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世同堂

新四世同堂

電視劇新四世同堂改編自老舍作家的長篇中文小說《四世同堂》。該劇共三十七集,於2007年開始拍攝,2009年4月28日在CCTV-1首播。該劇由華夏視聽環球傳媒,履實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浙江天瑞國際傳媒聯合出品。

基本介紹

  • 集數:37 集
  • 製片地區:中國大陸
  • 類型:悲劇
  • 導演:汪俊
  • 編劇:張挺
  • 主演:黃磊,蔣勤勤,元秋,趙寶剛
  • 中文名:新四世同堂
  • 外文名:New Four Generations Living Together
  • 其它譯名:New Extended Family with Four Generations
  • 上映時間:2009年4月28日
  • 原著:老舍
劇情簡介,分集劇情,演職員表,主要人物,韻梅,祁瑞宣,大赤包,冠曉荷,黑毛方六,劇集看點,

主要人物

韻梅

這個女人識大體,明事理,質樸、隱忍,一直用她堅強又弱小的身軀支撐著祁家大院。
舊版演員:李維康。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維康平生只拍了這一部電視劇,深厚的藝術功底,塑造的具備中國傳統女性優點的角色讓人過目不忘。

祁瑞宣

“四世同堂”的祁家第三代,既有從老市民身上留下來的性格特徵,又接受了新式教育,這就使他的內心和行動都充滿了矛盾。
舊版演員:鄭邦玉。話劇演員鄭邦玉將祁瑞宣善良、正直,具有愛國思想,卻又軟弱忍從,“盡孝”和“盡忠”的兩面,演繹得淋漓盡致。

大赤包

胡同里的“西太后”,漢奸里的頭羊,貪婪而不摳門,爽快卻又勢利。她最為現實,這一類人的特點在她身上有最集中表現。
舊版演員:李婉芬。李婉芬已經過世多年,但是只要提到《四世同堂》,觀眾還是會想起那個頭戴插了野雞毛的帽子的“大赤包”。

冠曉荷

“大赤包”的老公,相貌、言談舉止、嗜好各項都“成熟、得體”的漢奸。 舊版演員:周國治。冠曉荷是他塑造過的最為著名的人物形象。冠曉荷也是舊版中最具性格特點的人物之一。

