一)殺蟎劑
38四蟎嗪的使用技術
39炔蟎特的使用技術
40唑蟎酯的使用技術
41螺蟎酯的使用技術
42噻蟎酮的使用技術
三、殺菌劑的使用技術
(一)銅類殺菌劑
43氫氧化銅的使用技術
(二)硫代氨基甲酸酯類殺菌劑
44代森錳鋅的使用技術
(三)甲氧基丙烯酸酯類
45嘧菌酯的使用技術
46醚菌酯的使用技術
47肟菌酯的使用技術
(四)三唑類殺菌劑
48苯醚甲環唑的使用技術
49戊唑醇的使用技術
(五)醯胺類殺菌劑
50甲霜靈的使用技術
51烯醯嗎啉的使用技術
(六)二羧醯亞胺類
52腐霉利的使用技術
53異菌脲的使用技術
(七)氨基甲酸酯類殺菌劑
54乙霉威的使用技術
55霜霉威的使用技術
(八)嘧啶類殺菌劑
56嘧霉胺的使用技術
(九)抗生素類殺菌劑
57多抗黴素的使用技術
58淡紫擬青黴的使用技術
(十)土壤熏蒸劑
59棉隆的使用技術
四、除草劑的使用技術
(一)芳氧苯氧基丙酸酯類
60精吡氟禾草靈的使用技術
61高效氟吡甲禾靈的使用技術
62精喹禾靈的使用技術
(二)磺醯脲類除草劑
63苄嘧磺隆的使用技術
64苯磺隆的使用技術
65噻吩磺隆的使用技術
66煙嘧磺隆的使用技術
(三)咪唑啉酮類除草劑
67咪唑乙煙酸的使用技術
(四)三唑並嘧啶磺醯胺類除草劑
68唑嘧磺草胺的使用技術
(五)二苯醚類除草劑
69乙氧氟草醚的使用技術
70乙羧氟草醚的使用技術
71氟磺胺草醚的使用技術
(六)三嗪酮類除草劑
72嗪草酮的使用技術
(七)二硝基苯胺類除草劑
73氟樂靈的使用技術
74二甲戊靈的使用技術
五、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使用技術
(一)生長素類植物生長促進劑
75吲熟酯的使用技術
(二)赤黴素類植物生長促進劑
76赤黴素的使用技術
(三)細胞分裂素類植物生長促進劑
77苄氨基嘌呤的使用技術
78氯吡脲的使用技術
(四)蕓薹素內酯類植物生長促進劑
79蕓薹素內酯的使用技術
(五)其他類植物生長促進劑
80三十烷醇的使用技術
81 核苷酸的使用技術
(六)植物生長延緩劑和抑制劑
82 烯效唑的使用技術
(七)脫落酸類植物生長調節劑
83 S誘抗素的使用技術
六、農藥的施藥器械及使用技術
84農藥的施用器械
85背負式手動噴霧器的使用技術
86手動吹霧器的使用技術
87背負式噴霧噴粉機的使用技術
88擔架式噴霧機的使用技術
89熱霧機的使用技術
90施藥器械的維護保養與保管
七、農藥安全施藥技術
91農藥的靶標
92農藥製劑用量的計算方法與藥液的配製方法
93農藥的兩步配藥法
94 農藥“兩降一加”噴灑新技術
95土壤消毒技術
96土壤活化技術
97田間施藥人員、施藥時間及個人防護要求
98預防農藥對非靶標生物的影響
99施藥後農藥廢棄物的處理方法
100施藥後田塊的管理方法
參考文獻
1農藥的概念
2農藥的分類
3農藥的毒力與藥效
4農藥的毒性及毒性的分級標準
5農藥的中毒
6農藥的藥害
7農藥的殘留
8農藥的安全間隔期
9農藥劑型與製劑
10常見的農藥劑型的特點
11選擇農藥劑型的技巧
12農藥的標籤
二、殺蟲劑的使用技術
(一)有機磷類殺蟲劑
13毒死蜱的使用技術
14辛硫磷的使用技術
(二)氨基甲酸酯類殺蟲劑
15克百威的使用技術
16涕滅威的使用技術
17茚蟲威的使用技術
(三)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
18聯苯菊酯的使用技術
19醚菊酯的使用技術
(四)新菸鹼類殺蟲劑
20吡蟲啉的使用技術
21噻蟲嗪的使用技術
22啶蟲脒的使用技術
(五)苯甲醯脲類和嗪類殺蟲劑
23 氟啶脲的使用技術
24氟蟲脲的使用技術
25噻嗪酮的使用技術
26 滅蠅胺的使用技術
(六)蛻皮激素類殺蟲劑和保幼激素類殺蟲劑
27抑食肼的使用技術
28 蟲醯肼的使用技術
29呋喃蟲醯肼的使用技術
30丁醚脲的使用技術
(七)其他合成殺蟲劑
31氯蟲苯甲醯胺的使用技術
32吡蚜酮的使用技術
(八)抗生素類殺蟲劑
33 阿維菌素的使用技術
34 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的使用技術
35 多殺黴素的使用技術
(九)病毒性殺蟲劑
36棉鈴蟲核型多角體病毒及其他病毒殺蟲劑的使用技術
(十)細菌類殺蟲劑
37蘇雲金桿菌的使用技術
(十一)殺蟎劑
38四蟎嗪的使用技術
39炔蟎特的使用技術
40唑蟎酯的使用技術
41螺蟎酯的使用技術
42噻蟎酮的使用技術
三、殺菌劑的使用技術
(一)銅類殺菌劑
43氫氧化銅的使用技術
(二)硫代氨基甲酸酯類殺菌劑
44代森錳鋅的使用技術