黑毛方六

二人轉演員,參加《星光大道》、《周未喜相逢》等大大小小娛樂節目,初演電視獲得了不小的成功。一個街頭說相聲的小人物雖小但是演得是淋漓盡止。

劇集看點

第一大看點:風格唯美細膩更精緻
老版《四世同堂》已經很講究老北京的味道,特別是開篇那一番老北京“市井人物”的一流水兒表現,地地道道,原汁原味,信手拈來,已經蘊含了京味本色。雖然當時拍攝條件有限,電視劇在精緻細膩上是不可能做得有多么考究,但是細節卻一絲不苟,例如片頭那一系列老屋擺設陳列,看似自然普通,然而且有著很多文化在裡面。老北京老院子的“怡紅快綠”,紅的海棠,綠的芭蕉,丁香點點,棗樹留甜,更有清朝老話侃味十足的形容:天棚、魚缸、石榴樹——立現老北京院景情趣。
對於新版來說,老版的細膩與地道,是絕對不能丟的,丟了就失去老舍作品的一半味道。因此,新版也儘量做足京味功夫,在細節上不讓老版,面面俱到。祁家雖是四世同堂,但卻屬於平民百姓,沒有那么多富麗堂皇,因此祁家幾個人物衣著均很樸素,只是少老版中的灰暗氣息,色彩上更為乾淨與清新。布景中,破舊的院牆,老氣的擺設,也都很有原著中小羊圈胡同的貧困味道。不過到了冠家,卻一下子華麗起來,誇張的色彩好看的絲繡,同樣四合院,排場起來又是另一番味道。老北京那會兒有傳統四合院與歐化四合院的區別,《四世同堂》中都有所體現。新版導演一直強調弱化京味,但在整個老北京城大文化背景下,弱化的,也只能是腔調語言,那份濃濃的文化氣息,卻是點散不盡,稍不注意,便體貼著展現出來。
第二大看點:整體氣質 青春靚麗也文化
趙寶剛評價新版時,曾說蔣勤勤扮演的韻梅因為太漂亮因此令他擔心,但是在拍攝中卻打消了顧慮。蔣勤勤親自上妝,把自己靚麗容貌隱藏在沉靜與溫潤的低調之下,化身成沉穩能幹的大家媳婦形象,還真是頗有些原著中的味道。而黃磊,自《人間四月天》扮演了徐志摩之後,便以其儒雅斯文的扮相,當然不讓成為民國劇中知識分子的典型代表形象,加之上部戲又剛剛扮演了《家》中的覺新——一個與瑞宣頗有幾分相似的懦弱本分書生,甚至在沒有感情娶了妻子,照舊生活美滿的這種姻緣搭配上,都有著相同之處。因此,由黃磊再度扮演書卷氣十足的瑞宣,自然是輕車熟路,遊刃有餘了。雖然導演汪俊號稱要打造的是“偶像版”名著,但是兩大主角出場卻是從容與沉靜,包含著一種濃濃的文化氣質,令人看了劇照後放心不少。主角壓得住場,老戲骨又給撐著底氣,至少面上的穩當勁兒是足足有了幾分。
老舍原著中很喜歡形容女人的“眼兒媚”,眼睛水潤,看人時滴溜亂轉,俏皮又可愛(當然,大赤包那種“眉眼一天到晚在臉上亂跑”除外)。老版中的尤桐芳和招弟,恰到好處的體現出了原著中形容的那種“媚氣”,潤澤細膩的鵝蛋臉,秋波來時眼神飄風格外傳情,相比之下,新版的尤桐芳媚氣上差了些,招弟更是直接變成了青春可愛的誤入歧途小小物質女,更像現代年輕人的單純與不諳世事。而相貌平平的草根好女孩高第,在新版中卻變成了堅定勇敢的清新少女,通身的女學生扮相,不僅在容貌上,與招弟不相上下,裝扮上更有不食人間煙火的脫俗味道。年輕演員在戲中會是如何演繹,也是年輕觀眾的一大看點。
第三大看點:改頭換面詮釋新感覺
“經典翻拍好就好在是站在巨人肩膀上跳舞,我的所有改動都是在忠實原著的基礎上進行的,盡力做到神似甚於形似。一句話,所有改動都是合理的。”以海岩(看專業劇評)劇出名的導演汪俊,提及名著翻拍時卻是無比現實的,他能夠直言不諱名著翻拍容易產生的平淡反響,直言不諱老版電視劇中節奏緩慢的毛病,但是歸結到自己這款新《四世同堂》時,卻用上述語言給了一個信心滿滿的答案。名著之所以盛行不衰,就在於每一代人都能從中汲取到自己喜歡的內容。
對於翻拍電視劇來說,當然也同樣如此,每個年代的觀眾也都有自己不同口味,定位準確了,剩下的就是從原著中找營養找看點。老版的《四世同堂》,更側重原著里善與惡的對立交鋒,新版則會融入更多主線以外的內容,不僅如此,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京味兒”,也被汪俊“狠心”捨棄。也許,這個將會是新劇出來後最大的爭議,畢竟,作為京味小說的代表,京味是其不可或缺的部分,沒有了京味的老北京,會是什麼樣子呢?
對此,汪俊簡單用了“物是人非”四個字,形容小羊圈胡同,“不是導演不明白,是這些觀眾變化快”,汪俊對此認命,認命了就決定以觀眾為主,新觀眾成就新電視劇口味。因此,京味不刻意表述,故事更加年輕化,演員更是五花八門五湖四海。“沒人敢演”——對於現代演員來說,京味本身已經是一種陌生,如果再配上整個京味的故事,那就更怯於發揮。因此,導演索性打破慣性思維,直接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拍,不破不立,這也是新選擇,而這種選擇產生的新感覺,能夠成為新看點還是新毒藥,那就要看導演的妙筆生花了。
第四大看點:老舍難捨最愛 新舊對比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圓之夜人不歸,花香之地無和平。一腔無聲血,萬縷慈母情。為雪國恥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後生。”駱玉笙先生的京韻大鼓,放在老版《四世同堂》中,水乳交融,達到完美頂峰。單是一個開場,已經壓住了後來人的聲勢。老版的《四世同堂》拍攝於1985年,是中國第一部長篇電視連續劇,除了演員陣容強大,忠實原著,細節到位等優點外,更有特點的是京味十足,卻一點不痞。老北京市井語言,透著特有的幽默和韻味,卻不是個個都好似王朔語言一樣貧,而是千人千面千種搭配,這才是真正的地道。
新版也許因為覺得難度太大,又或者有意弱化京味的局限,因此並不完全提倡原汁原味的京腔京調,更著重於故事的表現。並且改變了老版中那個年代流行的話劇表演模式與節奏緩慢的問題,不學老版完全照搬原著,而是變得更自然清新,大膽捨棄,使之變得符合現代人口味。
老舍原著經歷幾十年百萬字,故事發散得盤根錯節,電視劇必須重新整理在一起,讓它戲劇衝突變得更強,這樣才能符合電視劇的風格。原著中大段大段旁邊式的介紹,也就必須恰到好處的插入人物對白等處,這么多的人物,一一道來,委實是個大難度工程。到底會收攏到如何是好,只能拭目以待新劇的編劇與導演功力。
老舍先生的名著翻拍,一直以來都是熱點,《月牙兒》、《我這一輩子》、《茶館》加上現在這部《四世同堂》,都是膾炙人口的老先生代表作,更早一些,老版《四世同堂》,1999年為紀念老舍先生誕辰100周年而推出的電視劇《離婚》、《二馬》,也都是製作精良的好劇。老舍之子舒乙曾說,他目前最喜歡的是老版《四世同堂》與《離婚》,認為它們忠實的表現出了自己父親的原著,而不是迎合觀眾口味的再創作。因此,怎樣改編原著能夠得到喜愛原著的觀眾的認可,同時又不拘泥於原著,這也是新版《四世同堂》最大的看點之一了。
雖然說電視劇版將人物的塑造作為重點,電視由於做了較大改動還是有所欠缺,畢竟觀眾的喜愛才是最終的目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