(三)甲氧基丙烯酸酯類
45嘧菌酯的使用技術
46醚菌酯的使用技術
47肟菌酯的使用技術
(四)三唑類殺菌劑
48苯醚甲環唑的使用技術
49戊唑醇的使用技術
(五)醯胺類殺菌劑
50甲霜靈的使用技術
51烯醯嗎啉的使用技術
(六)二羧醯亞胺類
52腐霉利的使用技術
53異菌脲的使用技術
(七)氨基甲酸酯類殺菌劑
54乙霉威的使用技術
55霜霉威的使用技術
(八)嘧啶類殺菌劑
56嘧霉胺的使用技術
(九)抗生素類殺菌劑
57多抗黴素的使用技術
58淡紫擬青黴的使用技術
(十)土壤熏蒸劑
59棉隆的使用技術
四、除草劑的使用技術
(一)芳氧苯氧基丙酸酯類
60精吡氟禾草靈的使用技術
61高效氟吡甲禾靈的使用技術
62精喹禾靈的使用技術
(二)磺醯脲類除草劑
63苄嘧磺隆的使用技術
64苯磺隆的使用技術
65噻吩磺隆的使用技術
66煙嘧磺隆的使用技術
(三)咪唑啉酮類除草劑
67咪唑乙煙酸的使用技術
(四)三唑並嘧啶磺醯胺類除草劑
68唑嘧磺草胺的使用技術
(五)二苯醚類除草劑
69乙氧氟草醚的使用技術
70乙羧氟草醚的使用技術
71氟磺胺草醚的使用技術
(六)三嗪酮類除草劑
72嗪草酮的使用技術
(七)二硝基苯胺類除草劑
73氟樂靈的使用技術
74二甲戊靈的使用技術
五、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使用技術
(一)生長素類植物生長促進劑
75吲熟酯的使用技術
(二)赤黴素類植物生長促進劑
76赤黴素的使用技術
(三)細胞分裂素類植物生長促進劑
77苄氨基嘌呤的使用技術
78氯吡脲的使用技術
(四)蕓薹素內酯類植物生長促進劑
79蕓薹素內酯的使用技術
(五)其他類植物生長促進劑
80三十烷醇的使用技術
81 核苷酸的使用技術
(六)植物生長延緩劑和抑制劑
82 烯效唑的使用技術
(七)脫落酸類植物生長調節劑
83 S誘抗素的使用技術
六、農藥的施藥器械及使用技術
84農藥的施用器械
85背負式手動噴霧器的使用技術
86手動吹霧器的使用技術
87背負式噴霧噴粉機的使用技術
88擔架式噴霧機的使用技術
89熱霧機的使用技術
90施藥器械的維護保養與保管
七、農藥安全施藥技術
91農藥的靶標
92農藥製劑用量的計算方法與藥液的配製方法
93農藥的兩步配藥法
94 農藥“兩降一加”噴灑新技術
95土壤消毒技術
96土壤活化技術
97田間施藥人員、施藥時間及個人防護要求
98預防農藥對非靶標生物的影響
99施藥後農藥廢棄物的處理方法
100施藥後田塊的管理方法
參考文獻
序言
農藥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在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保護農業生產安全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我國,農作物由於病蟲草害引起的損失最多可達70%,通過正確使用農藥可以挽回40%左右的損失。但農藥是一把“雙刃劍”,在控制農業有害生物危害、增加糧食產量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弊端。化學農藥使用不當造成對農作物的藥害、人畜中毒、農產品的殘留超標、有害生物抗藥性和再猖獗以及對環境污染等現象。農藥雖然有負面影響,但我們不能全盤否定農藥使用後的積極作用,正如1970年度諾貝爾和平獎得主NEBorlaug所預言:“我們要優先考慮的是吃並保護健康,為此必須要有農藥。沒有農藥,全世界將挨餓。”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耕地緊張的國家,使用農藥控制病蟲草害從而減少糧食減產是必要的技術措施,怎樣正確使用農藥,避免或降低農藥的副作用,提高農藥的利用率是至關重要的。
我國農藥有效利用率為20%~30%,是以色列、日本的1/8~1/4,美國、德國的1/2;單位面積化學農藥的平均用量比世界已開發國家高25~5倍,農殘是他們的數倍甚至數十倍,且每年遭受農藥污染的作物面積超過10億畝;每年因農藥中毒的人數居高不下,農業部在2000年曾公布因施藥中毒人數達8萬之多。農藥的利用率太低,緣於使用的施藥器械落後。在談到我國植保機械與施藥技術現狀時,專家稱“現代農業發展到今天,耕、種、收等環節都實現了‘機器背人’,只有打藥主要還是‘人背機器’。防治農作物病蟲草害,我們現在不缺好子彈,但缺好槍。”農藥的使用量太多,緣於農藥使用者缺乏對農藥性能、適用作物與防治對象、防治適期及施藥條件諸多因素的了解,導致農藥藥效不佳、農藥的藥害、農殘的超標。而農藥中毒的人數增多,緣於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識、自身的保護措施及農藥的保管措施。
為避免上述問題的出現,更好地發揮化學農藥的作用,不僅提高病蟲草害的防治效果、減少用藥量、獲得經濟效益,而且可以減少人畜中毒、減輕化學農藥對環境的污染,避免對有益生物的傷害、減緩病蟲草害對化學農藥的抗藥性的產生,我們編寫了《新型農藥無風險施用100條》一書。本書主要內容包括農藥的基本知識、殺蟲劑的使用技術、殺菌劑的使用技術、除草劑的使用技術、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使用技術、農藥的施藥器械及使用技術、農藥安全施藥技術等,把農藥的施用技術和藥械的使用方法以100條的形式呈現在讀者面前。由於我國不同地區氣候、土壤類型、種植作物、農藥品種差別較大,本書所列出的科學施用方法要有針對性地參考使用。
全書以新型農藥安全施用技術為主線,內容新穎,重點突出,技術先進,科學實用,淺顯易懂,適合從事農業安全生產的科技人員、廣大農民、農資經銷商及相關專業學生閱讀參考。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屠豫欽先生、徐映明先生,瀋陽化工研究院劉長令先生,黑龍江省農墾總局植保站王險峰先生的很多著述,在此表示感謝。同時借鑑了國內多位同行有關農藥使用技術的書籍和研究成果,在此一併表示感謝!由於篇幅原因未能一一列出有關參考文獻,敬請相關作者見諒!
感謝化學工業出版社編輯的辛勤勞動,使本書得以順利出版!
由於水平和時間所限,書中疏漏和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2013年5月
我國農藥有效利用率為20%~30%,是以色列、日本的1/8~1/4,美國、德國的1/2;單位面積化學農藥的平均用量比世界已開發國家高25~5倍,農殘是他們的數倍甚至數十倍,且每年遭受農藥污染的作物面積超過10億畝;每年因農藥中毒的人數居高不下,農業部在2000年曾公布因施藥中毒人數達8萬之多。農藥的利用率太低,緣於使用的施藥器械落後。在談到我國植保機械與施藥技術現狀時,專家稱“現代農業發展到今天,耕、種、收等環節都實現了‘機器背人’,只有打藥主要還是‘人背機器’。防治農作物病蟲草害,我們現在不缺好子彈,但缺好槍。”農藥的使用量太多,緣於農藥使用者缺乏對農藥性能、適用作物與防治對象、防治適期及施藥條件諸多因素的了解,導致農藥藥效不佳、農藥的藥害、農殘的超標。而農藥中毒的人數增多,緣於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識、自身的保護措施及農藥的保管措施。
為避免上述問題的出現,更好地發揮化學農藥的作用,不僅提高病蟲草害的防治效果、減少用藥量、獲得經濟效益,而且可以減少人畜中毒、減輕化學農藥對環境的污染,避免對有益生物的傷害、減緩病蟲草害對化學農藥的抗藥性的產生,我們編寫了《新型農藥無風險施用100條》一書。本書主要內容包括農藥的基本知識、殺蟲劑的使用技術、殺菌劑的使用技術、除草劑的使用技術、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使用技術、農藥的施藥器械及使用技術、農藥安全施藥技術等,把農藥的施用技術和藥械的使用方法以100條的形式呈現在讀者面前。由於我國不同地區氣候、土壤類型、種植作物、農藥品種差別較大,本書所列出的科學施用方法要有針對性地參考使用。
全書以新型農藥安全施用技術為主線,內容新穎,重點突出,技術先進,科學實用,淺顯易懂,適合從事農業安全生產的科技人員、廣大農民、農資經銷商及相關專業學生閱讀參考。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屠豫欽先生、徐映明先生,瀋陽化工研究院劉長令先生,黑龍江省農墾總局植保站王險峰先生的很多著述,在此表示感謝。同時借鑑了國內多位同行有關農藥使用技術的書籍和研究成果,在此一併表示感謝!由於篇幅原因未能一一列出有關參考文獻,敬請相關作者見諒!
感謝化學工業出版社編輯的辛勤勞動,使本書得以順利出版!
由於水平和時間所限,書中疏漏和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201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